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压缩语段”是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由于它牵涉到对学生多种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要求的能力层次较高,学生不易掌握。结合高考复习的实际,我想谈谈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答“压缩语段”试题可分七步进行。的和,学题一、粗读全文,找中心事件从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第26题,2000年京、皖春季高考试题第25题,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第27题来看,“压缩语段”试题牵涉的“语段”多为事件新闻,属叙事类材料。这类材料阅读的关键就是要有整体意识,要通过整体阅读找准材料叙述的中心事件。比如1999年考题涉及的中心事件是…  相似文献   

2.
<正>【高考导航】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是近几年来高考考查频率近乎100%的重点之一。其命题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1)试题类型以主观题为主,如2014年高考试题安徽卷第19题、四川卷第19题、全国大纲卷第19题等;而连贯题的命题形式则向着主观题、选择题等多种形式并举的方向发展,如全国课标卷Ⅰ、Ⅱ的第15、16题,辽宁卷第15题和安徽卷第20题等。(2)语言材料则选用那些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鲜活材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2014年高考试卷中的中国珠算、中学生暑期考察、土壤呼吸、读书交流会、重拾  相似文献   

3.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以及部分省市卷试题中,出现了不少新内容、新题型,形成了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能力素养全方位考查的立体效应。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内容、题型,在来年的高考中夺取高分,现将部分新题介绍给同学们。一、“正确使用词语”的新题过去的试题,一般是虚词和实词的近义词选用。而2006年出现了句子(古诗文)、词组以及词合并在一起的选择判断题。例如天津卷第2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②…  相似文献   

4.
语言运用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最富创新活力,最具变化看点,最能体现高考命题的深层背景与变化趋向。近年来,“稳中求变”是各地语用题命制的一贯原则。综观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用试题,更是呈现出延续传统又积极变革、注重实用而灵活开放的显著特点,命题形式别开生面,考查能力更加多元。一、材料贴近现实,关注时代发展 语言的工具性、实用性要求考生关注现实、贴近生活,增强语言的实践应用意识。2014年多套语用题都直接取材于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语用题选取的语言材料涵盖自然、文化、经济、科技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6如安徽卷第19题对“某所中学科技节展板内容”的解说涉及“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特点、用途与意义,体现了我国尖端科技的发展状况;湖南卷第22题以“丢手绢”为范例,请考生拟写“留住有趣、美好、有价值的东西”的活动主题和宣传语,唤醒了中学生对温馨生活的记忆;山东卷第17题要求描写女摄影师拍摄的“儿子与兔子”的画面,展现了美好纯真的儿童生活;重庆卷第21题概括“雾”与“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新课标卷I第16题补写句子对“二氧化碳”的相关说明等,题目的选材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与知识背景,既贴近现实,又关注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考导航】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是近几年来高考考查频率近乎100%的重点之一。其命题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1)试题类型以主观题为主,如2014年高考试题安徽卷第19题、四川卷第19题、全国大纲卷第19题等;而连贯题的命题形式则向着主观题、选择题等多种形式并举的方向发展,如全国课标卷Ⅰ、Ⅱ的第15、16题,辽宁卷第15题和安徽卷第20题等。(2)语言材料则选用那些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鲜活材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2014年高考试卷中的中国珠算、中学生暑期考察、土壤呼吸、读书交流会、重拾童年记忆等。(3)本考点常与句式、修辞手法、压缩语段、扩展语句和图文转换等考点互相渗透,一起考查,对学生语言操作能力的考查加强。如2014年高考试题安徽卷第19题、江西卷第20题等。  相似文献   

6.
一、200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的命题变化特征其一,学科分值、题量和题型稳中有“变”,在变化中已经基本定型,体现“稳定性”。经过近几年高考文综改革的探索,文科综合卷中政史地三科的分值比重、题量和题型的分布在变化中已经基本定型。2005年三套文综全国卷在学科分值、题量和题型方面与2004年基本持平,在变化中已经基本定型。参见下表由上述表格可见,在近年来的高考文综卷中,地理、历史和政治三科的分值比重基本上保持在1∶1∶1左右。就2005年文综全国卷Ⅰ而言,在35道选择题中,地理、历史和政治分别为12、12和11道,题量分配较均匀。非选择题…  相似文献   

7.
2013年江苏卷第3题所涉题型是近两年高考语言表达试验田里一棵耀眼的新苗,一经出现即好评如潮。请看——  相似文献   

8.
拟写解说词     
陈欣 《学语文》2007,(3):31-32
2006年全国以及各省市高考试题在第六大题“语言运用”这个板块上,除了原有的仿写、压缩、变换长短句等常规题型外,又出现了一些创新题型。这些创新题型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和语言的实用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真正提高语文素养。拟写解说词就是其中的一种创新题型,天津卷和江苏卷都出现了这一题型。  相似文献   

