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川陕苏区建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民生措施致力于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环境改善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民生建设成效显著,是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宝贵财富,为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新的民生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民生建设。党在中央苏区的执政实践中极其注重加强农村民生建设,关心解决农民的民生问题成为中央苏区的主旋律。通过对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存权利的维护,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以及农民衣、食、住、用、行等遇到的各种困难,把关注农村民生真正变成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行动。党首创了"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民生理念。党在中央苏区对农村民生建设的原创性经验对于当今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民生、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主要有: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基础是发达的生产力,主体是人民群众,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本目标是公平正义,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重要保障是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面临着物价上涨、失业率偏高、医疗情况和卫生水平落后、教育事业发展滞后等民生问题。对此,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民生问题,致力于民生建设的实践,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了与人民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物价、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卓有成效的探索也为新时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历史经验及启示。民生建设既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又要能够凝聚民心,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根据地的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着力解决苏区军民的民生问题,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民生问题思想.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问题的解决,成为解决根据地农民生计的首要任务: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是毛泽东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途径;互助合作是毛泽东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方式:以普...  相似文献   

6.
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工程.这是我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教育是民生之基,发展教育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工程.一方面,教育的现实状况决定关注民生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另一方面,教育的功能决定关注民生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因此,必须站在关注民生的高度上,采取发展教育的新举措,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优先发展教育;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发展义务教育;推进均衡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问题的动因;从以科学发展观为解决民生问题的指导思想,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为奋斗目标,以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四个方面,分析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的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并践行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8.
舒芳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6):22-25,34
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社会建设,保障了苏维埃革命的开展,初步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组织优势与政治优势。在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开展苏区社会调查;建立苏区群众组织,开展社会建设;进行社会风气建设,重建苏区社会秩序;关注苏区民生问题,兴办社会事业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延安时期和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人民财富积累最多、民生事业空前发展的十年.扎实推进民生事业,是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最重要主题之一.认真总结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经验,对于解决新时期凸显的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民生问题,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基本问题。新的历史时期,关注民生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之基。在长期改善和处理民生问题实践中所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考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历史渊源,梳理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探讨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现实意义,是当前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民生思想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民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完全意义上的民生理论体系建构,始于孙中山.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经济,以民生为本,使民生建设突飞猛进,民生改善前所未有,既实现了孙中山的民生夙愿,又发展了中国特色的民生理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要速成这一目标,离不开住房融资支持。而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一项关系百姓民生大计的举措,为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满足他们买房的基本需求,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本文侧重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了当前我国住房融资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3.
陈云的“民生”思想是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继承与重要改造,也是陈云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研究、制定经济政策的出发点。陈云时刻关注人民生活,毕生追求人民利益的实现,始终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研究、继承和发扬陈云的“民生”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生是中华文化的传统命题,民生主义也曾是国共两党历次合作的基础。在现代化成为世界潮流的背景下,在对传统的创新中走出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已成为后发国家适应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国民党人重新阐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共产党人把民生问题作为社会建设的根本内容,这就不仅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和准则,也为两岸经济互动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5.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其中的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振兴实业的具体方针和理想主义的方式表达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要求。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民生主义未能实现。中国共产党把民生问题的解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联系起来,把对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历史的一个实践高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部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奋斗的历史,更是一部不断改善民生、推动民生建设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民生建设的历程,虽历经坎坷,但却波澜壮阔,成就辉煌。本文试图从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民生问题层次性的角度,正确理解和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与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17.
透视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保障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安排,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民生保障机制和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维系与促进机制,社会保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它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经济助推器、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与功能。  相似文献   

18.
传统理想向现代转化的方式决定着现代化的制度选择和未来走向,传统大同思想中的民生取向使中国人不易认同资本主义,因而出现了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民生作为现代化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不仅体现着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而且关系着和谐社会的构建。科学发展观超越市场理性,追寻现代性对人的意义,把民生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地联系起来,从传统与现代、理想与价值、分化与整合的统一上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艾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新三大民生问题”的公共政策公共性视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已成为"新三大民生问题",引起了公众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新三大民生问题"的产生与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流失密切相关,文章对"新三大民生问题"与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坚持公共政策价值观的公共性,完善对公共政策的质量评估,实现公众对公共政策的制度化参与,防止特殊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公共性的侵蚀,改进公共责任追究机制建设是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提升之道。  相似文献   

20.
作为电视传媒的新生劲旅,电视民生新闻浪潮给媒体带来令人惊诧的收视率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媒体简单定义民生新闻,片面追求收视率,从而出现了严重的媚俗倾向.民生新闻其实和时政新闻一样,同样具有重要的舆论引导功能.应该从理念、实践、手段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民生新闻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