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肖慧 《江西教育》2006,(10):26-27
随着各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使每一个儿童都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得到充分发展。学业不良儿童是学校儿童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最显著的特征是学业成绩处于同龄儿童落后位置,一般处于下位的10%左右,这科落后并不是暂时的或短时期的,而是稳定地持续一段时间或一直持续着。学业不良儿童在学校中常被称为“差生”、“后进生”,学业不良现象的成因复杂多样,不同儿童的成因可能完全不同,也可能有部分相同。而且学业不良儿童在学业上及学业外的表现、特点也是复杂多样的。目前研究者们已对学业不良儿童从神经心理、认知发展、非认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和实验了一些干预方法。在干预研究中,人们发现学业不良儿童在非认知品质上,如行为特征、个性品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的缺陷或不足,这些缺陷。影响了教育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把“差生”、“后进生”等帽子戴在那些在学校里学业成绩不如人意的学生头上,认为他们“笨”、“智力差”、“没出息”。近来我们通过调查,事实并不如此。多数人由于某种原因,致使学业相对落后,而他们其他方面还是有很大潜能的,所以我们称其为“潜能生”。“潜能生”是“假性差生”.并非愚笨.他们的智商都属正常范围。本文笔者通过交谈、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手段.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潜能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其的心理疏导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对学业不良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差生”、“后进生”、“学习障碍”、“学习困难”、“学习无能”等概念一直和学业不良混淆使用。需澄清的是,学习障碍不等于学业不良,这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所谓学业不良,通俗地讲,指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受挫,不能顺利进行,出现诸如学习动机低落、焦虑、紧张感强烈、缺乏自信、专注于学习以外的事,等等状况。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者最初多使用“差生”、“后进生”、“学业不良”等名称进行学业困难的相关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学习困难”、“学习失能”、“学习障碍”等词。  相似文献   

5.
李彬 《教育现代化》2006,(9):109-109
学业不良最初由美国特殊教育家柯克提出,与学业不良相关的概念主要有五种:即学业障碍、学习失能、学习困难、学业不良、差生。西方关于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正式的术语是Learning disabilities。 在翻译成中文时,有人用“学习失能”,有人用“学习障碍”,有人用“学习困难”,有人用“学业不良”。“学业不良”已被我国学者广泛使用。“学习困难”主要是由我国学者在教育实际中,对广大差生研究过程中概括形成的具有传统意义的概念,后与西方“学习障碍”概念相充,成为目前我国学术界和教育实际中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差生”是我国在教育实际中被教育者广泛使用的通俗称谓。90年代后,主要因其有伤这一特殊群体的自尊心而使用逐渐减少。学业不良的相关概念虽多,但其内涵可以概括如下:①学业不良指学业成绩低下者;②造成学业不良的原因不是弱智,而是生理或身体的原发性残疾、心理、教育及环境问题;③学业不良学生存在某些特殊能力或有关学习的认知能力方面的缺陷。对学业不良心理学的研究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原苏联的差生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对差生问题研究得较多的是所谓“学业不良”现象。大多数研究者把差生称为“后进生”,认为学业不良是由于许多“后进”现象的积累、溶合的结果。这些学生在某一教学阶段里没有达到某一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要求,如果教师能针对学生们的一个个“后进”症状对症下药,就可以使差生逐渐转变为一个优秀生。这是目前学术界对差生问题所持的基本看法,也是一种比较积极乐观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肖慧 《江西教育》2006,(19):26-27
随着各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使每一个儿童都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得到充分发展。学业不良儿童是学校儿童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最显著的特征是学业成绩处于同龄儿童落后位置,一般处于下位的10%左右,这种落后并不是暂时的或短时期的,而是稳定地持续一段时间或一直持续着。学业不良儿童在学校中常被称为“差生”、“后进生”,学业不良现象的成因复杂多样,不同儿童的成因可能完全不同,也可能有部分相同,而且学业不良儿童在学业上及学业外的表现、特点也是复杂多样的。目前研究者们已对学业不良儿童从神经心理、认知发展、非认知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晓东 《考试周刊》2011,(28):219-220
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而如何做好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一位科任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学科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永远探索不尽的课题。在新形势下.要做好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工作,科任教师首先要做到消除学业不良学生心理上的失败定势,其次要做到“不揭短、不训斥”,并用爱“去感化、去尊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业不良学生”频频见诸于报端杂志上,许多人将“学业不良学生”与“差生”等同起来。探讨“学业不良学生”问题,必须将其作一严格定义并划清其界限,这样才有可能继续把握发展的基点。一、正确认识学业不良学生首先,我们有必要区别“差生”与“学业不良学生”。笔者认为,“差生”是指那些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由于某种原因,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或在品德方面出现偏差的学生;而“学业不良学生”主要是指学业而不包括品德方面。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所谓学业不良学生是指那些要比其他学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  相似文献   

