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不同位置优秀女排运动员非技术因素指标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排球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主攻队员、副攻队员和二传队员在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扣球高度、拦网高度五项非技术因素指标上的差异性不大,二传队员、自由人和其他位置队员相比在非技术因素指标上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选材要根据不同位置队员的身体形态特征和技术特征来进行;训练要根据不同位置的技战术要求进行专项训练,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对200眸男排世锦赛优秀接应二传与我国接应二传在身体基衣特征以及发球、扣球、拦网、一传、二传和防守等各项技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的接应二传在身高、体重、年龄等身体基本特征以及主动进攻得分能力上均低于世界优秀接应二传队员;而在非得分技术能力方面与世界强队相比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石家庄学院04、05级非体育专业学生部分身体形态指标和机能指标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石家庄学院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和机能能力整体与全国同龄人平均水平相比,差异不存在显著性;但在男女生的肺活量、女生的800m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异表现出高度显著性。建议:高校要重视体育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与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参加第27、28、29届奥运会女排各12支球队,576名运动员的身高、体重、扣球与拦网高度、HS、HB6项指标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近3届奥运会女排运动员身体形态和网上高度总体上没有大的变化,但运动员身材有大型化发展的趋势;前4名球队各项指标均高于总体水平,非技术性指标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2007年瑞士女子排球精英赛中国队运动员非技术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参加2007年瑞士女子排球精英赛的中国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其身体形态、网上高度等非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现役中国队运动员年龄结构不合理,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网上高度达到世界一流强队水平,但与2004年奥运会夺冠时的中国队运动员比较,除身高外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主、副攻和二传运动员除身高外,各非技术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与2004年奥运会夺冠时的运动员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二传运动员差距更大;接应位置后继无人,自由人肌力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临汾一中、临汾七中、太原进山、太原十五中等八支少年业余排球队96名运动员的问卷调查,发现山西省少年业余排球运动员的神经类型以安静型居首、活泼型其次。从运动员所处的位置看,主攻位置安静型稍多于活泼型,占46.7%,副攻位置以安静型和活泼型占多数,分别为47.4%和42.1%,二传位置以安静型为最佳,占57.1%。与国内高水平运动队作比较,以主攻位置的差异最大,其他位置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过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位置、年龄及技术上对2007男排世界杯和2011男排世界杯队长的特征进行研究,得出:(1)两届男排世界杯全部参赛队员的平均年龄为26岁,队长的平均年龄为31岁,男排队长的平均年龄比全部队员的平均年龄大5岁。(2)男排主攻、接应二传、二传、副攻位置的队员都能担任队长,但主攻队员最多,可以主攻队员为重点考虑对象。(3)男排队长的选择应首先考虑该队技术能力突出的队员,其次还应考虑技术能力不突出,但性格、领导协调能力、自觉性等非技术能力突出的队员。建议:第一,男排球队长重点考虑31岁左右的队员;第二,首先考虑排球技术能力突出的主攻队员,其次,考虑技术能力突出的其他位置队员;再次,考虑技术能力不突出,但性格、领导协调能力、自觉性等其他非技术能力突出的队员。  相似文献   

8.
采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2伦敦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基本情况、得分手段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接应二传平均年龄正处于竞技排球黄金阶段,身体形态、网上高度及绝对弹跳力方面中国女排接应二传均具有优势。发球上,中外女排接应二传得分均是采用跳飘及上手飘,但得分效果不及交手队;拦网上,得分均是来自拦前排强攻的球;扣球上,快攻是中国女排接应二传得分的主要手段,而交手队主要以前排强攻得分为主,中国女排接应二传的前排强攻得分效果与交手队相比,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9.
曲涛 《中国体育科技》2007,43(3):108-112
以2006年第15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参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其运动基本身体形态和网上高度等非技术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美洲、欧洲、非洲、亚洲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体重、克托莱指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平均身高、扣球高度、拦网高度、HS(扣球高度与身高差)、HB(拦网高度与身高差)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位置运动员在平均身高、体重、扣球高度、拦网高度、HS、HB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平均年龄、克托莱指数的差异不显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球队不同位置运动员在基本身体形态和网上高度方面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世界高水平女排二传队员的专位竞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的世界高水平女排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二传手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年龄、比赛得分能力等专位竞技特征.二传手年龄均值大于全体运动员的均值,体重与克托莱指数则小于全体运动员的均值,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身高、扣球高度、拦网高度上,二传手明显低于全体运动员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二传手的得分能力主要间接体现在组织进攻的过程中.此外接应二传后排进攻与得分能力的提高也使这一专位的职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以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排球赛的全部队员的若干非技术指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144名参赛运动员的若干非技术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探索中国女排与国外优秀女排运动员在非技术指标上的差异。结果显示:中国女排与国外优秀女排运动员在年龄、扣球高度、拦网高度上有显著差异,在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上,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通过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女子篮球前四名球队中锋的年龄、身高、体重以及多项技术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子篮球中锋队员已经具备了世界优秀中锋的形态学基础,但是2分球、3分球命中率、前场篮板、助攻、盖帽等还是与美、澳、俄存在一定差距,中国优秀女子篮球中锋陈楠已经接近世界优秀中锋的水平,但是其他中锋队员的技术有待于提高,板凳深度不够,阻碍了中国女篮走向更远。  相似文献   

13.
程燕  林洪 《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0):13-15
对我国参加第27届奥运会游泳比赛的21名运动员进行了身高、体重、肢体长度、围度、躯干围度、皮褶厚度等21个基本形态和1个肺活量指标的测试.测试发现,由于我国有多名女子运动员的年龄偏小,身体发育还不够成熟,导致在身高、体重及克托莱指数上比第26届奥运会时有所下降,但仍远远好于日本运动员,肯定了中、日两国运动员成绩上的差距并不是身体条件的差距;我国运动员躯干形态的改善,更加符合人体在水中的运动模式,有效地减少了形态阻力,并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更为接近;我国运动员的皮褶厚度和体脂%的增加却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定量的角度出发,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对第29、30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在参赛队员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年龄、扣球高度、拦网高度6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反映出中国女排在相关数据上与比赛对手的优势和差距。研究发现:2届奥运会中国女排参赛队员身体形态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中国女排平均年龄低于比赛对手,趋于年轻化的趋势;中国女排的扣球和拦网高度高于比赛对手,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2010年男排世锦赛中、外优秀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扣球高度、拦网高度、HS和HB8个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队与前八名队伍运动员的年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身高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和克托莱指数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6.
采用录像观察法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国队外线队员在每场参与进攻次数、快攻、二次进攻、传切、掩护等进攻方法比率、个人进攻和参与配合的成功率、个人进攻与防守能力、参与全队防守战术的质量、抢篮板球等方面与对手存在较大差距;仅在助攻、策应、突分比率、助攻的成功率等方面比对手高,但场均15次失误却远远高于对手。  相似文献   

17.
贾肥阳 《精武》2013,(35):187-187,189
采用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回顾伦敦奥运会中回男篮比赛,对新的奥运周期中国男篮队员的配备情况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下个奥运周期中国男篮仍然以易建联为棱心,几名老队员将退出国家队,寻找全面的后卫及稳定的得分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肖梅 《辽宁体育科技》2009,31(5):25-26,29
跟踪观察与测定广东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备战全国冠军赛、第10届全国运动会预赛和决赛前训练期间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清睾酮(T)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Hb、BUN、CK、T四项指标的综合使用,可有效全面地反映女子曲棍球队运动员赛前机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