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王尔德的作品被中外学者广泛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都集中在他的戏剧作品和长篇小说上,对于他的一个超短篇小说<笔杆子,画笔和毒药>却鲜有提及.这篇文章虽然短小,却集中反映了王尔德独特的艺术主张.本文将尝试通过对这篇小说的分析来理解王尔德唯美主义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
唯美主义是西方文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笔.文章首先对唯美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进行了分析,接着通过对唯美主义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的思想及相关作品的具体剖析,来表现其作品中所蕴含着的唯美主义元素.王尔德对美、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充分地反映在他的两部代表作<道林·格雷的画像>和<莎乐美>上.  相似文献   

3.
<正>唯美主义运动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反社会的运动,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济慈、雪莱、戈蒂埃、王尔德、比亚兹莱等,其中灵魂人物是王尔德。王尔德认为,艺术应该超脱现实,游离人生。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大量运用象征手法,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  相似文献   

4.
<夜鸳与玫瑰>(1888)是王尔德(1854-1900)的童话代表作.他奇妙的想象,精致的结构,瑰丽的色彩,浓郁的诗意,华美的语言均代表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倾向.本文通过对这篇童话几个重要意象的探讨,分析王尔德美学思想在文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王尔德通过对莎乐美这个唯美形象的塑造,阐释了他创作中的唯美意识,即具有"艺术美"的莎乐美体现了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原则。但褪去唯美这层薄纱之后显露出的则是王尔德对现实社会的妥协,即王尔德借莎乐美的悲剧结局,抒发了他处于困境中的悲剧性唯美情怀。  相似文献   

6.
论王尔德童话的悲观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尔德的童话集《快乐王子》中表现出对世界和人生的悲观态度既跟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同时也受到王尔德自身经历以及西方传统悲剧思想的影响。这种悲观色彩具有因悲而美的唯美主义特质,在对黑暗现实拷问的同时,也显露出作者意图超越现实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7.
王尔德两部童话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风格上都堪称唯美主义的典范。作者从王尔德童话故事中的意象入手,从心、宗教、异域景象三个方面论述王尔德关于唯美主义独特的个人色彩和审美理念。其童话作品中体现出的唯美主义理念,对形式美的不懈追求无不对现代审美学、童话文学和现代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宫昀 《考试周刊》2008,(11):27-28
本文分析了<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三个男主人公所反映的不同人性面及王尔德对复杂人性的唯美化处理.通过分析小说中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的冲突阐述了王尔德的"生活模仿艺术"、艺术的纯洁和独立等唯美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唯美主义大师的王尔德,其童话作品中充满了唯美主义浪漫气息、讲述了一个个优美动人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个至真至纯的心灵世界.然而,细读其作品不难发现,其笔下的童话世界既是唯美的虚幻世界也是残酷的现实世界,这样的“唯美的现实”是其童话作品之独特之处.本文通过剖析其童话中的唯美主义与现实性,解读了王氏童话是把现实用艺术和美进行了升华,创设了一个源于真实又高于现实的唯美世界.  相似文献   

10.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英国最为著名的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人们应该在生活中发现美、鉴别美、享受美。基于此,王尔德在穿着、语言表达以及行为举止等生活细节方面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审美形式.这在其诗歌中也有大量的体现。文章分析了唯美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通过对王尔德几部典型诗歌作品的解读。展现其作品中的唯美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阿尔巴尼亚作家伊斯梅尔·卡达莱的作品<破碎的四月>通过对主人公乔戈一个月命运的描写.深刻展现了阿尔巴尼亚传统与现实的矛盾和山民无法摆脱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自深深处》是王尔德最具批判现实力量的作品,反映了大彻大悟的王尔德自我心态的调整和精神领悟的历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和唯美主义创作的实践者在与现实碰撞后的生活观与艺术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自深深处》是王尔德最具批判现实力量的作品,反映了大彻大悟的王尔德自我心态的调整和精神领悟的历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和唯美主义创作的实践者在与现实碰撞后的生活观与艺术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王尔德的童话与传统童话截然不同,弥漫其中的悲剧意识和死亡意识使之呈现出独树一帜的叙事风格和审美价值.本文试图探讨王尔德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坎坷的情感经历和社会经历使王尔德以“悲剧”和“死亡”来表达灵魂诉求,以肉体的消灭反衬精神的永生.王尔德个人的宗教信仰和情感诉求融入作品中,表达了其作为一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爱”与“美”的追求,对于“生”与“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作为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为了“艺术而艺术”是王尔德唯美主义的精髓,他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象征、重复、明喻、暗喻、“三段式”叙事手段等艺术技巧在王尔德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中的运用,赋予了作品形象美、音乐美、色彩美等美,给读者带来了感官上的愉悦。  相似文献   

16.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这位出生于爱尔兰的英国唯美主义大师,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回顾了王尔德的作品在中国的翻译情况,并对比了其同一作品的两个中文译本。  相似文献   

17.
孙丽丽 《文教资料》2008,(23):25-27
悲剧起源于古希腊,所以我国有很多悲剧作品仍然沿用古希腊悲剧风格.<雷雨>没有摆脱希腊命运悲剧的模式,其中的人物被赋予了浓厚的悲剧色彩.他们每一个人都逃离不了命运,被命运所牵绊.即使他们对待爱情再执着,理想再完美,再想妥协,可是命运没有给他们开启那扇希望的"窗户".  相似文献   

18.
王尔德的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以其奇特的构思、机智的语言和巧妙的象征及隐喻表达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追求.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有明显的象征意义.亨利勋爵是当时维多利亚时期伪道德的解读者.主人公道连·格雷依据其诱导躬身实践他的教条,是现实生活的代表也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丑的揭露.画像是艺术家贝泽尔关于美的理想即艺术,它曾被现实不断篡改,生活与艺术一度交换了位置,最终的"逆转"表达的是作者的美战胜丑、艺术战胜生活的理想.  相似文献   

19.
朱俐俐 《文教资料》2013,(35):114-115
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学派的杰出代表和集大成者.他认为“艺术高于一切”,企图用艺术的美来抵消社会的丑.《快乐王子》是他的童话代表作,使他成为童话世界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本文主要从其色彩、构图、意象、修辞等方面入手,探讨这部作品的绘画美表现以及成因这些鲜被关注的层面.  相似文献   

20.
法国学者乔治.巴塔耶在《文学与恶》一书中提出了"纯洁的恶"的概念,英国的一代才子奥斯卡.王尔德作为19世纪中后期唯美主义思潮的最高代表,同样在其作品中着力表现了这种"恶"。宣扬享乐、渲染畸爱和赞美罪行构成了"恶"的内容范畴,而对变态美的极力铺陈则赋予了"恶"和谐的审美形态。"恶"是王尔德唯美主义内在的因素:既是他唯美主义思想内在的道德超越性追求的必然结果,也是他反叛社会虚伪道德的一种非理性的手段。"恶"很好地体现了王尔德唯美主义所蕴涵的超越与反叛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