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李跃 《青年记者》2006,(24):42-42
新闻要真实,这是从事新闻传播人士一致公认的准则。甘惜分教授说过,“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在根本观点上分歧很多.唯独在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一主张上有着惊人的一致。”联合国新闻信条也规定:“报业及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新闻从业人员只有真实地报道客观事实,才能保证受众获得有效的信息,使受众知情权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中受众心理的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闻记者来说,一起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是记者要采访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新闻媒体面对的受众之一。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核心问题是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只有掌握了受众心理,采访才能顺利展开,并能取得最具新闻性的信息,还原真实的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3.
张良箭 《新闻传播》2010,(8):124-124
对新闻记者来说,一起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是记者要采访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新闻媒体面对的受众之一。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核心问题是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只有掌握了受众心理,采访才能顺利展开,并能取得最具新闻性的信息,还原真实的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4.
新闻打假,是新闻媒体生存发展之根本。新闻的核心就是真实,新闻真实是新闻理论和实践的基石,是新闻报道不可动摇的原则。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失去了真实性的新闻报道,媒体终将得不到受众的信任,而为受众所抛弃。在当前国内改革步入攻坚阶段.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凸现、信息传播途径纷繁众多、多种思潮相互激荡的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20,(11):86-93
新闻真实长期以来是围绕着新闻工作者及其新闻报道而言的,受众的身体作为影响真实的一个基本维度还未得到充分重视。身体感官调节着受众对新闻真实的判断,从身体出发考察新闻真实可以发现,新闻生产中的媒介使用及"求真"过程正包含着对受众"具身性"不断回归的过程。本文指出,在虚拟现实技术出现之前,基于受众视角的新闻真实是一种诠释真实,也即新闻受众通过对文字、照片、动态的影像等人工物的转译所达至的理解真实,而虚拟现实技术则通过赋予受众"具身主体性",从情境全景化与感官综合化两个层面开创了新闻的具身真实。具身真实使受众成为新闻的参与者、体验者以及建构者,并将新闻的真实观从"以事实为中心"调整至"以受众的体验为中心"。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辅助技术下的数据新闻编辑,用关联的思维和宏观的视野,依托可靠的数据和严谨的图表,深层次地践行了真实、客观、全面等新闻业务标准,提升了受众体验和传播效率.但数据新闻编辑在技术善用的同时,仍然要秉承“受众本位”的优良编辑传统,正确把握数据的适用性以增强新闻的权威性,注重新闻策划以增强新闻的针对性,开展多方协作以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性,用全媒体思维发布新闻以适用受众的接受习惯,才能更好地打造数据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对网络新闻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网络世界各类信息浩如烟海,以用户至上为理念的新闻网站必须及时对网上层出不穷的大量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验证,为受众提供新鲜而真实的新闻,才能取信于用户而吸引更多的用户。那么,网络新闻中存不存在记者或编辑的主观性倾向呢?  相似文献   

8.
王艳 《当代传播》2003,(6):57-58
在整个社会监控权力的系统中,传媒监督具有民意性、反控性、公开性、广泛快捷性等优点,但同时,传媒监督又隐含一定的弱点和缺憾,表现为时效性对新闻真实的影响、“媒介把关人”个体意识差异性的影响、新闻监督素质与能力、获取新闻素材手段的有限性、不正确对待受众的新闻欲、新闻舆论视角的倾向性、新闻的商品性,以及舆论监督缺乏应有的法定规范性等,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制约和影响着传媒监督作用的发挥。理性、客观地分析把握传媒监督的利与弊,才能扬长避短,有效保护和合理规范新闻监督力量。  相似文献   

9.
杨秋芬 《新闻窗》2005,(1):56-5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对我们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不可选择的。媒介必须提供真实可信的信息,受众必须把这些信息当成真实发生的事情来理解。这样,双方的关系才能正常维持。如果人们发现新闻媒介所刊登的都是假的东西,这种公信力就马上会丧失掉,新闻报道也会被人唾弃。  相似文献   

