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世界教育信息》2007,(6):74-74
中国首个服务于留学回国人员的机构——中国留学人才市场5月11日成立。今后,“海归”们可以在回国前,通过网络视频招聘等方式选择合适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熊丙奇 《上海教育》2013,(33):69-69
日前,《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发布,2012年中国留学回国人员同比增长46.56%,被称为“史上最大海归潮”。调查还显示,“海归”的含金量在缩,77.5%的海归都表示实际薪资比理想薪资低,仅1.8%的海归表示实际薪资高于自己的期望值。蓝皮书还指出,海归收回留学成本的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3.
正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统计,2013年我国迎来了史上最大"海归"潮,留学归国人数达40万。对比2011年的18.62万、2012年的27.29万,2013年中国的"海归"人数涨幅十分惊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预测,2017年海外留学生回国人数将增长到66.6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则预计,未来5年内,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大于出国人数的历史性拐点。为什么会出现"海归"热潮?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指出,家庭团聚是留学生回国的主要原因。其中有90.9%的留学生因为不想远离父母而回国,78.4%的留学生因为对国内发展有信心而回国,66.7%的  相似文献   

4.
《神州学人》2008,(3):46-48
为了营造“天府四川-海归乐园”的良好环境,吸引更多的高层次“海归”来川工作,创业和服务,年前,四川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等21家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厅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来川工作绿色通道的实施意见》,通过实行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认定制度,打造高层次“海归”来川工作绿色通道,助推四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由21家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出台吸引留学回国人员为川服务政策文件,这在四川省行政管理工作中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5.
《留学生》2014,(5):5-5
【留留学】日前,作为深度研究中国国际人才和海归问题的中国国际化智库一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详细披露了中国海归选择回国的原因。调查显示,9成留学生选择归国工作,主因是“恋家”。出国费用不低,使得出国深造成本短期难以“赚回本”,但海归们依旧喊值。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江苏对于海归创业政策扶植力度较高,成为第二大海归创业的钟情地。  相似文献   

6.
目前,海归回国正在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学人选择归国创业、就业。据人事部门提供的最新资料,近年来留学回国人员正以每年13%的速度增加,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四川等地留学回国人员年增长速度更是超过了20%。  相似文献   

7.
楚仁 《神州学人》2008,(11):45-45
前不久.“海归羊城.新锐广州——广州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论坛”在广州举办,有关海归创业者分别从回国创业建议、创业融资,创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与广州市海归企业代表和留学人员约80多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今年3月发布的留学工作相关数据显示,1978年-2016年间,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2.23%,仅2016年就有43.25万留学生毕业回国,中国的“人才磁铁”效应逐渐明显。与此同时,海归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其就业压力更甚从前。  相似文献   

9.
陈宁 《留学生》2010,(10):48-48
许多学习金融、法律或高科技专业海归就职时的高薪和厚遇,让许多人羡慕或关注。但其他专业海归的就职情况.却常常不被人提及。在回国就业大军中.这些海归的留学价值又怎样体现呢?  相似文献   

10.
10月28日,欧美同学2007北京论坛暨第四届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与发展交流大会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韩启德出席大会并讲话。这次以"新海归新使命"为主题的论坛汇聚了500多位海归,他们以新的角度就留学回国人员在中国的发展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黄海峰 《留学生》2014,(3):16-17
我认为,海归回国创业要学会“交朋友”,建立好人脉关系。很多人讲作为海归,回到国内发展需要“入乡随俗”,学会落地。我本人在国外待了十几年,在德国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2.
"海归"指的是海外留学回国创业的人员,谐音为"海龟",海归这一词日益成为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词汇。然而,仅仅在国内学习语言的学生数不胜数,这必然为他们带来挑战。本项目以苏州地区为例,探讨英语专业学生受"海龟返潮"现象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人事局3月30日公布.北京市将试点推进对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资助政策.条件特别优秀的高级海归人才回国工作将获60万元政府资助。  相似文献   

14.
《神州学人》2008,(6):41-43
我国将把留学回国人员纳入央企人才战略,国内企业:急需有国际经验的人才,广东即将出台吸引海归新政策,上海正在研究降低优秀人才居住成本,青岛烟台与上海联手为海归创业建平台.  相似文献   

15.
声音     
《神州学人》2014,(11):34-35
中国要在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面临二次创业,其本质是科技创新创业。这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技术、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化理念的留学人才广泛参与。而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已迎来新一轮海归大潮,去年有35万多留学人员回国,回国工作者增幅超过出国留学者增幅。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显示,86.3%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 2013年岁末,由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举办的留学英才招聘会暨高端人才洽谈会在北京举行。百余家单位提供的近800个岗位,吸引了3000余名海外学子前来洽谈。会场内外人头攒动,交流热烈。火爆的场面向人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海归回国潮来了'海归就业潮来了。  相似文献   

17.
《广西教育》2009,(18):128-128
以往有望留在国外发展的留学生们在近期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不得不面对现实,纷纷选择回国就业。中华英才网近期对13305名留学回国人员进行求职状况调查发现,当前创新型、创业型、专业技能型这三类海归人员最为抢手。  相似文献   

18.
刘征宇 《留学生》2011,(6):33-33
如何引导海归回国创业,我认为要紧紧抓住市场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有经济的多样性和地域的差异性.比如说湖南就需要大量研究基因、农业科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而贵州却需要矿产技术、环保方面的留学人才。所以,  相似文献   

19.
简讯     
《留学生》2005,(2)
英国成中国学生留学第一目标国全国青联海外学人工作部日前公布了“海归搜索行动——海外留学与归国人员现状大调查”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英国首次超越美国,以较高的比例成为中国学生留学第一目标国,紧随其后的是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加拿大、德国、新加坡、法国和荷兰。在有关“归国意向”的调查中,海外留学人士(包括在读的和已经在海外工作的)中的87.7%表达了回国发展的意愿。其中三分之一(34.5%)的人表示毕业即会回国;53.1%的人则表示会先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积累一些经验后再回国。在参与调查的所有留学生中,超过一半的人认…  相似文献   

20.
《神州学人》2009,(1):49-50
国务院11部委出台指导意见鼓励海归自主创业据"中广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批转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1部委联合发出的《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将出台多项措施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等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