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数学研究变化中的不变量和不变性,数学教学领域中的变异理论拟合了"做数学"的过程.变式教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Z+Z"智能教育平台可以动态展示数学的"变中不变"性质,恰当应用"Z+Z"平台可以更好地实现变式教学.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把"Z+Z"智能教育平台确定为新世纪数学教材的配套软件(北师大新世纪版数学教材),"Z+Z"智能教育平台,它为教师准备了一个拥有上百个课件并与该教材配套的课件库,同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箱,这就使它在支持新课程的推进上具有其它平台不能比拟的先进性.我们在运用"Z+Z"智能教育平台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它有如下几个优势: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Z+Z智能教育平台",即"智能化的知识型教育平台"。它是我国数学家张景中院士主持开发的数学教学平台。该平台是一种能够以直观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抽象、复杂数学现象,提高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4.
"Z+Z智能教育平台"是在我国软件界、数学界的权威人士、中科院的张景中院士主持策划下,由十多名专家教授开发出来的新型教育软件,它应用了自动推理和知识工程研究领域的最先进的成果,并集成了多种应用软件技术.它具有动态作图、问题生成、交互推理、符号计算、动态测量、轨迹显示、图形运动和变换、文本与公式编辑、对象插入与链接等丰富的功能,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软件之一.因此,"Z+Z智能教育平台"的产生,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5.
利用"Z+Z"智能教育平台推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Z”智能教育平台的推出,给中国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技术支持。从“Z+Z”的特点出发.阐述“Z+Z”的应用为数学课堂带来的变化,以及“Z+Z”应用于数学课的三大功能,以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整合。  相似文献   

6.
愿"Z+Z"智能教育平台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的改革,初中数学课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为了实现这一变革,教学中急需一个教学平台来改进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的我们的教学质量,由中科院院士张景中教授主持开发的"Z Z"智能教育平台*正是满足了我们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Z轨迹     
此刻,我只是静静地注视着树下的那棵草,它随着风在不停地变化着自己的形态。它的头向下低垂着,身体分明就是一个“Z”。我仍然静静地盯着这个“Z”。我诧异于我的异想。而那棵草似乎也渐渐地幻化着自己。真真切切地,它终于成了一个“Z”。我抬起了头,目光落在了那草后的树上,但是它此时也幻化成了“Z”。我终于无可奈何地寄望于蓝天,偷偷地,我瞥见了我最爱的蓝天,而我却又再次被无助击倒了,那片天竟也被云彩绘成了满目的“Z”。一时间,在我的世界里,所有的一切都被深深地烙上了“Z”。终于,我昏倒了——在令人眼花缭乱的“Z…  相似文献   

8.
Z校长的习惯     
正去年秋天,我们学校迎来了一位新校长——Z校长。Z校长中等个头,目光犀利,喜欢穿休闲服和运动鞋,走路风风火火。第一天见面,大家对他的评价是:看样子,Z校长一定是一个随和、干练、稳重的人。接触时间久了,老师们发现,Z校长务实、包容、大度、赏罚分明,而他的几个好习惯更是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爱读书勤写作的习惯Z校长喜欢读书,他自己常说:我现在已经养成了每天必须读书的习惯,无论是睡觉前、午饭后或是空闲时间,不看点书,就感觉像少点什么似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办  相似文献   

9.
刚刚走进新课程,我国数学家张景中院士主持开发的Z Z智能教育平台也随我们一同走进了数学课堂,这个教育平台的应用,是对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一次真正革命,将过去沉闷、粗糙、生硬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将学术形态的数学变得动态起来,将结果性的数学演绎为生成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学习中不自觉地走进了数学的王国,这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出现,它的根本源泉在于Z Z智能教育平台的人本思想,即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Z+Z智能教育平台将数学的学习看成是动态的,也是技术的。其优势体现在其对教学资源的灵活组织和扩充上。本质上讲,数学学习不仅需要计算、证明,也需要观察、实验、猜想、归纳和合情推理。Z+Z智能教育平台正是为后者研发的一种优质教学工具。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复数域C上的单李代数W(Z,Z)的自同构群。  相似文献   

12.
“文革”期间的小学三年级课程表上,新增了政治课。我班的任课教师是Z老师。Z老师任学校常务副校长,他在全校师生大会上的一次发言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坏印象。那个时候,学校的集会很多,每次集会校领导总要讲一通“形势大好”,批判一通“走资派”。一天,Z副校长  相似文献   

13.
Z数再探     
文[1]定义了Z数:对P∈N,P^2可从某处截断,分为M1、M2,如/M1-M2/=P,则称P为Z数.文[1]阐明了对n∈N,10^n、10^n+1必为Z数(可谓平凡Z数).此外,还找到非平凡Z数:3位数的有2个:287,364;4位数的有4个:1078,1096,1287,1364.  相似文献   

14.
文[1]、[2]详细介绍了"Z+Z"智能教育平台超级画板的智能推理功能在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方面的应用,并且文[2]提到超级画板在立体几何方面的智能推理功能,但没有给出例题.笔者受到启发,抱着试一试的好奇心探究了其在立体几何智能推理方面的应用,举一例简要说明课件的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15.
体验“Z+Z智能教育平台”的奇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刚刚进入新课程改革,“Z Z智能教育平台”也随我们一同走进了数学课堂。这个教育平台的应用将过去沉闷、生硬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将学术形态的数学动起来,将结果性的数学求证演绎为生成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在趣味盎然的学习中不自觉地走进数学王国。这是一个奇迹!我想,这个奇迹的出现,就源于“Z Z智能教育平台”的人本思想,即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简要分析了传统逆变器的工作特性和缺点不足,详细分析了Z源逆变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在了解了传统逆变器应用范围缺陷后,对Z源逆变器独特的阻抗网络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研究了Z源逆变器升降压功能的原理,并提出了一种可实用的逆变器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湖北西北部方言中"子"尾的读音,探讨汉语官话方言Z变韵圆唇特征形成的一种可能途径。"子"尾元音弱化并脱落,声母成为自成音节的边音,并进一步演变为圆唇元音,与前行音节结合,最终导致Z变韵圆唇特征的形成。文章从分布条件和普遍音理两个角度论证了这个观点。从分布条件来说,边音"子"尾的两种分布条件和Z变韵圆唇特征的两种分布条件基本一致,说明Z变韵的圆唇特征有可能是从边音"子"尾而来。从普遍音理来说,音节末边音和圆唇元音都使用了主动发音器官唇和舌体,并具有基本一致的共振峰结构,这说明从边音"子"尾到圆唇元音的演变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吴会娟 《文教资料》2007,(18):91-92
吉利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但是却有晋语区的Z变音。吉利区的Z变韵主要是历史音变的残留且与晋语区的Z变音有同源关系。吉利区东西部Z变音分布不均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地势地貌、东西部经济发达程度不同以及受邻近地区语音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日本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而美国经济的增速却落后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于是美国的有关专家把探究日本企业如何取得如此巨大的增速作为重点,其中威廉.大内的《Z理论》就是此时的代表作之一,书中提出了Z型组织和Z型文化,其文化中体现了企业具有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因此,作者首先阐述了Z型文化,进而分析了Z型文化的价值观及其特点,最后论述了Z型文化对我国目前企业管理所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Z Day     
Everyone knows today is the start of the new year, but not everyone knows today Is also Z Day. Its organizers say that on Z day, the lastshall be the first-and what better date forsuch a celebration than the first day of the year? Since today also marks the 1484 birth anniversary of the Swiss Reformation leader Ulrich Zwing and the start of the Mexican Zabatls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