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宗元"文以明道"的文学思想历来被学人看重,从诗词文赋各个方面来研究,但很少有从寓言角度研究的。而寓言这一文体也是到了柳宗元这里才真正成熟,从寓言的视角我们能看到不同的东西,首先,寓言本身是柳宗元"文以明道"思想的最好体现。其次,我们从寓言的丰富性和多样化中也可看到"文以明道"之"道"其实也可作"诗言志"之"志"来解。而且,我们在对《三戒》等寓言的解读中也能更好的理解"文以明道"。  相似文献   

2.
“文”与“道”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明道》篇中,已经有了“道缘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的提法。但因刘勰使用骈文,意思往往含糊不清。到了唐代,韩愈、柳宗元都重视这个问题,也说得比刘勰明确,值得深入研究。这里,先就柳宗元“文以明道”的观点,试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南宋绍兴初,临川为文坛中心之一。韩驹晚年寓居于此,与地方官员、往来名士、本地名流,及佛门高僧等多有往来,交游十分广泛。韩驹与孔传、汪藻、吕本中、徐俯、张纲、曾几等众多文人都有交往。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的赠序文创作数量可观、题材多样、思想丰富。但当今赠序文研究大都集中于韩愈作品,深入探究,柳宗元赠序亦有关注之处。其赠序文无论是创作于前期的还是写于后期的,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践行着"文以明道"的理论。其赠序文中的"明道"体现在致赠对象的儒者君子形象塑造,同时体现在赠序文中用"明道"思想指导"及物"的主题内容丰富,这使赠序文具有广泛的社会思想内容,呈现出鲜明的批判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5.
《小石潭记》是一篇非常著名的游记,是柳宗元贬为永州司马期间写下的,为《永州八记》中最精美的散文。柳宗元与韩愈都是唐代最著名的散文家,他们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倡导文以明道,并且亲自实践之。要说文以明道的范本,柳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书信反映的文学思想十分丰富,主要有:1.“文以明道”之“道”包括道的政治现实性、道的丰富灵活性以及道是文章的根本3个特征;2.“言而不文则泥”;3.柳宗元书信对作文条件、作文过程、文章的接受传播等都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书信反映的文学思想十分丰富,主要有:1."文以明道"之"道"包括道的政治现实性、道的丰富灵活性以及道是文章的根本3个特征;2. "言而不文则泥";3.柳宗元书信对作文条件、作文过程、文章的接受传播等都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8.
韩愈与柳宗元古文的“明道”方式存在明显差异,韩文追求以不落陈俗、特立无匹的精神艺术个性来发明儒道,其所标举的“陈言务去”,并非仅仅体现于语言的创新,而是反映了其古文创作追求鲜明艺术个性的基本旨趣;柳宗元的古文并不刻意追求自异于众的艺术个性,而是以兼容众长、归本大中的旨趣发明儒道。“明道”方式的差异使韩柳在如何学习前代艺术,如何对待骈俪之文等问题上,表现出不同的态度。韩柳的分歧源于其“道”论的差异,韩愈着力从开启主体道德自觉与智慧的角度发明儒道,他深刻地继承了孔子仁学注重主体之开启的理论追求,柳宗元则更多地关注对儒道之普遍性原则的探索。明道方式的差异在韩柳的古文艺术中有丰富的呈现,韩文善于以丰富的情事和生动独创的语言与艺术手法发明儒家的人伦之道,较少在义理上探幽入微;柳文则更富于思辨性。  相似文献   

9.
唐代古文运动作为一场文学革新运动,指导并影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作为与韩愈并驾齐驱的古文运动的领袖,柳宗元的散文创作成就突出,开创了古文运动的新局面。柳宗元辞赋创作也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有了新的面目:首先是辞赋创作纳入"文以明道"的理论关照;其次是辞赋文体的革新。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中山水游记体的开山之作。在《永州八记》中,柳宗元实践着“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和“情在景中”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由于本身“明道”思想的困惑,晚期文学思想的发展主要一方面以鲜明的情感为本位的理论特色,营构了晚期颇具特色的“快意累累”的抒情理论,另一方面由于儒学情怀的惯常作用,文学创作的内敛的气质也颇浓,这是柳宗元晚期诗与文的风格大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是有唐一代最有成就的章大家之一。对其章思想,学多从学创作的角度去研究,而忽略了与其政治主张的结合。本试将柳宗元“明道”的章思想与“辅时及物”的政治主张结合起来,对其章思想做一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韩愈、柳宗元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借助于恢复先秦两汉散行奇句的古文,反对重形式、轻内容的风靡一时的骈文,以复兴儒学,捍卫儒家的正统地位.韩愈提出了"志在古道"、注重实用、"陈言务去"、"词必己出"、"不平则鸣"及德、文兼修等一系列古文理论;柳宗元则提出了"文以明道"并"及乎物"、"有乎内"与"饰乎外"之结合、人品与文品并重及文人相亲的古文观点.较之于韩愈,柳宗元的文道内容则更宽泛更丰富,更重视"道"的现实性问题,在文章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人品与文品的统一方面,则更为强调.韩愈、柳宗元共同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唐代古文理论体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胜利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提倡“文以明道”的创作理论,强调文章发挥“辅时及物”的作用,注重文章的抒情性与思想性。柳宗元的哀祭文,长歌当哭,所谓“长吟哀歌,舒泄幽郁”,是对逝者的追悼,更展现了中唐时的社会现实,寄托其人格理想,反映其具有哲理性的人生观,也正是这样的人生观指导着他的实践活动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柳宗元人生观的形成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曾几是南宋著名诗人,他一生交游甚广,其中有吕本中、韩驹、胡安国、汪藻、王洋、韩元吉等人。吕本中、韩驹对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的形成有较大影响;胡安国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曾几的思想。通过曾几与朋友唱酬的诗文来考察他的交游情况,有助于更好地理清其诗歌风格的渊源,也为曾几的研究提供更详备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文章学理论在唐代以前就初具规模。“言志明道”说明了社会生活乃至阶级属性对文章功能的干预作用,“缘情尚文”则显示了文章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纵观整个古代文论,“言志”与“缘情”、“明道”与“尚文”始终处于对峙发展之中。本文试以秦汉隋唐文论的状况分析为基础,找出文章理论双轨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在中唐这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发生有其客观现实原因。在“古文运动”中,他们提出的古文理论主张主要有文以明道、不平则鸣、气盛言宜、陈言务去、文从字顺等,这些文论主张内涵丰富,理论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书信揭示出柳宗元“天人相分”的哲学思考和行“中道”的方法论体系,表明柳氏具有坚定不移的儒家奋斗信念,其哲学自觉与自信,成为柳氏能够经受打击而矢志不渝的重要思想基础;柳宗元书信政治意味浓厚,对治政方略充满着思考,对自我仕途进退多有表白,其书信在制度问题、用才问题、税收问题等方面富有深刻的见解,柳氏之政治自信,也是支撑其抗击灾难而坚挺、自拔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送薛存义之任序》是柳宗元任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时所作,柳宗元在文中宣扬官吏是公仆,人民是主人这样一种思想,这是以元和初期永州零陵县发生官吏渎职,农民暴动这一事件为依据提出了的思想观点,对圆满处理事件的薛存义的政绩予以评价,这是柳宗元“明道”文学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20.
在涉及柳宗元及其散文的评论中,明代的官僚士大夫们多从道德、人品、艺术价值以及对文化传统的继承等方面对柳宗元及其散文进行解读和批评,在这些评论中虽有些较为中肯的批评和评价,但也充斥不少个人和时代的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