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校受助学生存在感恩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欠缺、感恩行为缺失等现象,高校在感恩教育中也存在着形式化和强制化的现象,感恩教育缺乏系统性、实践性和体验性。本文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探讨感恩教育对高校受助学生的现实意义,构建"三位一体""认知体验""主动内化"的感恩教育模式,增强感恩教育的系统性、实践性和体验性,使感恩教育深入人心,使高校受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为高校开展感恩教育提供实践的指导和实践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主体间性的内涵和感恩教育相关理论,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和感恩教育的现状出发,试在主体间性理论视阈下探讨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模式,为感恩教育提供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切实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建设感恩文化,是推进和谐校园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依据对高校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现行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感恩教育中的问题以及影响受助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因素。结合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实际和受助贫困大学生自身特点,尝试构建一种学生组织引领的,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导的五维感恩教育模式,并明确了该模式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感恩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思考。针对目前感恩教育中存在的学校和家庭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方式方法不合理,家长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提出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四位一体"的感恩教育模式,以期全面改善感恩教育,弥补感恩教育发展的短板,从而促进高校感恩教育的持续开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转型时期,创新高校感恩教育要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凝炼生动的感恩教育主题,探索科学可行的运行模式,建设中国特色的高校感恩教育范式。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华岳 《文教资料》2010,(17):208-210
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一问题的出现既有社会,又有学校、家庭与个人因素的影响。为此,学校应该明确感恩教育的目标,构建感恩文化氛围,并积极推进传统感恩教育模式的改革,以提高感恩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感恩心理的表达是其情感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根据大学生感恩心理缺失的主要表现和感恩教育现状的不足,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提出"知情意行"模式来探索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生感恩教育课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教育课程化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开设“感恩课”,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和全程式的实践体验,是强化感恩教育十分有效的手段。所以,感恩教育应该成为一门课。但是,“感恩课”应有别于一般的课程教学,感恩教育的养成性、实践性、体验性、效果隐型性等特点决定了“感恩课”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扬弃。  相似文献   

9.
李晶晶 《文教资料》2007,(27):81-83
在"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观念的强大压力下,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切入点,虽备受瞩目却收效甚微。本文以"全面重视感恩教育"为契机,分析现阶段感恩教育在具体施教中面临的困境,就如何打破施教瓶颈、创新感恩教育模式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9,(75):67-68
最新调查显示,当代教育模式相对传统教育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学会感恩,这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变少,新一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逐步减弱,为了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建立优良的综合素质,新课改提出最新要求,要求在小学教学中引入感恩教育,尤其是小学数学课堂更应该建立感恩教育,以下就是本文对感恩教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应用策略的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大学生感恩心理不同程度的缺失,本文试图从新生入校开始到离校之前,构建“全程式”感恩教育模式,激发学生感恩情感,实践感恩行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心理。  相似文献   

12.
感恩意识缺失已经是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本文从传统德育说教模式的失落与苍白以及。感恩教育”的滞后与断层这个角度来反思感恩意识缺失,期待在整合视野中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维一体的感恩教育系统工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  相似文献   

13.
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学校的重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也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有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通过对当今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分析,提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式的感恩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感恩作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课题日益受到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关注。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入手,考察高职贫困生感恩品质的现状,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提出课内外相结合的感恩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感恩励志教育主要是以"以感恩促进励志,以励志发扬感恩"作为主题,并将传统理论文化知识作为重要内容,并选用语言以及音乐帮助营造氛围,通过情境互动方式帮助激发学生具有的责任意识、感恩意识的一种教育模式。逐渐强化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还有学生主动性,构成全过程、全员共同参与的一种德育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7.
感恩教育作为育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因此,在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对教材的对应内容、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课前寄语、课后赠言等方面进行感恩教育模式探索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感恩教育是高职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认识感恩和感恩教育内涵,深刻理解有效实施高职感恩教育对于创新高职德育教育、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高职感恩教育必须树立全面的感恩教育新理念,系统设计与全程实施高职感恩教育,建立开放的高职感恩教育学校文化,加强高职教师队伍的感恩教育与感恩示范实践,加强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理论研究与示范项目建设实践,实现感恩教育的特殊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采写视角】突破感恩教育的德育阈限,把感恩文化培育作为一种开启生命学习成长潜能的原动力教育,既激发学生"想感恩"的愿望,又引动其练就"能报恩"的本领……四川阆中师范附属小学校初步构建了相对完整系统的感恩文化培育模式,找到了一条基于校本的感恩文化培育新路,奏出了一串美丽的感恩文化音符,并因此而撩人心弦、催人奋进。在专家眼里,这一探索研究的开创性意义,不啻为陷入德育和学习动力困境的学校教育,找到了一种能量充沛而活力强劲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20.
感恩是社会上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做人起码的修养。青少年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有目共睹,加强感恩教育刻不容缓。进行感恩教育必须重视下面五点:在观念上真正重视感恩教育;建立师生平等对话,创设感恩教育环境;感恩教育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感恩教育应当是循序渐进的链条式教育;感恩教育应建立有效的感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