9.
《考试》2008,(6)
材料解析题是高考历史中的重要题型,因其既能考察学生所学知识,又能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阅读理解、归纳比较、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这种题型一直受到高考命题人员的重视。就拿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山东卷)来说,卷Ⅰ选择题共32分,卷Ⅱ非选择题共46分,且非选择题几乎全部是材料解析题的形式,材料解  相似文献   

10.
语句排序题是考查语言连贯的综合性题型。是近年高考题语句衔接题中的热点题型,此类题又分为四大类:语境选择题,如1999年高考全国卷第6题;语境简答题,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第24题;非语境选择题,如2004年高考广东卷第6题;非语境简答题,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第18题。这四类题解题方法基本相同。下面就以目前句数最多的高考题——2005年高考辽宁卷第5题为例,阐述语句排序题的四步解题法。  相似文献   

11.
陆正军 《广东教育》2014,(12):43-44
推断类选择题是近年来各地高考政治试卷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比如,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第13题、北京卷第32题、天津卷第3题、福建卷第24题和第30题、山东卷第27题、海南卷第3题和第21题、江苏卷第32题等,都属于这类试题。根据不同的背景材料该类试题可以分为三类,本文拟结合高考典型试题分类探究该类试题的解题窍门。  相似文献   

12.
2003年语文《考试说明》作了少许调整,具体说来:一、考查形式较“稳”(一)题型与2002年高考试题相同,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多题型(多选、填空、简答、作文等)。(二)分值:第I卷为45分,第II卷为105分。(三)题量为26题。二、考点内容“稳中有变”(一)稳定点: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古代诗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与前几年一样,仍是必考点。(二)变化点:1.文学常识的三项内容前全部加了星号,不列入2003年高考考试范围。2.文言虚词减少到18个(在原来的考标上去掉了“矣…  相似文献   

13.
<正>一、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命题的内容分析2016年高考全国三套试卷的作文题从总体来看命制较佳。从形式上看,分别为漫画材料、事理材料和事实材料作文题,从内容上看,上分别指向教育(学习)和创新,贴近学生生活,呼应时代主题。具体简析如下:全国卷Ⅰ作文题(题略)为漫画材料题,材料由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两组四格漫画构成。漫画组在  相似文献   

14.
<正>在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和全国乙卷的语用题中均出现了“人称变化”的题型: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第20题“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022年全国乙卷第18题“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往年高考中也出现过类似的题目,如2017年全国Ⅱ卷第6题“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语言表达与运用是高考命题的一块试验田,历年命题选材都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实用性,各省市自主命题题型不断翻新。“点评”就是最近两年出现在各省市名校高考模拟试卷上的一种新题型。  相似文献   

16.
一、2007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选题评析 综观2007年全国卷和上海卷的高考语文现代文选文特点与题型,我们不难发现两者所具有的相同之处。就体裁来看,多以社科类文章为主,以事理说明文和文学色彩浓郁的抒情散文居多。前者如全国卷第二题(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上海卷第一题之(一)(关于“包豪斯”的);后者如全国卷第五题——《总想为你唱支歌》、上海卷第一题(二)(关于“杭州西湖”的)。  相似文献   

17.
高考语言表达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最活跃的一种题型。综观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卷,你会发现高考语言表达题更加注重语言的品味推敲,注重表达的连贯  相似文献   

18.
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Ⅱ首先是保持了相对稳定。如题型结构继续保持选择题(单项选择)和非选择题两大基本题型;历史选择题为12题48分,非选择题单科题1题32分,综合题一题历史部分20分:坚持基础考查与思维能力考查相结合;基本不将“实质”、“本质”、“根本原因”等词汇用于选择题中;难度系数变化不是太大;适当关注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心时事;问答题材料化等。  相似文献   

19.
王琴 《考试周刊》2012,(92):10-11
因为能考查学生分析、筛选、整合等能力,综合性较强,所以“下定义”作为语言运用的一个题型在高考中颇受青睐。2012年安徽卷和浙江卷都出现了“下定义”。再往前溯.2003年全国卷,2004年浙江卷,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2006年湖北卷、辽宁卷、全国卷,2009年福建卷同样出现下定义题型。  相似文献   

20.
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样式,以前曾经以供材作文的形式出现在语文高考试卷中。2005年高考,湖北、天津、浙江等省市在“语言运用与表达”题中,选用了“看漫画写话”的题型(如下图),显得新颖而有创意。天津卷是描述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湖北卷是写出对漫画内涵的理解并拟定一个标题;浙江卷要求体现画意,写一条公益广告。这种题型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材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想象能力、有条理的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图文转换能力。图一(天津卷)图二(湖北卷)图三(浙江卷)如何读懂漫画,读懂寓意并写出规范的答案呢?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