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德明 《江苏教育》2015,(11):73-74
涂鸦貌似给社会带来了危害,也成为校园的痼疾,危害严重。但危害不是出自涂鸦自身,而在于校园涂鸦失控,学校管理者对涂鸦行为失去有效的监管。我们可以在教室留下一面"涂鸦墙",让学生宣泄、吐槽,促进学生自觉收敛言行和遵纪守规,让涂鸦也能释放正能量。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南京市龙江小学建校于1996年。学校作为南京市首批"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通过"书香校园、科技校园、数字化校园"的"三园合一"建设,倾力打造基于每一个儿童参与研究的"智慧校园"。一是书香校园建设:通过图书"出馆"、新书"漂流"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接触书籍的机会,让学生能在教室里、走廊内、草坪上阅读、交流、分享;在校园的公共区域配置电子触摸屏,全面覆盖无线网络,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电子阅读,做到阅读无极限。书香氛围的营造,实现了"处处有图  相似文献   

3.
正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由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校园文化不是直接可以触摸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却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活力所在、动力之源。然而,我们只要留心不难发现,校园里因为人为的刻意和不注意,造成校园文化教育的"讽刺",让人尴尬,让人滑稽。  相似文献   

4.
校长,请您更新学校的图书.我知道您想把我们学校建设成为一个书香校园,可是学校阅览室的图书已经破旧不堪,陈列在内的书籍大多陈旧,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何来书香弥漫校园?学校的墙壁文化、教室文化等我们都做得不错,只可惜能让学生和教师阅读报刊书籍的数量很少,真正意义上的书香校园,我想不是有那些硬件设施就能"说话"的.  相似文献   

5.
杨穆 《教育》2011,(36):23-24
<正>9月29日,江苏省苏州市第十六中学初二(1)班学生朱煦飏收到了学校颁发给自己的"自主石榴娃校长助理"聘书。当天,和他一样荣升为"校长助理"的同学共有7位,他们是经过层层筛选而产生的。从那以后,每一位"校长助理"各自带领一个团队,通过学校"温情提示栏""温馨留言板"等形式,活跃在学生管理和学校国际象棋等各项校园活动舞台上,成为校园管理的主力军。这是苏州市第十六中落实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在素质教育中锻炼成长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6.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这段话告诉我们:孩子学会了什么,恐怕并不是教育者有意给了他们什么,而是让他在怎样的条件中生活。“生活”不是别的,它就是一种“文化”,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精心策划与营造富有生机的校园体育文化应当成为促进学校体育发展与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校园体育文化的界定校园体育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身…  相似文献   

7.
田元化 《教师》2014,(13):122-123
没有阅读的学校,不是好学校;没有阅读的教育,不是好教育。因此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根基。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这充分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一个孩子进入一所学校,并不意味着他已经开始接受教育,只有他开始沉浸在一本美妙的书籍时,他的教育之旅才刚刚开始。一个教师只要开始读书了,那是一种成长的自觉,一种专业的觉醒。"(朱永新《新教育》)因此,好学校要能够让师生都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平安是保障,健康是纽带,文明是基石,和谐是目标。只有让安全工作深入人心,层层落实,让管理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才能用双手托起孩子们的明天、托起孩子们的希望,让平安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一.建章立制,为创造平安校园夯基础校园安全制度既是学生安全行为的准绳,也是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的保证。因此,学校应该树立"抓学校安全,就是抓学校教育质量;抓学校安全,就是抓学校和谐发展"的高度,彻底认识学校安全  相似文献   

9.
书香校园体现的是一个校园浓厚的文化气息;体现的是一个学校长期的文化底蕴;体现的是一个学校的整体风貌,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建设"书香校园"为核心,引领学生走进经典,积极在校园中进行文化建设,努力建设和谐向上的书香校园,努力让校园充满书香气息。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对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对书香校园建设中的阅读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改给洪水小学的师生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学校提出"享受阅读快乐成长"的阅读口号,让学生爱阅读,更能"悦读",可以在愉悦的心境中畅游书海,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教给阅读方法;让学生会阅读,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创建学习型学校,营造书香型校园,让我们的每位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享受文化财富;让我们每位老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让我们的校园健康向上,富有生命活力。让书香  相似文献   

11.
高春忠 《海南教育》2013,(10):26-27
<正>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具有特定的精神文化内涵。生态的校园环境是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也能给学生提供心灵成长的力量。如何以学校的校园实际出发,建设以绿色为主题的生态理想校园环境,是学校发展的目标。一、建设绿色生态校园的必要性一所好的学校要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要能给学生提供舒适美丽的校园让学校成为适合师生学习工作  相似文献   