10.
怎样在教育中有效地使用“罚”而杜绝“体罚”和“心罚”呢?笔者认为,至少要遵守以下几条原则。1.惩罚要及时果断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及时果断的惩罚,对“后进生”改正缺点很有好处。“后进生”在不良行为发生后及时受到惩罚,受惩罚过程时间较短,对发生问题感知较清楚,对惩罚方法的认可程度也比较高;而延时受惩罚并且受惩罚过程时间较长的学生,则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立情绪。同时,接受不同时间惩罚的“后进生”,其矫正错误行为的程度也不同,及时受到惩罚的学生很少重犯类似错误,而延时受到惩罚的“后进生”则容易重犯。2.惩罚…  相似文献   

11.
祁国鸿 《宁夏教育》2008,(12):26-26
一、对待后进生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原则 1.要拉不要推。有的后进生自感“无可救药”,觉得与其留在学校“受罪”,不如早点到社会上去,行动更自由些。对这些学生,我们应尽可能规劝、引导他们收心,留在学校接受教育,避免让其荒废学业。我班有位学生,父母离异,家中无人管教,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沾染了不少坏习气,经常违反校纪,平时旷课、抽烟、打架、欺侮女生,样样都有他,他认为受处分也无所谓,  相似文献   

12.
对学业不良的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份苦差事,简直是活受罪,毫无乐趣可言,但他们不得不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们的困难也一直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障碍。分析学业不良学生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四点:1.商品经济大潮下的“读书无用论”带来对读书的轻视2.中、高考指挥大棒下的“追求升学率”使得失去学习  相似文献   

13.
徐子英 《考试周刊》2012,(94):136-137
“学困生”是学校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最近几年,中学物理学业不良的学生非但没减少.反而出现了增多趋势。中国虽然没有准确的数字表述,但物理及各科学业不良现象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病理”明显的征兆之一.也成为当今基础教育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愈来愈引起人们对此问题的重视与探讨。中学物理学科“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李荣 《教学与管理》2012,(17):11-13
学业不良作为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对学业不良学生的研究,各国有所差异,我国有的学者称其为学习差生(主要为了区别于一些品德和学习均不好的"双差生")、后进生(后来进步之意),美国称其为学习无能者。所谓学业不良学生  相似文献   

15.
"差生"不差--多元智能理论与后进生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看待学生成功问题的全新视角,对评估学生素质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把学习困难学生称作“后进生”的定义并不准确,其本质是教育歧视;所谓“转化”也有违人才成长的规律,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取消“后进生”的称谓,改变传统的“转化”观念及做法,尊重差异.建立适应这种差异的多元化的教育制度,才是促进全面发展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基础教育的“择校热”与“家教热”升温迅猛,由过去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对于家庭和家长来说,这种现象已由过去的家庭条件相对宽裕、学生学业确有必要才设法择校、请家教.演变成今天的无论家庭条件如何、学生学业是否确有需要,都想尽办法择校、请家教,即使省吃俭用、透支家庭的能力也在所不惜.造成择校和请家教成风。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生学业不良问题仍是中小学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小学校任何一个班里,都存在身体健康、智力水平正常而学业成绩不良、远未达到教学要求的学生(他们不包括弱智、身体残疾、精神异常的学生,有学者称他们是“学习困难学生”或“个人学业不良”的学生”),尤其是经过各级重点学校层层筛选后,集中在一般学校里的学生,学业不良者更多。对此,广大中小学教师十分关注。有的教师把学业不良简单地归结为“脑子笨、不用功”,有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不辞劳苦,一味采取课后文化知识补习、加大作业量、甚至要求家长请家教,使教育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笔者认为,这种“知识补偿教育”,由于忽视分析研究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被动地学习和适应教师的要求,只能使学业不良学生面对大量知识补习应接不暇、负担更重,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业不良问题。因此,为了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分析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探讨教育、转化学业不良学生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是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必须解决的大问题,也关系到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一、数学学业不良的界定本文所指学业不良是一个相对性概念,是指现实的学业成就与其能力提供的学习潜力存在差距,也就是说学习成绩没有反映其能力所提供的学习潜能,表现为智力正常或较高而学习成绩低下或一般。学业不良不同于学习困难或学习障碍,学业不良个体智力在正常范围内,不存在身体病理上的因素;学业不良学生也同后进生有所差异,它仅仅指个体在学习上存在落后情况,其他方面表现正常甚至可能较优。现代数学教育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大众数学,但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实…  相似文献   

19.
“因材施教”是处理好中小学教学的统一要求与照顾个别差异矛盾的总体策略。这一策略的具体运作关键在于:实施班级授课制下的分层次教学和采用“一般要求加特长”的办法。因材施教的逻辑结论之一是:既不能以放弃对学业后进生的培养为代价,也不能以放弃对学业尖子生的培养为代价。  相似文献   

20.
现代管理科学中有一个比喻性的概念──木桶理论。意思是说,一只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构成木桶的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要想使一只木桶能够盛更多的水,就要知道哪块木板最短,并设法弥补这块木板的现状。木桶理论给班级管理工作的启示是:作为班主任必须善于发现自己班级内的“短木板”,并善于补短,以发挥班级管理工作的整体效能。那么,班级内的“短木板”在哪里呢?许多班主任会肯定地回答差生、后进生,即学业不良者以及由学业不良导致品德不良的所谓双差生。诚然,他们是“差生”,但如果仅仅把差生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