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21世纪,家庭因素成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成因,家庭也是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的重要资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相应凸显.当前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枝合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人格因素方面的调查研究,了解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有关心理健康的人格因素方面的特征,探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功效。  相似文献   

3.
心理防御机制对维护个体心理健康有重要作.对心理防御机制的有关理论、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模式与类型、常见的心理应对与调节的反应方式、大学生心理应对与调节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该课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以及大学生发挥自身心理防御机制的积极能动因素,转化和克服消极被动因素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人格因素方面的调查研究,了解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有关心理健康的人格因素方面的特征,探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功效。  相似文献   

5.
积极人生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的人生观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最根本的影响因素之一。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普遍关注中,不可忽视积极人生观的培养对改善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是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由于心理迷茫和学习压力等因素,高校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法和文献综述法,讨论了高校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发现并分析了课外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导向作用,最后提出了通过课外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症结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热点问题。目前大学生存在着比较突出的六个方面的心理问题。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即症结,有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有针对性地优化大学生心理品质、积极有效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要科学定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断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构建和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客体关系,完善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不同资助模式下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资助模式下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作为测试工具,对采用不同资助模式的大学生进行前后测试.结果:(1)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于普通大学生.(2)二年级经济困难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减小.(3)勤工助学和助学金两种资助模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多个方面存在积极作用,在偏执和依赖方面存在消极作用.(4)勤工助学和助学金两种资助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各个因子上差异不显著.结论:勤工助学和助学金两种资助模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学的异军突起,在某种意义上迎合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需求.主流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更应该研究如何体验积极情感、如何构建积极人格、如何构建积极的社会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将预防、矫正心理问题与关注人的发展和幸福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