12.
当校园的清晨来临,广播响起,总会有一个男生踏着起床的哨音向着篮球场跑来.他一身轻盈矫健,跨到球场,却不是来打篮球的,他只是想在这学校仅有的一个运动场上奔跑.这是一所乡镇初中学校,校园不大,放眼望去只有任翔一人,他仿佛是这个校园的拥有者,篮球场的清晨,是他的世界. 任翔热爱奔跑,一方面是为了强身健体,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在奔跑中找寻生活的信念,让他的生活充实.对他而言,跑步不是竞技,不是在人前逞能,他从不参加任何比赛.  相似文献   

13.
学校与教校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莫把学校变成教校",意指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教育应以学生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这是他学习老师杜威"以学生为中心"后的感悟。不知什么原因,陶先生"以学生为中心"的苦心实践后来并没有在学校中得到完整的传承,反倒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现实在校园随处可见。领导和教师更多地成了学校的主人。不过,如果换作今天,依赖信息技术的支持,我想陶先生的实践可能得到更大的改观,学校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思想能得到更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4.
<正>爱心校园应该充满一种融洽的气氛,师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充满笑声。爱心校园是用爱构建的港湾,让学生徜徉在幸福的怀抱里;爱心校园是用真情打造的乐园,让学生生活在快乐的海洋里。目前,许多学校往往忽视学生的情感和生活要求,脱离现实人生的教育造成学生知行脱节,道德认识不能转化为行为;学生在面临复杂道德生活时难以适应,无能为力;学生具有多重人格,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缺乏爱心。多年来,我校用爱构建爱心校园,用爱心打造出一条条"爱心链"。我们握紧"爱心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汪老师用自己的行动,不仅铲除了地上的糖皮,而且铲除了"问题学生"心中的糖皮。从此,"问题学生"无问题,一个勤奋好学、懂礼貌的好学生形象出现在校园里。他是个问题学生,不是一般地捣蛋,而是特别捣蛋。因此,每个班主任接手这个班,都对他皱眉不已,找他谈话,让他写保证,甚至有的让他转班。但是,一直他都不改。他留着长发,耳朵上打着耳钉。一次,校长看见了,让  相似文献   

16.
<正>爱心校园应该充满一种融洽的气氛,师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充满笑声。爱心校园是用爱构建的港湾,让学生徜徉在幸福的怀抱里;爱心校园是用真情打造的乐园,让学生生活在快乐的海洋里。目前,许多学校往往忽视学生的情感和生活要求,脱离现实人生的教育造成学生知行脱节,道德认识不能转化为行为;学生在面临复杂道德生活时难以适应,无能为力;学生具有多重人格,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缺乏爱心。多年来,我校用爱构建爱心校园,用爱心打造出一条条"爱心链"。我们握紧"爱心  相似文献   

17.
<正>"好学校应该更加重视人的感受,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教师的发展,关注校园里每一个人的幸福感。让每一个孩子能在清晨醒来时,对即将开始的一天充满期待和向往;让每一个孩子结束一天的学习回家时,能对学校充满留恋和不舍,让每一个生命都在校园里开花。"这是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科大附中")王世东校长的筑梦自白和教育情怀,也是科大附中的教育价值追求。在一个炎热的午后,笔者一行走访了科大附中,在深入了解这所特色鲜明的学  相似文献   

18.
王俊卿 《江西教育》2016,(Z1):54-55
校园安全演练是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如今,学校都在开展安全教育,但许多"安全教育"仅仅是口头说教,实践操练不足;即便有安全演练活动,也存在形式主义状态。只有让安全演练贴近安全事故发生的实际,并且常态化进行,才能在校园安全事故发生时确保学生的安全。一、利用活动日进行安全演练活动日是指每年5月12日的全国"防灾减灾日"和11月9日的全国"消防日"。我们利用活动日开展安全教  相似文献   

19.
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以"激发潜能,成就卓越"为学校精神,以"人文校园、智慧校园、生态校园"为建设目标,以"让每一位职教中心学生都成为受社会尊重的人"为美好愿景,积极探索基于尊重的学生管理——致力扬长;  相似文献   

20.
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让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我们可以构建传统文化的"陆海空"立体网络,实现校园全方位覆盖。让所有学生看得到、听得见、动手写、动口说;让墙壁说话、花草赋诗、设施传递;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把传统文化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一、校园1.学校可以把上下课铃声设置为传统文化内容,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在上课前、下课后播放《千家诗》中的一首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