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雷玲 《教师博览》2006,(6):42-43
关于王崧舟,总是有两种声音。一种来自一线教师,除了他亲手带出来的五十多个弟子,天南海北,无数小学语文老师以听他一堂“诗意的语文”课为荣。在他们心目中,课要是上成这样,就不是在简单地教书,而是在与文本进行生命的对话,与学生进行生命的对话。另一种声音则来自他的一些自恃“才疏学浅”的同行:对小学生大讲“诗意的语文”,太难懂,太玄了吧!  相似文献   

2.
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诗意是语文教学生命创造的灵魂。语文教学呼唤诗意的陪伴。语文教师亟需诗意的滋养。为了展示诗意语文精彩课堂.建构诗意语文理论体系,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与《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编辑部联合举办全国首届“诗意语文”教学观摩会,本坎活动由杭州市新成功教育研发中心承办.我们热诚欢迎全国各地有志于“诗意语文”探索和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师和研究人员与会观摩、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3.
“诗意语文”首先是王崧舟老师提出的。“诗意语文”是借助言语的诗意,领悟、成全、造就人生、人类的诗意.终极目的是指向诗意的人生,人类文化、精神的薪火永续。“诗意语文”有情感性、审美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诗意语文的实施策略是:文化底蕴,堆积语文教师“诗意化”;生命对话,熔铸语文课堂诗意化;文本细读,走向语文教材诗意化;点亮诗心,唤醒教学主体诗意化。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要求从“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走向“师生对话论”。对话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形式,给课堂带来了很多精彩,但是也出现很多偏差.导致了对话真实意义的缺失。真正的对话教学应该是,心灵的交流,而不是形式上的摆设。对语文对话教学进行理性的审视。构建科学的对话教学体系,才会使语文对话教学走向深刻和灵性。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激活对话欲望;积极参与对话;开拓对话空间;创设对话平台。  相似文献   

6.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许多“流派”和“主张”,有的是业已存在并得到大家关注的,有的则是为了“标新立异”而特别提出的。比如简单语文、深度语文、情境语文、情智语文、诗意(化)语文、智慧语文、本色语文等主张,不一而足。[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一提语文课的诗意,有人会这要想,这不是把语文课搞得得玄乎了吗?下意识也就会把它与要“简简单单学语文”,语文课要上得“扎实、朴实”抵触起来。其实,非此即彼是一种简单化绝对化的思维。正如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美一样,生活在也处处存在着诗意。  相似文献   

8.
很喜欢这样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语文,原本就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它理庆为学生生命的诗意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那么语文课堂如何实现由“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变?作为实践层面的教师该从哪些方面有所作为呢?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包含着“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两层意思,其对话形式是多向的,主要有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变封闭为开放,让他们拥有更多自主、探索的权利,去反复研读文本,咀嚼文本精华,体悟内蕴情感,领略文字诗意,于民主对话、多维对话、充分对话中领悟课文语言运用的精妙,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获得课文的意蕴、主旨,使课堂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尽显阅读教学的本真。  相似文献   

11.
一线写真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改园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诗意语文”、“对话语文”、“绿色语文”、“深度语文”、“情智语文”等从不同角度诠释着各自心目中的语文。这些提法极具个性化,是不同教学流派的标志,是值得学习和研究的。作为广大一线教师应该追求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呢?为此,我们组织语文中心组成员,结合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番茄太阳》一文进行了一次集体备课。说文论道张敬义:如何贯彻落实《语文课程课标》精神,进行有效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课程改革以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和…  相似文献   

12.
考试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导向与评价依据,是不是可以开发一下它的“对话”功能,把试卷也构建成一方对话平台,让它成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学生与生活的对话场?下面结合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编制浅谈一下这个对话场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对话”,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生命回归,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一次深刻革命,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则是一次全面挑战。“对话”的本质,就是要还语文鲜活的生命本源,激活学生的主观世界,从教材中引发多元反映;就是要把课堂中的“思考权”“提问权”“争辩  相似文献   

14.
先进的课程理念必然催生精彩的教学实践。随着对新课程标准学习的深入.诸如“兴趣”“对话”“语感”“体验”“感悟”等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小学语文教学元素,与“三维目标”“探究性学习”“发展性评价”等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整合成为颇具中国特色的和谐的语文教学。这是一次课堂教学的蜕变,其中脱颖而出的有以下两种精彩。  相似文献   

15.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流派纷呈,主张林立:简单语文、深度语文、情境语文、情智语文、诗意语文等,但都离不开“语文”,归根到底还是“语文”,只不过从不同的切人点强调自己语文教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对话”,包含了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之间多方面的对话。而教学的重点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因为学生是学习主体,生本对话应始终贯穿于阅读教学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标强调了语文教学与文本对话的重要性,对话交流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重要契机。在研究对话的构成维度时,有“三维”说.即教师、学生、作者构成对话的三维图像;有“四维”说,即教师、学生、作者、编者构成的对话的四维图像。不管何种对话构成方式,学生与作者的对话交流,也即学生与文本的  相似文献   

18.
王崧舟“诗意语文”的理论根基为中国生命哲学,“生命”是其理论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归宿;诗意语文旨在于课堂上构建审美关系,进而引导学生由共性的审美愉悦上升至差异性的人生体悟;诗意语文的生命在于它的不拘一格、“日新其业”,这一方面源于生命本身的特点,另一方面来自王崧舟本人的一种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生命诉求;诗意语文通向诗意人生,其彼岸特征为止于至善、自由对话、精神相契、体验幸福、成就自我,实则为中国传统生命精神的“圆明”之境。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必须遵循“对话”的特点,“突现情感氛围的营造,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突现阅读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突现对话兴奋点的生成,提高学生旁征博引的能力”、“突现语文对话特点,增加生成性因素”,使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刘梅珍 《师道》2008,(10):27-28
语文教材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诗意点就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关键。所谓诗意点就是文中能够触发学生生命感动的关键处、精美处、深刻处、疑难处、知识内容丰厚处、手法巧妙处、意义隐含处等“有嚼头”的地方,以达到陶冶性情、启迪思维、进行语言实践的目的。小学语文课文文质兼美,诗意点比比皆是,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善于挖掘诗意点,就能让对话充满情趣,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充满活力。那么,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诗意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