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它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文化的传递和交融。而译者作为某种社会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社会人,对本国文化及外来文化有着一定的心理认知,这种文化心理认知会影响翻译策略的运用。通过研究翻译策略和译者文化心理之间的关系,能够帮助译者从文化视角提高翻译实践水平,为未来的文化交流奠定翻译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化翻译的第三条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离散"是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提出的翻译策略。它打破了传统的翻译策略的二分法,从文化离散的角度重新定位异化的翻译,具有理论创新意义,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广泛的适用范围。"文化离散"的翻译策略注重在翻译中引进他性文化,给翻译活动提供了多元主体的视角,也是译者反思自身文化身份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3.
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承担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极大影响了一国的文化传播。从文化传播视角探讨跨文化翻译策略,并通过大量实例得出:要实现对外文化传播效果最大化,译者必须根据翻译目的、受众对象,灵活选择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具有悠久的翻译历史,形成了丰富而宝贵的翻译思想,它们折射出现代翻译理论的光芒.文章试图从文化视角运用现代译论中主客体理论反思、探讨传统译论中翻译主体的文化变迁.这种变迁经历了从朴素的翻译主体意识的形成到译者地位的突兀,译者从忠实地服从作者到站在读者的立场实施翻译,它为近代翻译理论的译者主体地位的最终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周景刚 《文教资料》2006,(23):82-83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考察了译者主体性问题,论述了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对译者主体性的彰显,探讨了文化因素在翻译选择、翻译策略、翻译风格以及对原作的增删等方面对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此后中外译家逐渐将视角从翻译的语言学层面转移到文化层面,译者主体性问题和文化身份问题自然成为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总是受到文化身份的影响.而译者的文化身份和翻译目的,将最终决定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论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翻译涉及很多文化因素,文化语境在文学翻译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学翻译受到包括源语文化语境、译入语文化语境和译者文化语境在内的文化语境的影响,译者从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选用及文本的理解与阐释这一过程中,无不打上文化语境的烙印,因而作为文学翻译活动的主体和创造者,译者应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8.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从文化翻译的视角,以语用学为理论基础,通过比较英汉差异,找准文化空缺词汇产生的缘由,探讨从语用学视角处理文化空缺词汇的翻译技巧,有利于增强译者的文化意识,提高译者的文化修养和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对图式理论和翻译补偿的研究早已具备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从文化图式理论视角下的研究却仍然稀缺。从文化图式理论视角下对翻译的研究虽然有所发展,但与翻译补偿关联的研究却十分欠缺。文章通过介绍文化图式理论,以文化图式理论为基础,分析刘士聪《英汉·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中应用的翻译补偿策略,尝试从一个较新的视角对翻译补偿进行研究,为译者提供与文化图式理论相关的翻译补偿策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友琴 《华章》2007,(4):112-112
由于新闻翻译自身的特点要求,译文必须简洁,凝练,及时.本文例举了具有特定文化蕴涵的文化词的几种翻译策略,旨在说明译者应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英汉谚语的文化分类及其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汉谚语包含着各自民族的丰富的文化意蕴。从文化的角度来给英汉谚语分类更能体现英汉文化间的异同,也为英汉谚语的互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谚语翻译中文化因素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翻译的成功与否。译者应从文化的角度考虑,恰当地采用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策略中争论的焦点.文章拟从翻译的文化语境、读者的文化心理、译者的文化态度以及翻译策略的实例分析等四个方面出发.对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指出适度异化是进行文化传播的积极手段和有效途径。但强调异化,不是否认归化;异化和归化始终是翻译策略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13.
《柳州师专学报》2017,(3):88-91
译者的文化身份影响其文化态度,决定其翻译策略的取向。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的译者文化身份兼具民族性和杂糅性,在英译《湘西散记》时,民族性的译者文化身份促使他们大量采用异化翻译策略,传播中国特色本土文化;杂糅性的译者文化身份使得他们以更开放的视角对待翻译,灵活采用归化翻译策略,让部分译文更贴近西方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对翻译教学的几点启示,指出这一转向实质上是翻译研究重心的调整,它从新的视角看待翻译的性质、译者的地位以及翻译与文化、翻译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文化转向促使我们从文化层面上对翻译教学进行整体性思考.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培养学生翻译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对翻译教学的几点启示,指出这一转向实质上是翻译研究重心的调整,它从新的视角看待翻译的性质、译者的地位以及翻译与文化、翻译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文化转向促使我们从文化层面上对翻译教学进行整体性思考。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培养学生翻译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6.
英汉谚语包含着各自民族的丰富的文化意蕴。从文化的角度来给英汉谚语分类更能体现英汉文化间的异同,也为英汉谚语的互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谚语翻译中文化因素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翻译的成功与否。译者应从文化的角度考虑,恰当地采用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化翻译学派以"文化转向"为翻译研究的主要范式,这给传统的语言学研究范式带来了挑战。本文浅析了"文化转向"翻译观的内涵,产生的背景及意义,并探讨了"文化转向"翻译视角下的译者角色定位、翻译策略的选择以期对译学研究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了文化和翻译的关系,阐述了文化翻译理论的发展,提出译者应在翻译实践中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汉译英文化翻译中阐释的重要性,并列举了阐释的各个方面,指出译者应尽可能地在文化翻译中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使用科学的、可操作的阐释方法,向世界传播中国的传统和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文化作为翻译行为所产生的文化背景,其文学标准、接受方式、社会意识形态等必然对翻译产生影响,形成译本不同的翻译取向,从而产生许多独特的译作;社会文化通过译者作用于翻译作品,译者对需译文本的选择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而译者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文化因素作用的结果,从而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