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目前高校辅修教育中存在着较多的不公平现象,构建远程辅修教学资源网络系统,是促进高校辅修教育公平和提高辅修教育质量的有效选择,并提出建设性和可操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平因与学生的利益密切相关而成为影响高校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可通过建立健全奖贷补助学体系,对贫困生提供"补偿利益",保证其受教育的权利,对涉及学生利益事项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政策,惩治教育腐败,加强教育质量建设等途径,促进和提升教育公平.这不仅是维护高校稳定的需要,更是为了培育大学生的公平素养,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稳定,造就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教育质量公平:新形势下教育公平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的实质和深层次要求是教育质量公平。当前,社会公众对于教育公平的诉求更多地转向提高教育质量,即有质量保证的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实现教育质量公平的有效手段,也是当务之急;需要把握教育质量公平内涵,在公平而差异机制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凸显学校在提高教育质量上的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走向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的实质和深层次要求是教育质量公平.当前,社会公众对于教育公平的诉求更多地转向提高教育质量,即有质量保证的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实现教育质量公平的有效手段,也是当务之急;需要把握教育质量公平内涵,在公平而差异机制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凸显学校在提高教育质量上的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走向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高等教育跨人大众化阶段的特定时期,高等教育公平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以质量提升与结构调整为主特征的阶段。文章以公平的哲学解读为理论基础,揭示了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分析教育公平原则对高校教学管理的诉求,最后揭示现阶段为实现高等教育公平高校的教学管理所应采取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教育公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日渐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人们更多地将目光聚焦于高等教育的外部公平,而忽视了内部公平。高校要科学地理解教育公平的内涵,走出认识误区,认真落实学校内部教育公平,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7.
自1997年起,全国所有高校基本实行学生缴费上学.随着高等教育收费,高校贫困生群体的凸现,不菲学费使一些低收入家庭子女可能面临失学,高校收费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人们对于教育公平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本文就高校收费与教育机会均等的关系进行了浅议,认为高等教育收费可以扩大教育资源,增加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整体和长远看来是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但是亦会给教育公平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规划纲要》提出的今后1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全方位地关注教育质量、提升质量公平,是我国当下教育公平研究与实践的新追求。通过梳理教育质量公平演进的基本脉络,发现质量公平思想是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质量思想演进到一定阶段时的交汇。教育质量公平是人们对教育输入、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是否满足需要及其满足程度的心理感受,包括三个构成要素,即条件质量公平、过程质量公平和结果质量公平。我国教育现实中还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亟待从多个方面提升与改善我国当下的质量公平。  相似文献   

9.
免费的硕士生教育是否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达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育要发挥促进社会平等的功能,必须以自身的公平为前提和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研究生教育收费问题日益提上各大高校的议事日程,关于研究生教育收费与教育公平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成为学界讨论的一大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0.
余娟 《在线学习》2022,(3):13-14
从2018年的"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到2022年的"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政府工作报告连续5年强调教育"公平"和"质量",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也在渐次提高.  相似文献   

11.
郝文武 《教育研究》2023,(10):22-32
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本质规定性的纯正度充实度、教育价值满意度、教育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和转化促进。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统一和促进,既有机会、过程和结果公平,也有区域、城乡和学校间的公平;既是教育正义的重要内容,也需通过推进教育正义来实现。高质量教育公平,是在受教育权平等基础上接受高质量教育、教育资源高质量均衡与高质量教育成效相促进、东中西部及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相互促进、教育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相互转化促进的教育公平。推进高质量教育公平,就是不断努力提升教育本质规定性的纯正度充实度、教育价值的满意度、教育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和转化促进的质量水平,不断努力提升教育机会、过程、结果公平和区域、城乡、学校间的公平及其相互促进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刘桂华 《考试周刊》2010,(32):160-162
体育明星免试进高校,教育过程和结果受到特殊优待的现象成为社会议论的热点。文凭的功利价值促使体育明星走进高校,而高校特招体育明星可以提高知名度,培养多元化人才和丰富校园文化。体育明星根据特招政策免试进高校体现了教育起点的公平,但是他们的学训矛盾和受到的特殊待遇使教育过程和结果出现不公平。解决体育明星与教育不公平问题的途径需要体育明星根据再就业规划的需要选择学习专业,而高校对体育明星的教育方式也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是人发展的公平,一部教育制度史见证了教育公平的实践历程。教育公平实践的历史是教育公平不断贴近正义和公平的历史,历经权力公平对原始平等的超越、起点公平演进到过程和结果公平的相互博弈,最终在全民教育质量公平中找到了契合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的教育机会分配与教育公平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本分析了现行的教育机会分配方式与对教育公平的影响,指出在教育机会数量和质量分配中仍存在一些危害教育公平的现象,并对完善教育机会分配,促进教育公平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教育政策。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教育公平和教育信息化的科学内涵入手,重点分析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的促进作用,同时指出了教育信息化是双刃剑,它能在总体上为教育走向公平创造条件,也能在局部制造新的教育不公。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苏州教育信息化实践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创新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程斯辉 《湖北教育》2003,(18):46-47
教育公平从义务教育或基础教育实施原则的角度来讲,是指人人都应享有相同的教育机会。教育公平从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角度来讲,是指人人都应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以获得同样成功的机会。有人将前者界定为教育机会公平,后者界定为教育质量公平。教育公平是教育民主化和教育普及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同时也是人们追求的理想。教育公平中的机会公平,即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要关注的有三个方面——受教育机会、补差原则和适合自己的教育,真正的均衡教育是适合自己的教育,而不是均等教育;均衡教育不是不要质量,而是要体现学校和学生的特色;教育均衡与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石,同时,社会公平是保障教育均衡和公平的机制前提,教育的均衡和优先发展要与社会经济相协调、相互动;要实现教育均衡关键在于改变现有的人才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农村教育不公平的教育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教育改革一直有一个共同的取向,那就是实现教育公平:机会公平与质量公平。但现实情况是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越拉越大,改革似乎没有取得良好的成果。之所以农村教育不公平现象加重,原因在于没有从理论上把握到农村教育不公平的真正原因。而教育生态环境之间的巨大差距是城乡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改革应当从实现城乡教育环境的均等入手,或者实现国家教育城镇化,或者重建农村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19.
刍议教育过程公平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斌 《河北教育》2009,(1):23-23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主要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是教育公平中最具实质性的方面,要求教师平等地尊重和对待每一个儿童,让每个儿童有机会享受同样的教育,它是实现教育质量公平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平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接受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由于教育能够明显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温家宝总理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为此,本刊约请了四川省内部分高校与中小学校教育管理者围绕“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进行了探讨,对实现教育公平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也提出了初步的实践建议。本专题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