10.
时下,一些虚假新闻频频在各种媒体上出现,不仅误导了受众,也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声誉。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新闻编辑作为新闻传播的把关人,应该难辞其咎。因为无论是真实的新闻,还是虚假的新闻,都必须通过编辑这一环节,才能见诸各  相似文献   

11.
杨力 《新闻前哨》2006,(9):41-42
新闻有美。新闻美存在于审美活动中。新闻作利用审美感知去发现、感受新闻美,伴随着审美情感的进发和对美的感悟,在新闻作品中创造艺术的美。新闻作品中的素材、语言、结构等因素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吸引受众,使受众也能进入审美,获得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2.
新闻的真实性与新闻本质的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军 《新闻知识》2002,(1):33-3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真实。但如何在理论上正确评价新闻的真实性,并在实践中运用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近年来在新闻界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确保新闻本质真实的前提新闻报道应该真实,这是新闻工作者共同遵守的准则,也是新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没有新闻的真实性就谈不上新闻本质的真实,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确保新闻本质真实的前提。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过程及原因五大要素写新闻,只有报道内容与事实的本来面貌相符,与当时产生的新闻的条件状况相符,新闻才能真实…  相似文献   

13.
社交媒体时代受众的主体性地位逐渐凸显,新闻真实性可以理解为一种“信任性真实”,即受众所相信的真实。依据德国社会学家卢曼的分类,并结合对25位新闻从业者的深度访谈,本文从“系统信任”和“人际信任”两个维度对新闻的“信任性真实”进行了分析。笔者发现,“可视化”以及“交朋友”策略是社交媒体时代形塑传受之间“人际信任”的重要路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信任”是完整实现新闻真实性的重要环节,但是新闻真实并不依赖于受众的信任,事实真实仍然是衡量新闻真实性的终极性标准。  相似文献   

1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显而易见的常识。新闻失实会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后果,不仅会误导受众,混淆视听,甚至  相似文献   

15.
新闻真实是新闻的根本要求,但是,如何做到新闻真实却存在很多争论。西方信奉的新闻专业主义有其值得学习的优势,但是,也很难从根本上做到新闻真实。李玮博士的《新闻符号学》从新闻符号学角度的探索,颇具有新意,对于理性看待新闻真实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由客体之真到符号之真,直至最终受众的认知之真,符号学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在此过程存在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感与真实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程广民 《军事记者》2004,(11):56-57
新闻报道长期以来受到广大受众的关注,其缘由无疑是报道的新闻信息真实、清楚,介绍的知识准确、可靠,以致于不少受众已习惯于把它作为了解社会、学习各种知识的重要读物。但是,近年来有些新闻报道在这方面却辜负了受众,出现了以下九类不该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挺 《视听纵横》2002,(4):49-50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从业人员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新闻的真实感则是受众在接受新闻传播时对新闻事件是否具有真实性的一种判断,直接影响其对新闻报道主体的接受程度。真实性是真实感的基础,真实感则反映真实性,只有真实的且让受众有强烈真实感的新闻报道,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并被广大受众所接受,但新闻报道具备了一定的真实性却不一定就有真实感。  相似文献   

18.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显而易见的常识。新闻失实会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后果,不仅会误导受众,混淆视听,甚至以讹传讹,损害新闻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而且可能引发新闻官司,并可能承担败诉的后果。有资料表明,在近10年我国发生的近千起新闻官司中,因新闻事实失实引起的占80%,且大多数以新闻单位败诉告终,可见维护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王燕 《河北广播》2009,(5):70-72
新闻受众心理是泛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在接收新闻信息时的心理活动。新闻信息传播出去能否使受众接受,得到受众的认同和赞赏,可以说是检验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从传播学上讲,新闻是一种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它除了要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迅速的原则之外,还必须遵循客观的新闻传播心理规律。作为新闻从业者,认真研究受众的接受心理对采写优秀的稿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显而易见的常识。新闻失实会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后果,不仅会误导受众,混淆视听,甚至以讹传讹,损害新闻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而且可能引发新闻官司,并可能承担败诉的后果。有资料表明,在近10年我国发生的近干起新闻官司中,因新闻事实失实引起的占80%,且大多以败诉告终。可见维护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