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评价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血压影响。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获得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血压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 Stata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10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①太极拳练习能够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降( p<0.01)。②亚组分析显示:研究对象基础病理状态、太极拳单次练习时间和练习持续总时间均不影响太极拳对收缩压的显著降低作用;血压正常者、太极拳单次练习时间<60mine、练习持续总时间<12周舒张压变化无显著意义。③ Egger检验发表偏倚。10篇太极拳练习影响中老年人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文献漏斗图对称性均较好; Egger检验结果显示:太极拳影响收缩压的文献无显著发表偏倚,太极拳影响舒张压的文献存在显著发表偏倚。结论:现有证据显示:太极拳练习显著降低中老年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基础病理状态、单次练习时间和练习持续总时间影响舒张压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高血脂是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 ,尤以中老年人为多发人群。但目前关于运动锻炼对高血脂患者心血管机能改善的研究很少。心血管机能的改善是全身机能改善的基础 ,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高血脂患者的适宜健身锻炼强度 ,本文以患有高血脂的中老年人为实验对象 ,研究了不同运动锻炼方案对高血脂患者心血管机能的改善作用。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检筛选出 5 8名中老年 (5 0~ 70岁 )高血脂患者 ,通过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测定其功能能力 (F .C .) ,然后制定心脏体疗康复运动处方。运动锻炼以走跑运动和太极拳运动作为主要方式 ,运动强度范围为 5 0~ 70 %F .C .。以不同方式、不同强度 (5 0~ 6 0 %F .C .,6 0~ 70 %F .C .)组合成不同的锻炼方案 ,同时设立对照组 ,观察实施不同心脏体疗康复运动处方后心血管机能的改善情况。运动频率为每周 5天 ,每次运动时间为 6 0min ,运动锻炼周期为 2个月。测试指标主要包括安静心率 (HR)、收缩压 (SBP)、舒张压(DBP)、功能能力 (F .C .)、递增负荷运动时间 (GXT时间 )、最大心率 (HRmax)和定量负荷 (5 0METs)后心率。实施不同心脏体疗康复运动处方 2个月后 :①低强度 (5 0~ 6 0 %F .C .)走跑锻炼组的HR、SBP较锻炼前显著性下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长期有规律的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女性体成分和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影响。对27名参加太极拳运动的50-65岁的中老年女子在练习前、练习6个月后体成分、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指标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长期太极拳运动后,中老年女性的体成分能得到有效改善,表现于体成分指标中体重、身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腰臀脂肪比率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变化;安静状态下心率、血压呈显著性下降,说明太极拳能够提高中老年女性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推迟心脏衰退老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以太极拳为运动处方,对23名肥胖在校大学生PWC150机能试验前后STI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测试,同运动处方实施前后对比发现,安静状态下QS2(总电机械收缩时间)、LVET(左心射血的时间)、PEP(射血前期)、SV(心博出量)、CO(心输出量)、SI(心博指数)、CI(心脏指数)、VPE(左心室有效泵力)均高于练习前,PEP/LVET、HR(心率)低于练习前,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太极拳练习虽然对肥胖学生的心血管功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对受试者安静状态下整体心功能及心力储备的提高效果不明显。运动负荷后即刻QS2、LVET较练习前有所缩短,而PEP及同期测得的SV均无变化。提示太极拳锻炼后,左室射血速率的提高是受试者对运动负荷产生的良好适应,导致等量负荷状态下外周阻力减小,而非心肌收缩力增强的表现。运动后恢复期各项指标恢复速度明显快于练习前,负荷后3分钟各项指标即恢复安静状态,而练习前各指标尚处于动态变化中,显示了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有助于提高肥胖学生心血管功能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递增负荷运动对50~59岁不同台阶指数人群血管机能的影响,为运动负荷试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83名50~59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测试在逐级递增负荷运动中不同台阶指数人群心率、血压值,分析在不同负荷状态下不同台阶指数人群心血管机能变化的特征。结果:不同台阶实验指数人群在递增负荷运动中,血管机能指标变化趋势相同;不同台阶实验指数人群在负荷25W、50W、150W时,血管机能指标心率、舒张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50~59岁人群心肺功能较差者在运动健身时应注重控制运动负荷,防止心率、收缩压的过度升高,防止发生运动风险;台阶指数的优劣能否正确反映50~59岁人群血管机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旋梯训练对人体生理变化的影响,分析人体出现习服的情况。方法:通过三个月的旋梯训练,在不同阶段采集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五次选择反应时数据,并对比不同阶段生理参数与基础数据和训练前旋梯运动的差异性。结果:三个月训练各阶段的心率和收缩压与基础数据和训练前旋梯运动具有显著差异,并呈下降趋势。除II组训练前旋梯运动的舒张压与基础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其他各阶段的舒张压无明显差异。经过训练后和训练前旋梯运动的五次选择反应时数据与基础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旋梯训练能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产生习服作用,可有效提升民航飞行学员的心血管能力,对人体的认知功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通过测定全国甲级A组足球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运动时及恢复期间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发现心率、收缩压在负荷时适度平行升高,舒张压在负荷时适度下降(12mmHg).脉压差负荷时逐渐加大,平均动脉压负荷时稍有上升(11mmHg),恢复期最为稳定,各项指标均在6—12min内恢复到安静水平。说明其运动潜力还很大,并指出应加强综合心功的能力训练来适应高强度训练中肌肉运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采用运动心肺遥测仪,对10名长期练习太极拳的武术学院学生和10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24式太极拳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心肺功能测试,研究太极拳运动对男大学生气体代谢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1)长期太极拳运动可以促进运动后糖的恢复,改善能量消耗结构;还可以使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从而降低安静时心率,提高心室每搏输出量;2)运动中指标值与运动前和运动后相比更能体现出长期练习太极拳对男大学生肺通气、肺换气等功能的积极影响;3)太极拳运动中,随着呼吸频率的增加,CO2呼出量相对于摄氧量增加更加明显;4)运动过程中和运动后的恢复期,身体对氧的利用率有所减弱;5)安静状态时,心率与摄氧量、CO2呼出量、呼吸商大小无关,运动过程中,心率与摄氧量、CO2呼出量、呼吸商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46、0.469、0.582;6)太极拳运动中,实验组潮气量与氧脉搏正相关关系较对照组强,表现出的心肺功能也更强.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以首都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和管理与新闻专业学生共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功率自行车试验,对受试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生理指标进行监测,探讨武术运动对不同人群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急性运动后,经过长期武术训练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收缩压和心率在运动后1小时恢复至安静时...  相似文献   

10.
