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翻译的本质是文化信息的传递,目的是为了把源语文化和信息传递给目的语读者。在跨文化翻译中,译者一方面需要采用归化策略,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使目的语读者的期待视野与译文达到融合;另一方面译者也需要采用异化策略,开拓目的语读者的期待视野,让目的语读者了解异域文化和信息。中国的翻译理论需要不断发展和开拓,应将接受美学应用于中国翻译理论研究,以便指导跨文化翻译。  相似文献   

2.
布迪厄社会学理论提出从场域、惯习和资本等方面去考察社会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与表现,这为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陈荣捷是世界朱子学界权威,他在海外翻译研究和传播朱子学数十年。本文借助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视角分三个时期对陈荣捷的朱子学翻译研究进行探讨,深入剖析作为译者的陈荣捷朱子学研究,试图从更接近翻译本质属性的角度来观察和阐释译者的翻译场域、译者惯习及其所承载的文化资本,认为其原本的选择是翻译场域与译者惯习和资本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翻译策略又是译者惯习和资本的外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词汇,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中华文化如何能够更好地走向世界,与其特色词汇的翻译策略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以中国日报网编写的《最新汉英特色词汇词典》和英美期刊译词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中外期刊对中国特色词汇采用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异同。研究表明,《中国日报》的翻译策略是以"归化"为主,翻译方法以意译为主、仿译次之;而英美期刊的策略则以"异化"为主,方法以音译为主、仿译次之。从语言接触和文化传播视角看,"异化"翻译策略和音译、仿译的方法,更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国外影视剧的播放渠道与展示平台得以极大扩展——这大大带动了影视剧字幕翻译领域的发展进步。当下,英语国家(英国、美国等)的众多影视剧、情景喜剧等引入中国,而与之相应的字幕翻译也逐渐成为这一传播工作的重要一环。基于文化交流的角度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对英语国家情景喜剧中的幽默语的字幕翻译进行探析,总结其翻译策略与转换技巧,显然于影视文艺的跨文化交流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国外影视剧的播放渠道与展示平台得以极大扩展——这大大带动了影视剧字幕翻译领域的发展进步。当下,英语国家(英国、美国等)的众多影视剧、情景喜剧等引入中国,而与之相应的字幕翻译也逐渐成为传播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基于文化交流的角度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对英语国家情景喜剧中的幽默语的字幕翻译进行探析,总结其翻译策略与转换技巧,显然于影视文艺的跨文化交流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对不同文化的诠释.传统观念中,翻译对文化的忠实与叛逆是各有其理,却又相互矛盾的.事实上,忠实与叛逆的结合需要有"度"作为衡量标准.只有在考虑客观文化条件和译文读者倾向性的基础上,发挥译者的主体性,才能把握好翻译对文化忠实与叛逆的度的问题,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成功交流.  相似文献   

7.
作为翻译个体的辜鸿铭处在中西文化的交汇部分,提出"挞西扬中"的文化观,来寻求中西文化融合的终极文化理想。译者文化身份是"以民族性为立足点的文化中介者"。从翻译的选择与适应,对辜鸿铭的文化身份和翻译行为进行解析和探讨,以期望进一步认识翻译活动主体的多重文化身份,纵深推进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书和作家辽沙编译苏维埃国家的缔造者列宁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翻译情报来看,1979年在世界各国,列宁的著作一年内翻译达406次之多。科学幻想之“父”,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分别用德语、葡语、...  相似文献   

9.
周亚萍 《世界文化》2013,(11):16-20
美剧《情妇》(Mistresses)于2013年6月由美国ABC公司推出。作为一部新剧,它所引起的关注度和收视率在短时间内迅速飙升。单单是剧名就能引发观众的无限遐想。男人们对这个称谓有着一种潜意识的“期待视野”,更多的是期待一种活色生香的视觉体验:而女人们或许对其背后所隐藏的故事更感兴趣。  相似文献   

