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摆渡老人     
《摆渡老人》全文讲了两个字:“吃苦”。1.恶作剧被迫吃苦。渡船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向船上跃,让老人手忙脚乱;下雨时,大家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淌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才将船撑到渡口。2.起大早甘愿吃苦。老人年纪大了,有时因早上起来迟,使“我们”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但听说耽误了学生早读,老人便特地起大早来接送学生过河,可等了好长时间,只等到“我”一个,这是老人甘愿吃苦。3.吃苦的理由。原来,老人自己的孩子因病去世,再也不可能上学了,老人便把爱转移到“我们”身上,并嘱咐“我们”好好读书……全文从“吃苦”着笔,摆渡老人的形象粲然生动。(张兴武)  相似文献   

2.
李雅 《山东教育》2009,(7):61-63
《梅花魂》是一篇讲读课文。全文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租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3.
在巴金老人的《小狗包弟》一文中,"您的小狗怎样?"这句看似不经意的问话,在本文中连续出现了三次。初读,觉得这是一位老人反反复复絮絮叨叨的话语,极其平常;再读,感受到它的每一次出现都蕴含着巴金老人极其强烈的真情实感,又极其不寻常;结合全文再次深读,就能够体会出这句话每次出现时所传递的情感是不同的,巴金老人写作本文的万千感慨都浓缩在反复出现的这句  相似文献   

4.
卢谦 《教学与管理》2006,(12):70-71
教材简析: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记叙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剖析这是一篇回忆故乡的散文。作者用精炼的语言在叙事中抒发自己的情感,细致地描写了村里的乡亲们在老家的一口古井中取水的情景,同时叙述了乡亲们无私地帮助两位老人取水的事情。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人们到古井挑水时的热闹场面,讲村里的人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却从来不要报酬,还讲了古井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作者不仅说明古井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还自然地把古井和人们的品格联系起来,赞扬了家乡人们的善良与纯朴。全文字里行间透着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表达了作者饮水思源,力求做一位乐于助人…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一、检查预习,回顾全文1,读准以下词语。(强化"撮""挫""肃"是平舌音,"应"是多音字)2.观察这两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3.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中描写的是怎样的一位老人,老人为海鸥做了些什么,海鸥又是怎样做的?(1)褪色撮起呼唤边走边放抑扬顿挫得意亲昵生动企盼应声而来  相似文献   

7.
《驿路梨花》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悬念美的风采。当深山月夜 ,我们正为无处落脚而焦急不安之时 ,却意外地看到梨树林旁出现了一座笼罩着神秘色彩的小茅屋 :竹篾泥墙 ,房门反扣 ,白木门板上用炭黑写着“请进”两个字 ,然而“屋里漆黑 ,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这一设问 ,恰是读者的疑团 ,领起全文的第一个悬念就自然产生了。“我”和老余水足饭饱之后 ,怀着满意和愉悦的心情猜测主人也许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时 ,一个须眉花白 ,手提明火枪 ,肩扛一袋米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了。“我们”以为瑶族老人是“主人” ,而老…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桥边的老人》是一篇运用“隐藏视角”(也称为“内视角”)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引导叙事的小说。“隐藏视角”是对全知全能的传统叙事视角的背离和超越。全文的主体由“我”与老人的一段不带情绪的平静对话构成。作者将自己的口吻全部抹掉,不留任何蛛丝马迹,客观地“显示”画面与场景,而孰是孰非则交由读者自己去作判断。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析:《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记叙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第五册有一篇《芋老人传》,借芋老人和相国之间有关食芋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时、位之移人”的道理,抨击了“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比比皆是”的现象,寓意深刻,颇具哲理。 但是,这个贯穿全文的“芋”究竟为何物,却并不为我们这里的语文教师所尽知。近日在听课与闲谈中,发现有的教师把“芋老人者”训为“种‘洋芋’的老头”,有的说“芋”是“红薯”,还有的说是“洋姜”,并以此教学生,不免贻误后人!  相似文献   

