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祁莲 《留学生》2011,(4):44-45
《留学生》您认为探讨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这个话题是否具有可行性? 刘长乐(以下简称刘):谈关于文化产业走出去这样的话题.非常时尚,也非常迫切.极具前瞻性。因为客观地说.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还刚刚起步,当然中国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还是不少的,如电影、杂技.电视剧、图书等等.有的在国外颇有影响。但是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还在初步探索阶段.尚缺少成功的范例,我们也迫切需要对”走出去”的政策、方法、鼓励措施、难点和问题加强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原文化“走出去”符合国家和河南文化产业战略.河南省在实施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实践中效果显著,但也存在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滞后、创新能力和对外宣传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只有解决上述问题,才能更好推进中原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走出去"战略是近年来我国文化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文化产业由消极应对转为主动出击的重要转折,文化的"走出去"加深了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积极进行国际文化贸易的拓展工作,以达到图书版权贸易逆差逐渐被减小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在"走出去"背景下我国图书版权输出面临的困境与机遇,并提出了在"走出去"背景下我国图书版权面对困境与机遇时的应对策略,最后探讨了在"走出去"背景下我国图书版权输出贸易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确立是在经济“走出去”之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经过了两个阶段:从最初的侧重宏观构建“走出去”的开放格局和实施文化“走出去”的重大工程项目,到后来的“加快推动发展文化产业、大力扶持重点文化出口企业”的中观和微观并重战略,折射出国家高层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逻辑变化轨迹,扩大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崔沙沙 《海外英语》2014,(17):47-48,50
当前河南省正在倾其全力加大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河南省也在进一步加强自身文化产业的建设。提高文化影响的软实力成为目前河南省相关工作的当务之急,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两大朝阳产业之一,可见其地位之重要。所以,河南的文化产业必须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那么国际化的发展既要利用“引进来”,也要充分敢于“走出去”。不但要勇于开拓国内市场,更要进军国际市场,把文化“走出去”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原文化魅力、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在这一大环境下,作为河南省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做出怎么的调整与改革?本研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对河南高校大学生关于中原文化传播的语言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分析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对河南高校外语教学的要求分析。  相似文献   

6.
当前河南省正在倾其全力加大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河南省也在进一步加强自身文化产业的建设。提高文化影响的软实力成为目前河南省相关工作的当务之急,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两大朝阳产业之一,可见其地位之重要。所以,河南的文化产业必须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那么国际化的发展既要利用“引进来”,也要充分敢于“走出去”。不但要勇于开拓国内市场,更要进军国际市场,把文化“走出去”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原文化魅力、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在这一大环境下,作为河南省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做出怎么的调整与改革?本研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对河南高校大学生关于中原文化传播的语言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分析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对河南高校外语教学的要求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内涵及其重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全面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环节。然而,“走出去”战略的内涵却一直比较模糊,战略框架不清晰,这直接影响了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从“走出去”战略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企业“走出去”是全方位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但客观地讲,国家着重强调的是要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从事跨国经营。在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国际生产体系”的时代,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城市经济实力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和传播区域文化、增强城市文化涵养的重要战略。石家庄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化的产业环境和政策,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同时也存在着文化资源整合开发力度不够、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设施建设多方位缺失等问题。石家庄文化产业要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应积极实施全方位协同战略、文化品牌塑造战略、骨干企业带动战略、金融创新扶持战略、"走出去"战略和人力资源支撑战略等六大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刘声 《留学生》2011,(1):37-37
2010年12月的北京寒气袭人,人民大会堂内却暖意融融。 12月10日.有关部门领导、演艺界知名人士和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会员、海内外相关企业代表等700余人汇聚堂,共同探讨“中国文化产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这一论坛主题。  相似文献   

10.
章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次,分析了实施“走出去”战略中,我国企业在管理观念、投资规模、经营行为、市场调研、管理机制、产品与技术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政府在管理体制、扶持与保护措施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章针对以上问题,相应地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政府和企业应进一步澄清思想,深刻理解“走出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企业要练好内功.同时要注意讲究“走出去”的技巧;政府要加强管理,为企业“走出去”开拓“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实施"走出去"战略为背景,分别介绍了"走出去"战略、购并、跨国购并的定义,重点对购并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以期广州企业善用购并这一资本运营方式,通过跨国购并迅速切人目标市场、获得资源、品牌和技术优势,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有效地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2.
结合同心圆理论,拟对邯郸地区文化产业及品牌建设进行探索研究,并对能使邯郸太极文化产业“走出去”进行理论性研究,对其能结合国家文化建设政策,抓住发展机遇,发展邯郸太极文化产业,打造邯郸太极文化“走出去”的文化战略,研究并提出建设性建议及理论基石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在我国加入WTO景下,结合我国建筑业今后发展的需求,从加快“走出去”的时机与要求.“走出去”的策略分析,“走出去”的政策选择三个方面,对中国建筑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求、现状和选择进行系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钧瓷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也在乘势而上.当前钧瓷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尚处在起步阶段,既有优势和机遇,更有劣势和挑战,整体上面临发展的困境.地方政府和钧瓷业界应当立足现实,深入分析影响钧瓷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各种因素,从人才培养、旅游刺激、经济带动、文化交流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以突破钧瓷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困境.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是事关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提出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思路,即在开展"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过程中,通过全面培养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实用型人才、加强树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情感认同、助力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多元文化产业等有效途径和举措,全面带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五、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就是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  相似文献   

17.
惠州市文化走出去战略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州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能够集中表现惠州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加强国内外对惠州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和当代惠州精神的了解,增强惠州市的国内外知名度与影响力,提高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惠州市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具有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现代城市文化繁荣的良好条件。惠州市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途径,主要是发挥政府的统筹、主导与政策引导、制度激励的作用;从地域文化和现代城市精神两方面着手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大力发展创新型文化产业;积极构建文化交流平台以及不断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等。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走出去”发展战略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稳妥地实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走出去"发展战略,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必然要求。我国可借鉴发达国家跨国高等教育的经验,突破中外合作办学原有的认识界限,把"走出去"合作办学活动纳入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理论视野和法律框架;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完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境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评估体系和学位认证制度。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根据国内面临经济发展的机遇和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我国首次提出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这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明智的战略选择。本文从发展经济学角度就我国新世纪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原因和对外投资战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中国政府于2000年提出了"走出去"战略,本文结合"海尔"、"华为"等公司"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情况,对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状和相关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