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作品及主要人物介绍1.1《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爱米丽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国小说家。爱米丽是其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主要人物也是一个悲剧人物。爱米丽的父亲为自恃门第固守这旧世家的傲慢自大而赶走了所有有意于自己女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标题具有隐含之意。爱米丽作为悲剧性人物在悲剧环境中作的悲剧性选择——为了追求爱情而敢于毁灭的勇气,震撼人心,值得敬佩。  相似文献   

3.
谈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象征意义与悲剧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主人公爱米丽小姐的命运令人同情与深思。从分析爱米丽这一人物入手,揭示该作品的象征意义与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4.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向读者呈现了爱米丽小姐充满悲剧性的人生,而玫瑰花在小说中的寓意恰与爱米丽人物境遇的悲剧色彩相吻合,象征了爱米丽的悲剧人生。文章从分析爱米丽的女性形象入手,探求该人物的悲剧色彩,解析它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并且分析杰弗生镇的人们对爱米丽的态度,从以上三方面探求玫瑰的意象在小说中的寓意。  相似文献   

5.
《一朵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的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爱米丽便是此短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本文主要从家庭和个人性格两个方面分析爱米丽悲剧的成因,并由此揭示爱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6.
福克纳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描绘了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被北方工业丈明所取代的这一丈化观念转型期,爱米丽作为一个南方价值观念代言人的贵族小姐,采取了完全拒绝新观念的态度,在离群索居中度过了孤独凄惨的一生,最终沦为了南方旧道德的殉葬品。本丈结合同样处于两种价值观念交替时成为牺牲品的安提戈涅和哈姆莱特,来探悉爱米丽小姐的人物原型。  相似文献   

7.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也是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以独特的视角创作出了多部优秀的作品。在他的作品中,南方妇女人物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他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  相似文献   

8.
爱米丽和苔丝分别是《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和《德伯家的苔丝》的女主人公。从语场和语旨入手探讨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9.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美国著名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而威康·福克纳于193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堪称美国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文章将对比分析这两住女性的悲剧形象以及两住作家在人物刻画中的异同,以使大家对两篇作品丰口两住作家的写作风格能更清晰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如娇艳的玫瑰,长久绽放在美国文学的沃土,其女主人公爱米丽·格瑞森已然成为现代美国文学女性人物中的经典。学者们通常把爱米丽定位为一个心理畸形的悲剧性人物,而从神话原型角度观察,她更像是希腊复仇女神的附体。爱米丽在"人格面具"的重压和"阴影"的影响下,实施起爱情和血亲复仇的双重计划,追寻着希腊复仇女性般的生命激情。  相似文献   

11.
周雅娴 《考试周刊》2010,(29):34-36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美国著名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而威廉·福克纳于193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堪称美国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文章对比分析这两位女性的悲剧形象,以及两位作家对人物刻画的异同,以使大家对两篇作品和两位作家的写作风格能更清晰全面地了解。  相似文献   

12.
运用叙事声音和叙事聚焦的相关理论,在尼贝卡对福克纳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中的叙述者身份提出假设的基础上,探讨叙述者的合理身份问题,并对尼贝卡提出的叙述者即是“守护者”一说予以否认,实现对《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叙述者的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13.
曹慧慧  周梅 《文教资料》2010,(21):20-22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女主人公爱米丽怪异、暴戾的行为与当时美国南方文化传统、历史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南方传统的象征,爱米丽身上背负着南方人往昔荣耀的深深眷恋,因此她无法挣脱旧南方道德规范体制的约束和制约,而她的人生悲剧也正是在这一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被众人一步一步地塑造而成的。文章旨在从分析各个人物的性格出发,立足当时大的社会背景,通过主人公和各个人物矛盾冲突之来揭示出爱米丽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女性的独特视角出发,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与中国作家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通过探寻造成爱米丽小姐与祥林嫂悲剧命运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即清教主义与封建礼教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她们分别是所谓的美国式“祥林嫂”与中国式“扭曲的玫瑰”。  相似文献   

15.
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是其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本文从家庭、社会和个人性格三个方面分析爱米丽悲剧的成因,旨在揭示当时社会背景下南方妇女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6.
陆世雄 《考试周刊》2009,(35):23-24
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自1930年发表以来.便成为文学批评者竞相讨论的对象,而其中的一个主要话题是女主人公爱米丽的悲剧命运。有的学者认为,爱米丽杀死恋人是因为对方的薄情令她由爱生恨。而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爱米丽的悲剧是由南方盛行的父权社会和传统妇道观所致。本文认为。爱米丽悲剧的成因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两种.外因是南方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内因则是爱米丽的个性。  相似文献   

17.
袁春梅 《海外英语》2014,(11):210+226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作者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小说女主人公爱米丽度过了悲惨孤独的一生。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是爱米丽生活在以男权为绝对中心的美国南方社会,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又有着一个暴君式的父亲,这一切导致她性格扭曲,最终杀死她唯一的爱人,陪其尸体度过四十余年。  相似文献   

18.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20世纪伟大小说家福克纳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题名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但在小说中,通篇没有提到玫瑰花,也没有人献花给爱米丽。这谜一样的篇名似乎暗藏着福克纳的深意。这是种自我颠覆的方式,或者说也是一种自我首肯的方式,福克纳故意留此悬念引发人们去深思其背后的真正动机。因此解读“玫瑰”的寓意是理解全文的关键。文章从玫瑰的花与刺入手,从清教传统文化、南北差异、南北战争后的南方贵族等社会历史因素来解读“玫瑰”的隐喻。  相似文献   

19.
反抗与眷恋离弃与不舍--评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玫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著名的短篇小说,主人公爱米丽同时具有传统的维护者、囚徒、受益人和反抗者多个身份。文章拟从分析这些矛盾对立的身份入手,揭示处于历史十字路口的南方人矛盾的精神世界,探索这种矛盾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作者福克纳对主人公爱米丽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表现出无尽的同情和怜悯。从女性主义视角,包括社会、家庭和婚姻制度三个方面对爱米丽的悲剧人生进行解析,从中可以看到南方非人道的道德观和男权社会对女性精神世界的控制、摧残和扭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