10.
金蔷薇与金玫瑰都是落叶灌木,枝茎上密生小刺,都能开很美的花朵.不过这里我要讲的是一部书.它先后被翻译到中国时,却有着两个均被读者乐意接受的中文书名:<金蔷薇>与<金玫瑰>.这一现象的出现,恐怕在外国名著的翻译与出版史上也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下半年,青年作家冯唐重译泰戈尔名著《飞鸟集》,引起了文学界和翻译界的极大争议,经典作品翻译问题再度成为业界的热点话题。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对翻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们不仅要求译文优美流畅,更要求译文能尽可能地完整、准确地传达原作特有的文化意象。否则,无论多么好的译文,如果失落了甚至歪曲了原文的文化意象,就会使读者感到美中不足,有遗珠之憾,有时还会使读者产生错误的印象。比如,一位唐诗的英译者在翻译被蘅塘退士誉为"千古丽句"的李白的诗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时,把这句诗译  相似文献   

12.
1979年,美国第一部《李清照诗词全集》由诗人肯尼斯·雷克斯罗思与中国学者钟玲翻译出版。该集编译体例新颖,附有丰富的注释性副文本;雷氏"创意英译"与钟玲传递中国文化的翻译思想相互影响,形成了特色鲜明、极具吸引力的李清照诗词英语译文。时至今日,该集已经流传至世界的五大洲,得到读者的接受,成为中国诗歌在海外流传过程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3.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从政府到普通读者都在关心“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的问题。除此之外,再加上评论者的狭窄视野(包括中国的中国文学研究者在内)、译者的错误策略和编辑的无能,中国小说走出去便是“死路一条”。不少学者或隐晦或直接地提醒我们需要有“理论的自省”态度,而不是盲目地陷入“走出去”或者“走不出去”的焦虑,甚至是“走不出去”的幸灾乐祸。  相似文献   

14.
《道德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道教哲学著作,不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者试图从哲学阐释学的视角对《道德经》的英译进行比较研究,审视阐释学与中国典籍翻译的关系,并对在阐释学指导下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公司近日称,在英国政府的资助下,该公司将把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翻译成中文出版发行,以便中国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莎士比亚作品的魅力:同时,英国还将翻译14部中国戏剧作品,为英国读者提供一扇了解中国戏剧文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16.
刘武先生在我刊连续发表过的中东各国游记,今年5月已由中国发展出版社结集出版,书名为《驾行中东17国》。刘武先生以其独特的经历、独到的视野和独具风格的描述,为国内读者深入了解中东各国历史文化及发展现状,提供了客观、新颖、可信的参考。本刊特约书评一篇,诚意向读者推介此书。  相似文献   

17.
《世界文化》2014,(9):35-37
<正>许均先生新近翻译出版的《无知》,是迄今为止,昆德拉唯一未曾在中国翻译出版过的小说。所以较之昆德拉以前的各种翻译文本,《无知》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是一部彻底陌生化的文本,读过能够让我们了解昆德拉的种种现在。如同读昆德拉的其他作品一样,《无知》依然给了我们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当然这不是说昆德拉作品的风格本身,而是,他所描写的生活与我们的境况竟是如此接近,甚至如出一辙。这大概还是因为他曾经的捷克社会主义的背景,所以我们才能对他的"布拉格情结"感同身受。而这一次昆德拉的乡愁,又为如今我国大量的移  相似文献   

18.
随着199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布,又一位大师级作家——萨拉马戈横空出世。许多中国读者还不太熟悉这位诺贝尔文学奖的新得主。但中国的外国文学界,特别是翻译界,对若泽·萨拉马戈并不陌生。因为早在他折桂之前,萨拉马戈就与中国结下了不解的情缘。现任中国国际广...  相似文献   

19.
1898年维新运动失败后,严复写下了“伏尸名士贱,称疾诏书哀”的诗句。可见,他的心情非常悲痛。此后,他选择了翻译工作为终身事业,摒弃万缘,惟译书自课。严复一生没有专门的翻译理论著作问世,但从严复翻译西方学术著作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略窥严复的翻译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翻译──沟通世界的桥梁徐斌杨绛先生说,作翻译是“一仆二主”,那么同声传译员少了一个“主子”──读者要侍候,应该轻松一些了吧,其实不然。二战期间,雅尔塔会议结束宴会上,斯大林站起来祝酒说:“为那些工作实在辛苦的人干杯。我们说的每一个词都需要他们的传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