健美操运动对女护士生循环机能和身体工作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2名中等卫校护士专业女生六个月的健美操运动训练前后心血管机能指标的测定,并与偶尔参加一般体育活动的女护士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训练组女护士生的安静心率缓慢,每搏输出量增加;完成相同负荷运动时增加每搏输出量以适应运动对血液供应量的需要;运动时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心血管调节功能改善;PWC170升高。反映了健美操运动对提高卫校女生心脏泵血能力,心血管调节能力和人体工作能力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法,从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的几个方面作了研究探讨,大量实践和研究证明通过长期系统的太极拳练习,可以提高和改善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本文通过可靠的实验依据和文献参考,把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中的心率、血液循环、血压、心缩间期几个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科学论述。使人们对太极拳锻炼促进人体机能的影响有一个更深更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心血管功能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北京工商大学二年级学生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外周阻力、血管顺应性和血液粘滞性的测定,来分析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极拳是一种较柔和的体育运动,其对心血管和微循环系统的影响较适中;较适于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的亚健康人群;也适于普通高校文理科专业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练习水平大学生以不同动作幅度进行42式太极拳演练时,运动强度变化对心率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采用Polar心率遥测仪全程记录运动中的心率变化,采用意大利氧自由基生化分析仪测定练习者运动前后血液氧自由基的水平.结果:武术队员练习42式太极拳时较武术专选学生动作幅度大,练习过程中心率起伏大,练习前后血液氧自由基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需要长期坚持练习42式太极拳,熟练演练,尽量加大动作幅度,才能取得较理想的练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苏州科技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周围阻力、血管弹性和血液粘滞性的测定,来分析瑜伽习练对大学生心血管系统的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瑜伽能有效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湖北体育科技》2019,(6):509-513
目的探讨健步走、弹力带和哑铃练习不同运动方式对蒙古族中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蒙古族中年原发性高血压男性患者21名,随机分为3组,每组7人,分别进行为期13周健步走、弹力带和哑铃练习、健步走+弹力带和哑铃练习等不同运动方式的干预,并测试受试者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各组受试者身高均无显著性差异,体重及BMI虽有所下降,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干预前相比,各组受试者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以收缩压下降最为明显,随着运动干预时间的延长,MSO组受试者血压下降最为显著(p<0.01)。结论采用13周的中低强度的健身走、弹力带和哑铃练习、健身走+弹力带和哑铃练习3种不同的运动干预方式,对蒙古族中年高血压患者的身高、体重和BMI影响不大,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以收缩压下降最明显,并且健身走+弹力带和哑铃练习这种综合运动干预方式的降压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试验对比法,对某高校女生练习太极拳前后的生理机能状况及心理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对大学女生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心理因素及经期的调理等方面有着良好作用,文章旨在为我国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中积极开展太极拳普修课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42式太极拳定量负荷对中老年知识分子心肺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XXG-D型心功能测试仪和F-Ⅱ型肺活量计对72名集美老年大学学员在42式太极拳定量负荷前、后进行心血管机能26个参数、肺活量(VC)测定和5次肺活量试验(FVCT)。结果表明心血管机能可顺应42式太极拳定量负荷,使脉率(PR)、每搏量(SV)、心搏指数(SI)、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心搏功指数(LVWI)、收缩压(SP)、平均收缩压(MSP)、脉压(PP)和肺活量(VC)适度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心肌耗氧量(HOV)、心肌耗氧指数(HOI)增加较少,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荷后总外周阻力(TPR)和标准周阻(SPR)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第1次VC分别与第4次和第5次VC比较增加组的例数较多,与其它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42式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知识分子属中、小强度的需氧运动项目,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适宜,有助于心血管机能、肺通气量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不同太极拳运动强度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病干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运用实验法,探讨不同太极拳运动强度在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病过程中体现的自身特点,为防治高血压病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经过12周的太极拳运动,中强度与小强度太极拳运动对于研究对象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显著影响。小强度与中强度太极拳运动对于身体形态均有显著的影响。中等强度对于腰围、臀围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建议体质较弱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可以采用小强度的太极拳运动进行防治。肥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以采用中强度的太极拳运动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动作基本时空特征及其对平衡稳定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4式太极拳动作基本时空特征,探讨太极拳运动影响平衡能力的要素.结果显示:练习24式太极拳过程中,单脚支撑是一个难度较高且不稳定的动作,单脚支撑时相占1/3时间;长期练习太极拳,有利于发展中高龄练习者平衡能力,增强其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20.
尹军 《体育教学》2014,(9):15-16
提高能量代谢供能水平的核心是发展心血管系统,不同的运动项目和练习方式或负荷强度所动用的供能系统是完全不同的,与之相对应的心率变化也是极其明显的.本文以心血管系统与最大心率变化为切入点,详细地对间歇练习方法、心率测量方法、间歇练习计划的制订和运动负荷控制等内容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够帮助运动员学生更好地发展能量代谢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