11.
一、《找骆驼》(四省市编第五册)可用“中间切入法”教学本文。“商人忿忿地说:‘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要不,你怎么会知道得这样详细!’”——这一节处在全文中间位置,与上下文关系密切,建议由此入手,分两步安排教程:第一步,指名朗读上文 (1—9节),引导学生思考、讨论:1.商人凭什么断定老人藏起了他的骆驼?商人是怎样说的?(提示:“要不,你怎么会知道得这样详细?”)2.老人究竟掌握了走失的骆驼的哪些情况?  相似文献   

12.
《找骆驼》(五年制第四册20课、六年制第四册28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商人丢失了骆驼,经过一位老人的指点,终于找到了骆驼的故事。从逻辑学角度上看,是用推理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是这样设想教学过程的。 1.初读课文,理清层次。根据课文内容,全文可以划为五层意思。即:(1)商人找不到自己走失了  相似文献   

13.
小学通用教材语文第八册《老水牛爷爷》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课文比较短,写一位农村老人(支部委员),关心群众,助人为乐,常年累月不声不响地为群众做好事,作者赞扬了这种“老水牛”精神。课文可分为两部份,前一部份写老水牛爷爷外貌和他的爱好,后一部份写“老水牛”这个奇怪的名字的来历。全文以“老水牛”这个名字为线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视野     
A 名实谈异:“微型”即“短小”,字数少,人物少,情节少。但短小并不等于肤浅,它是生活的高度浓缩和集中。虽是“一幅剪影,一个镜头,一种情绪”,却包容了各色人物,各类思想,种种经历。名为“短小”、“袖珍”、“瞬间”,而实为“精深”、“博大”、“旷远”。这是一种常人难为的技巧,一种独具风格的匠心。埃及作家穆·阿里的《一个老人的问题》,仅仅描写了无依无靠的老人在几年间出现于酒店的神态变化和简短对话,便把生活在剥削制度下孤独、贫穷老人的晚年凄惨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蒋子龙的《找帽子》,写的是一个作为右派上报而实则不是右派,现又无法落实政策的知识分子的经历,全文只有800字,两个情节,却跨跃时空20年,极有深度地揭露了反右扩大化,抨击了官僚主义,不实事求是的作风。  相似文献   

15.
香山红叶     
一、课文讲析《春山红叶》从内容上看是一篇游记,从体裁上看是一篇散文。全文可分为四段:开头一小节为一段,写上山前的游兴。第二段至“老人说:‘你先别急,一上半山亭,什么都看见了。’”写上山路上的趣谈。第三段至“心情也该是轻松的,还能不闻见红叶香?”写对红叶的观感。第四段,最后一小节,写游后的心得。如果要给各段作一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台湾地区的高龄教育受到政府及民间的重视,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全文除前言及结语外,分政策层面、实务层面、特色与问题等三部分,探讨台湾地区高龄教育的实施、特色与问题。台湾高龄教育的特色:(1)进入教育取向的时代;(2)制订老人教育发展方向,颁订老人教育政策白皮书;(3)以经费支持老人教育活动;(4)民间组织及宗教团体的高龄教育活动蓬勃发展;(5)老人服务人才培育及学术研究开始发展。高龄教育的实施存在具体实施计划欠缺、老人教育资源亟待重行规划与调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车流     
一天晚上,一辆出租车撞倒了一位过马路的老人。出租车司机驾车跑了,老人躺在路面上,鲜血流了一地。他的身旁,是络绎不绝的车流。一辆车停了下来,年轻的司机将老人送到了医院。老人得救了,可是他醒来后却一口咬定救他的年轻人是肇事者。  相似文献   

18.
1941年10月,徐特立花6元边币买了一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送给徐乾,并在书的扉页上写了一段话,勉励徐乾加强学习。徐乾一直珍藏着这本书,并努力实践徐老的教诲。为表示对本刊的支持,徐乾老人同意本刊首次将该信全文发表:  相似文献   

19.
《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在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公园,一位老人与一群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图画。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有一天老人与世长辞,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呜叫,久久不愿离去。  相似文献   

20.
有两个种树的老人,他们各自种了一片树林,其中的一位老人天天给树浇水,而另一位老人则是每天去树林散步,一两个月才"关照"一下这些树。过了几年,老人们种的树木都长成了高插青冥的大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