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写作阶段目标中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就给我们作文教学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作文教学应如何开放课堂,走向生活,引导学生在与文体对话的同时.走向社会.走向大自  相似文献   

2.
陈献红 《中学文科》2007,(10):66-67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搞好作文教学,语文教学无疑成功了一半。但综观现今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作文为应试而生;作文教学无计划性、无系统性;作文评改指导不得力。加上农村学生阅读面窄,知识积累少,作文水平普遍偏低等特点,使得农村初中生普遍对作文兴趣不大。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一写作要求的提出,让我们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有必要进行重新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写作教学的要求在新课标中就明确界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笔者认为:阅读写作密不可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一把双刃剑,阅读教学要体现作文教学。深入探究平时的阅读教学,开发文本资源,积极利用文本提升作文教学。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方面有这样几个要求: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要较好地落实这些要求,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教者就要在作文教学、训练中,重视学生作文的命题。  相似文献   

5.
唐业兵 《学语文》2006,(1):53-53
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总结作文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的,吹起了新一轮作文教学改革的号角。“新课标”对作文提出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它在各学段写作目标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她表达。”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本文试就初中作文教学中理性与灵性的培养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脚印考古     
好的作文,或反映生活的真实,或叙写生活的情趣,或阐发生活的感受。或兼而有之。生活是学生写作的基础。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  相似文献   

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而目前作文教学(考试)的现状离上述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学生害怕作文,学生作文中灰色作文、虚假作文,病态作文相当普遍,另类作文也竞相登场。有人将矛头指向应试教育,也有人认为是时下流行的新概念作文惹的祸,但我认为这不仅是应试教育的问题,或是某个作文大赛的导向问题,它反映出一种人文价值、人文底蕴流失,表现出一种庸俗化、功利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2011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作文教学写到"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从上述作文要求不难看出,新课标特别强调,作文要写真话,抒真情;写出的文章要有个性,有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了以下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语文教师就要把握语文人文性的特点,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敏感力、审美情感力,激发学生创新的热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的实施,使一向被视为老大难的作文教学有了很大改观.教师们在作文教学中努力按照"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新课程要求,引导学生将写作与生活相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和情感体验,力求有童真、有个性地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做到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12.
何海琴 《语文天地》2012,(10):39-40
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培养学生"写作情结",扬起学生写作的风帆,让学生勤于写作,爱上作文,无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思想】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初中学生考场作文的首选文体。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难度大,对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较高。而教师教学随意性大,学生学习的随意性也很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些都对学生写作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关注写作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心灵、情感、情绪和状态,适度调控,让学生愿写、能写、善写。  相似文献   

15.
一、课例研究背景 写作是展示学生的个性化世界的最佳途径。语文新课标也为初中作文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隋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然而,当前的初中学生难有闲暇体悟生活的酸甜苦辣,也似乎没有空间拓展情感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6.
一、课例研究背景 写作是展示学生的个性化世界的最佳途径。语文新课标也为初中作文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隋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然而,当前的初中学生难有闲暇体悟生活的酸甜苦辣,也似乎没有空间拓展情感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7.
金文东 《考试周刊》2011,(20):70-7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1]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关注生活,养成愿意表达、乐于表达的习惯,进而表达出自我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8.
曹永华 《现代语文》2009,(11):124-12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发展,初中作文教学必将有效体现语文新课标的要求,紧跟理性作文教学的步伐。语文新课标对写作作出了如下要求:强调表达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叙写丰富多彩的生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凸现个性,显扬人性。  相似文献   

19.
李明宪 《文教资料》2006,(12):160-161
“提起作文直摇头,见到题目皱眉头,写起作文咬笔头,老师催交才开头”,这是目前许多农村初中生怕作文的生动写照。但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已越来越突出。新《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初中生写作提出了新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但目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不少弊端亟待改革。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一、作文教学的无计划性、无系统性。每到写作课时,教师往往没有认真备课,总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已越来越突出。新《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初中生写作提出了新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适应新形势新课标的要求呢?从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走出课堂、体验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加以正确引导,适时激励,将会很好地把学生引入作文成功的轨道上来。一、体验生活,勤观察,多积累在刚接任两个班级的语文课时,我也像别的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