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俞大猷的军事体育思想进行分析。认为其军事体育思想的特点表现在:精选将卒,注重个人先天条件,因材施教,重视后天的训练和培养;反对武术技击中的“花架子”,重视实战需要;个人武术修养高深,对武术技击的见解深厚;将领必精于武艺;重视练兵中的思想教育。他的军事体育思想不仅适用于当时的军事训练和作战,而且对现代军事体育及一般体育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的体育思想有着较为丰富的内容,倡导军事体育,注重体育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是其体育思想的核心和时代特征;在充分肯定体育锻炼对促进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的同时,强调体育锻炼应与卫生保健相结合,重视发展传统武术,是其体育思想的基本态度;躬身实践,并持之以恒是其体育思想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戚继光的体育思想进行分析.认为其军事体育思想的特点表现为:军事武艺必须从实战需要出发;精选士卒,因材授习,从严从难,赏罚分明;总结前人经验,技艺精益求精;将领必精于武艺;重视练兵中的思想教育.他的军事体育思想不仅适用于当时的军事训练和作战,对现代军事体育及一般体育的发展,·甚至对教育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及访谈海对西夏军事体育的兴盛做了整理和分析。西夏军事体育对当代酌启迪是:居安思危,充分认识学校军事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化学校体育改革,重视和强化军事体育训练,为预备役军队提供合格兵源;提倡全民健身运动,全社会形成“崇文兴武”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5.
军事体育是军校新学员入学军政基础强化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提高新学员军事素质,塑造军人形象的重要过程。为更好地提高新学员军事体育训练效果,要科学设置学员骨干培训模式,注重任职能力的培养,激励工作的积极性。通过正确引导,提高新学员对军校管理和军事体育训练的认识,激发他们的训练热情;突出强化训练重点内容,差异化分类精准施训,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考评机制,有效提高新学员体能水平和军事素质。  相似文献   

6.
张謇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实业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在向封建科举制度挑战、大力倡导推进近代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之国民”等教育思想与主张;张謇不仅思想上重视体育,更重要的是在教育实践中身体力行,不仅重视学校体育与卫生,也重视社会体育,还重视军事体育、兵式体操,为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体育思想与当时的时代主题相契合,具有很高的现实性,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与体育改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军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运用军事体育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学员进行价值引领的创新探索,是新时代军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重要举措。本文立足于军校体育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育人的战略高度,通过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对军事体育课程思政设计进行研究,包括:(1)阐述了推进军校军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因;(2)概述了军事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3)说明了军校军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紧迫性和实践性;(4)军事体育课程思政设计的关键点分析、具体步骤等,旨在为相关教学工作所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高校中,军事体育训练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加强军事体育训练,能够提升我国的军事战斗力以及军事实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对于学生精神面貌的改善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应当予以重视。然而,当前高校军事体育训练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高校军事体育训练经验进行简单阐述,再立足实际就具体的改革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464篇军事体育领域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借助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对我国军事体育研究的发文量、期刊分布、资助项目、作者和机构等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我国近年军事体育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为我国军事体育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结果表明,军事体育相关研究在2015年和2019年发文量骤增,但后期略有回落;其中军事体育学报刊文量最多,其他刊文期刊分布零散;近年资助项目数量略有增加;高产学者人数较少,且不同机构间的合作力度不足;随时间迁移军事体育研究内容逐渐细化,但军事体育训练贯穿整个研究历程;功能性训练和定向人员培养是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军事体育变迁历程,分析其特征及启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军事体育经历了探索实践期、基础构建期、快速发展期和全面跃升期阶段,呈现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斗争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基础性、改革开放后的正规化、新时代的系统性特征。对新时代军事体育发展的启示:贯彻科学训练理念,实现军事体育强军梦想;提升训练管理水平,助力军事体育提质增效;致力体育科技赋能,释放军事体育发展潜力;借助国家体育力量,完善军事体育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等对李鸿章体育思想进行分析与整理,结果表明:李鸿章体育思想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时代背景、文化因素及个人经历。在这种背景下,所形成的非求不死,求暂时之健康而处安乐之境耳的养生体育观;师其所能、夺其所持的军事体育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体育教育观,而军事体育思想为其体育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广州农讲所是中国共产党主办的第一所全国性的培养新型干部的学校,毛泽东在1925年和1926年分别担任了第5届农讲所教员和第6届农讲所所长。在此期间,他创造了一套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并开始形成了毛泽东军事体育思想:从革命斗争的实践出发,体育活动密切结合军事训练,以增强体质,提高军事素质,培养良好作用,使体育为革命斗争服务。这种军事体育思想,不仅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而且影响到今天。毛泽东军事体育思想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三八"作风,是他在广州农讲所期间已初步形成,并是他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早期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正> 自北宋开始,文武分离和重文轻武的思想空前严重,并为此对教育和体育活动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这并不意味着统治者对军事体育有丝毫的轻视和放松。出于战争的需要,我国古代军队练兵选将发展到了宋代,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对我国古代军事体育的发展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唐代军事体育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特别重视军事体育活动,军中的各种活动都同体育密切相关.通过文献资料法等,对河洛文化中我国唐代军事体育文化活动进行考证,发现唐代选拔军事人才以军事体育才能为主要标准,其主要体育活动是舞剑浑脱、投石、拔距、蹴鞠、田猎、负重等,军事体育活动起到富国强兵的作用,使唐人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世纪之交的新的历史时期,紧紧围绕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这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从当前我军的体能训练与军事体育出发,探索如何在高技术质量建军的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研究和明确适应高技术战争需要的军事体育的基本思路和发展方向,是军事体育工作者必须予以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此进行若干思考和讨论,以图对当前我军的体能训练在质量建军的作用认识上和对21世纪我军军事体育的发展有所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军事体育的水平,在国际上位居前列。最有代表性的是男女军事五项队,创造了难以撼动的辉煌成就;而军事体育的很多项目,因为突出军事性,难度比奥运项目还要大。我们该如何理解军事体育,我国军事体育的发展有着怎样的规划?本刊专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与兵种部合同战术训练局副局长陈应表上校。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现代高校军事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军事体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高等教育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当代大学生军事体育教育对培养未来国家合格的建设人才,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军事教育体系不是十分完善,在开展大学生军事体育教育活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分析法,探讨柏拉图的作品《理想国》所蕴涵的体育思想.结论认为:柏拉图的体育思想从城邦之治的防卫者教育出发,注重军事体育实践.柏拉图的身体观可以说是其体育思想的核心,他强调体育与音乐必须相辅相成,才能达到身体与灵魂融为一体的目标.总体而言,柏拉图的体育思想是由防卫者的教育发展至每个人的教育,而且坚信体育与音乐是身心和谐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军事体育发展的历史根源与军事体育的发展轨迹力求寻找军事体育的发展规律,为军事体育的普及与传播提供理论依据,让军事体育在体育的大家庭里发挥更大的作用,丰富群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内容。军事体育的社会化是1种历史的必然趋势,对学校体育乃至社会体育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军事体育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军事体育与一般体育的融合将会为体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在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体育强国重要论述的引领下,2018年2月,新《军事体育训练大纲》发布全军实施。军事传统项目器械体操(单双杠1-5练习、跳马1-3练习)时隔十余年再次被列为基础体能训练必修课目。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器械体操回归《军事体育训练大纲》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当前器械体操教学与训练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办法,为器械体操的教学训练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鉴,着力推进新《军事体育训练大纲》在全军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