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从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为重点的治国方略到邓小平以法律制度为重点的治国方略,再到江泽民“德治”与“法治”并举的治国方略,在认识逻辑上正好完成了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2.
从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为重点的治国方略到邓小平以法律制度为重点的治国方略,再到江泽民“德治”与“法治”并举的治国方略,在认识逻辑上正好完成了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并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要紧密结合 ,这是他在新形势下对党的治国方略理论所做出的又一个新的重大贡献。认真学习研究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的这一重要思想 ,对我们深化治国问题的认识 ,增强治国的本领和能力 ,提高治国的效能和成果 ,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以德治国”是对党的治国方略理论的新贡献建国以来 ,我们党在治国方略的探讨和实施过程中虽走过了曲折的道路 ,但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央三代领导集体都对此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使我们党在治国方略上从缺乏…  相似文献   

4.
略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在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应该始终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站在新世纪的历史高度,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治国方略,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一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从治国方略的高度来论述的,这就把过去我们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方略扩大为“德法并举”的方略。把以德治国提升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决不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否定,而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加强…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把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这是“三个代表”的思想在治国方略上的重要体现。高校作为培养“四有”新人的摇篮、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实现“以德治教”尤为迫切与重要。一、“以德治教”是“以德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以德治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把“以德治国”的方略扎扎实实落实到基层,才会产生巨大的治国效应。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教育导向、道德教育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出现道德迷茫,价值观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6.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世纪之初,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制定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在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而提出的科学理念,是切合当今中国社会实际的治国良策。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最根本的是要落实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是我党治国的新理念。本文分析了执政党治国方略的新发展,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根据,并阐述了如何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它的提出也引出了一个问题:“以德治国”与传统“德治”的关系。“德治”是中国封建国家的治国思想核心,“以德治国”是当今的治国方略,它们都适应当代的发展要求。在内容、方法和治理手段上,有着相同的地方,也有着许多不同。我们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也不能完全对立,要以说“以德治国”是传统的“德治”的批判与继承。  相似文献   

9.
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探索,经历了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首先是党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初步探索;其次,是党在认真总结和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由“法制”到“法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初步形成的探索;最后,是党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上升为我们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经过党的几代领导集体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从此我们党走上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科学治国之路。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今天, 要实现“以法治国”的治国方略, 既要立法, 又要守法, 更要严于执法。  相似文献   

11.
戏曲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瑰宝,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戏曲声乐理论经过历代艺术家、理论家的美化,使其得到更加久远的历史继承,尤其是它在“咬字发音”、“吐字行腔”等方面的技巧和“气息运用”、“韵味风格”等方面的把握上,都是我们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中要学习继承和借鉴的。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唱与民族声乐的演唱虽有差异,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味“是中国古典诗论的核心范畴,是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古典诗歌理论.从美学角度对中国古代诗味理论进行梳理后认为:古人“以味说诗“的理论已经上升到了诗美的极致,历代古文论家经过不断努力为我们确立的以味说诗的文学观念即使在西方文论大量涌入的今天,也依然有她独特的风采.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批判地继承了中国治国传统,完全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是对我们党治国方略的完善和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的明与进步,促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是"国培计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为了认真总结(2010)、(2011)"国培计划"的经验和不足,在坚持改革创新的前提下,随时确保培训项目的质量,使培训取得更大的实效。本文就(2010)、(2011)培训满意度及其培训效果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希望为"国培计划"承办机构及其参与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教育学史视角把脉当前我国教育学学科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能够发现教育学学科发展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教育精神的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教育学在文化传承上的断裂。新文科是应对当前科技革命、社会需求的重要策略,是对传统文科的更新与升级。聚焦新文科背景下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发展,需要在教育学发展历史中挖掘既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的新的教育学发展路径,坚守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坚持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工具取向与价值取向的统一,在坚持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基础上形成跨学科意识。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提法是马克思美学理论中的一段极为重要的论述,然而对于其中“内在的尺度”究属谁的尺度却众说纷纭,本从比较各家译入手,指出问题的症结在于中译词和德原词义不完全对等上,根据中译词词义,则理解为“物种的尺度”和“人的尺度”均无不可,但根据德词义的特定含义,则“内在尺度”只能理解为“物种的尺度”。  相似文献   

17.
统一完整的国家观来自于"天","天意"、"天理"影响,"统则兴、不统则乱";历史实践和逻辑的强化,在中国人的思想里融入统一和整体的民族情结,成为民族心理、民族情感、民族意志的组成部分;这种完整统一国家观念也有直接的人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建设及可持续发展以语言沟通为先导。为使语言能更好地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我们应把语言建设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整体规划之中,在语种学习与使用、语言资源创新规划、语言人才储备等方面加强建设。还要着力打造属于自己说的、体现中国特色的、蕴含中国元素的语言理论话语体系,形成话语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要从语用层面探索语言的语用策略,并制定相应的语言服务规划和服务体系,用以指导"一带一路"外宣实践,最终提升语言的应用能力,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本科生培养改革,主要从课程类型、课堂教学方式、打造课程思政和学生层面等着手,落实“金课”和“双万计划”建设,从而培育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医药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新医科”的博学、精术与厚德协调发展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自清末民初到五四时期,面对西方文明对传统思想的猛烈冲击,面对激烈地反对传统的社会思潮,最先进的知识分子并未人云亦云,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和滋养的他们,思想的根基深埋于民族文化之中,李大钊就是其中的一位。在李大钊的思想观念中充满着爱国主义、民本主义、德治主义、大同主义、中庸主义的传统思想因素,他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他的思想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重要启示,他所提出的新文化之路,即"第三文明"更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