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必要性和成都市社会经济的基本现状,提出了“太极健身运动的品牌运营”、“推动自行车运动的发展”和“促进体育旅游与经济发展”三条加快成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以便初步建立起符合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定位的具有新型特色的体育经济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2.
结合顺德市体育发展的实践,分析了社会经济变革对体育发展产生的直接影响,论述了体育功能的拓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体制与职能转变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经济条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农村体育发展的经济条件,可以把握农村体育在现代社会中发展的度,避免农村体育发展脱离实际经济条件,造成农村体育发展的过与不及,同时也可为农村体育发展制订正确的政策提供理论与实际依据。从经济的3个方面,即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改革来分析经济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促进与制约作用,为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制定正确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经济现象,其产生与发展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同时又推动、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研究新疆建设兵团体育化的特征、原因及发展对策,对推进兵团体育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体育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山西省体育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山西省体育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体育院系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但高校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状况却与社会上巨大的体育人才需求形成了鲜明反差。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目前我国体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结合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复合型”体育人才(是指既能胜任体育教师、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医疗保健医生诸职业的体育全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阳光体育运动”视野下的学校体育功能与目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目标主要体现在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引导和教育个体获得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来实现其社会价值。学校体育的其它功能,都要以此为基础和中介,通过受教育对象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与社会角色的实践转换来促进其他社会功能的完善,这些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互为关联的三个方面:学校体育的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8.
小康体育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古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区分了总体小康、全面小康与小康社会的异同,剖析了总体小康社会阶段体育发展的成绩与不足,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变化,对全面小康阶段体育工作的发展目标、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就主要发展关系进行了对策论证.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体育是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体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与社会生活以及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种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通过对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长期建设与发展,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取得了较大成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环境和高等教育自身条件的巨大变化对专业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体育专业存在人才培养目标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教育观念,缺乏明确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人才培养规格求大求全、办学特色不突出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混乱等方面的问题,相当程度地制约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建议以社会需求为改革重点,合理地修订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院校办学定位,全面发展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提供发展空间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论休闲体育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献资料法、逻辑法对和谐社会的产生、特征,以及休闲体育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指出休闲体育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一方面,休闲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促进和谐社会个体的健康;协调社会生活感情;促进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促进价值取向的转移;营造公平、公正、竞争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休闲体育的发展产生影响,为休闲体育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不同阶层休闲体育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具有悠久的休闲体育历史,而处于全面向小康社会转变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已初步具备了休闲体育开展的要求,且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阶层结构。根据社会转型中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不平衡,探讨了在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发展休闲体育的方法和策略,指出应努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迎合富裕阶层的消费需求;加大公益事业投入满足低收入阶层的参与需求和积极探索符合中产阶层特点的休闲体育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体育和谐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具有天然的一致性,是和谐社会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的运动、经济、传播等功能的充分发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健康、健美、长寿的人口身体素质,增强了劳动者素质;为和谐社会提供了社会发展的市场需求、精神动力、及和谐的社会环境.本文通过对和谐体育多学科、多视角的探寻,阐述了和谐体育包含的丰富的文化理念、经济价值、精神价值,不仅有助于弘扬体育的人文精神,促进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人的现代化转型,促进中西文明的交融与互动, 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积极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体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目标取向与功能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统领目标和总要求。紧紧围绕着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对体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目标取向、功能进行了探讨。正确认识这些理论问题,既是实现体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体育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完成社会赋予其时代责任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5.
论竞技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竞技体育拥有越来越丰富的内涵,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产生着全面、深刻的影响。竞技体育的价值和目标与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密切的联系。文章从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给予分析和研究,阐明了竞技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必然要求我国的体育工作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体育科学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和谐社会是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因此体育科学发展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大价值,又具体表现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两个基本维度。  相似文献   

17.
关于和谐社会条件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这成为我们当前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体育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对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和谐社会条件下,推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和谐发展成为我们体育工作者需要认清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休闲体育:一个与经济互动发展的历史范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概括描述休闲体育在西方和中国的发展历程、揭示其在西方和中国所经历的不同路径的同时,分析其处在不同话语中的特色:就是都与"富裕社会"和"大众消费社会"的产生和普及密切相关.由此得出结论:休闲体育是经济体育一体化的产物;方兴未艾的休闲体育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在与经济互动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作为一种经济文化现象,休闲体育实际上反映我们这个时代个人、社会与经济、文化之间互动的独特而普遍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高校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联动效应,并对其市场开发进行了探讨。指出实现高校体育在社会中的联动效应,能实现高校体育社会化,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丰富高校体育文化,缓解社会体育场馆不足,为社区居民提供运动项目培训和技术指导,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实现无形的社会效益,而且还能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补充学校的体育经费,更新体育场馆设施,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体制的转型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结束,原有的体育体制已经逐渐显示或部分显示出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态势,各种弊端也日渐明显。因此,为了保持中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从体育行政管理体制、体育人才培养体制、运动训练体制、运动竞赛体制、体育科技体制、体育科教体制、体育产业体制七个方面来对中国体育体制改革发展进行探讨、思考,以期为中国体育体制改革发展提供建议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