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I0012-I0013
在遥远的太空,嫦娥二号又向地球传来了好消息。1月5日23时46分,成功飞越探测图塔蒂斯小行星的嫦娥二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突破1000万公里。这是中国航天飞控史上最远的“太空长征”,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飞行控制能力得到新的跃升。  相似文献   

2.
“嫦娥二号”正在征程.作为我国开展深空探测的第一步,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的科学探测成果也不断涌现。各种专利十余项,正在申请的有近60项。  相似文献   

3.
据2月14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消息.嫦娥二号卫星再次刷新我国深空探测最远距离纪录.达到7000万公里。已成为我国首个人造太阳系小行星的嫦娥二号卫星,目前状态良好,正在绕日轨道上飞向更远深空。”这是我国航天器迄今为止飞行距离最远的一次’太空长征’。“北京航天飞控中心总师周建亮介绍,按照目前星上状态.预计2O14年7月,嫦娥二号将突破1亿公里.最远将飞行至距离地球3亿公里处.并将于2O29年前后回归至距地球700多万公里的近地点。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天宫二号"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起飞,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正式入驻太空。这一重要讯息自然让全国人民高兴。与此同时,人们不禁要问:我国还有无其他探测器在深空中存活?答案是,有。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那些久居"深宫"的"太空探险家"。早于"嫦娥三号"升空的,是"嫦娥二号"卫星。"嫦娥二号"被赋予的任务是进一步完成"嫦娥一号"月球科学探测使命,同时肩负着为"嫦娥三号"探路的"担子"。2010年10月1日,"长征三号"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信息》2011,(19):10-10
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成功从172万公里外深空传回第一批科学探测数据。目前,嫦娥二号卫星状态良好,各类飞控事件执行正常,剩余推进剂约115千克。  相似文献   

6.
准备启程 近些年来,我国航天探测的喜讯不断,继我国实现载人航天和太空行走后,又开始向外星进军。“嫦娥一号”的成功奔月,为我国月球探测打响了第一炮。现在,一个更伟大的深空探险计划又将起步了:今年10月6日至16日期间,我国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奔赴火星,行程3.5亿千米左右,历时10个月,预计2010年8月抵达火星轨道,开始独立履行火星探测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7.
数字     
《发明与革新》2013,(4):2-2
2000万公里 截至2月28日10时18分,嫦娥二号卫星与地球间距离成功突破2000万公里,标志着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能力实现新的跃升。目前,卫星状态良好,各项飞控事件执行正常,嫦娥二号卫星正继续向更远的深空飞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信息》2014,(6):12-12
正全国政协委员,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探索月球,我国已经具备开展火星探测的条件。叶培建表示,深空探测,必须要走到比月球更远的地方,我国航天人在嫦  相似文献   

9.
最近嫦娥五号月球采样成功返回和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入轨,以及后续的小行星、木星系和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标志着我国已迈入深空探测发展新时代。行星科学是深空探测战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行星科学研究涉及地球科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多个学科,具有鲜明的交叉科学特征。本文在分析交叉科学研究和国内外深空探测科技发展基础上,讨论我国行星科学研究现状、机遇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玉兔"是中国首辆月球车,2013年12月15日抵达月球表面,执行一系列有关太空、生物科技、资源等多方面的科研工作。中国月球车登陆成功,其意义非凡。深空探测,必须要走到比月球更遥远的地方,我国航天人在嫦娥一号完成后就开始设想探测遥远的火星。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已比较成体系。尤其是探月工程二期后,我国建立完善了地面站,解决了测控通信等难题。目前我国已经具备开展火星探测的条件,包括可以发射一个  相似文献   

11.
《发明与革新》2014,(1):6-9
2013年12月14日晚,远赴太空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虹湾着陆区着陆,“中国访客”让沉寂的“广寒宫”不再清虚寂寥。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登月梦想,终于由“嫦娥”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经过长达23天的探月之旅,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顺利"回家",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嫦娥飞天,举世瞩目。嫦娥五号以完美的表现惊艳全球,在中国探索太空的历史上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随着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往返距离近80万公里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任务正式开启。  相似文献   

13.
漫漫太空信步,寂寞“嫦娥”舒广袖。这是几千年来一直流传在中国人民中间的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今天这一神话已成为现实,而创造这一奇迹的是一位美国宇航员——萨娜·路西娅。她创下了妇女一次太空飞行188天的世界纪录,成为人类历史上在太空滞留时间最长的活着的“嫦娥”。  相似文献   

14.
罗小文 《科学中国人》2009,(6):I0007-I0007
承载中国人千百年梦想的“嫦娥一号”升空.是中国人迈出探索月球的第一步历史,定格在了这一刻;世界关注的目光.定格在了这一刻.亿万人民沸腾的热血,喷涌在了这一刻:中华民族的崭新高度,也永远地镌刻在了太空中。  相似文献   

15.
正空间机械臂是一类仿人类手臂构型的空间机器人,是融合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等科学技术为一体的复杂系统。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和空间探索的不断深入,空间机械臂已经成为各国深空探测和在轨值守不可或缺的组件之一,在空间站、卫星、深空探测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空间机械臂的特点是能够像人类的手臂一样抓取和搬运物体,在太空中对在轨单元  相似文献   

16.
十月二十四日18时0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它的发  相似文献   

17.
“嫦娥奔月”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中国人登月的梦想长久以来却只能存在于文人墨客的作品中。随着“神舟”五号发射日期的初步确定、中国载人航天梦想实现日期的逐渐临近,科学家们的眼光越来越集中到深空探测领域,而月球探测作为深空探测的第一站更是吸引了众多目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18日在福州表示,中国探月工程目前进展顺利.“嫦娥一号”预计明年3至4月首次发射。中国人“嫦娥奔月”的梦想成真将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0月24日,中国自行研制的"嫦娥1号"绕月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这标志着我国迈出了对月探测的第一步。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太空探索的强烈渴望,在21世纪,众多国家都在加紧制订和实施相应的探月计划,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探月热潮。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人》2004,(9):64-64,F003
“探测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双星”姐妹太空相聚北京论坛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国成体干细胞研究获重大进展“探测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双星”姐妹太空相聚中国科学院和波兰科学院签署科学合作计划我国已正式启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科学评估中国首座北极站——黄河站建成北京时间7月25日15时5分18秒,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成功将“探测二号”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实施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取得圆满成功,与欧洲空间局“磁层探测计划”的联合布网,使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对地球空间六点立体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