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学语文既非纯工具意义和纯基础意义上的语文,也非纯人文意义和审美意义上的语文,而是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的有机融合。工具性是基础,是求真;人文性是提高,是求善;审美性是升华,是求美。大学语文要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人格修养,也即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突出语文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融人文性和丁具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其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是一门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基础学科。新课程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教师的美学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要有较高的美学修养,这是高校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高校教师的美学修养要做到四个统一:审美理想与审美情感的统一,专业修养与审美意识的统一,主体形象和人文修养的统一。审美鉴赏与审美刨造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谭晓颖 《教育》2009,(8):50-51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书籍的阅读,几乎是不可或缺的教育与自我教育、认识与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更应借助课外阅读的开展和指导,并渗透课外阅读的评价,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积淀学生人文底蕴,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应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发挥语文学科展示社会生活、陶冶精神情操和培养审美素养的作用。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语言能力的高低,实际上是由人的思想修养决定的。语文教学应处于人文精神的滋养之中,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教学效果好的语文课无不表征出美学的因素,对学生的审美产生着熏陶作用.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设计,能有效地进行美育.  相似文献   

7.
钟何珍 《学子》2012,(4):37-39
作文教学作为人文性受到空前重视的语文学科的两翼之一,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责任,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智力品质和人格修养的重任,关系着学生的终身发展。因而,对于长期习惯于纸笔测试这样一种单调的评价方式的一线老师来说,如何从操作层面构建科学的写作评价体系,是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可以从发现自然美、寻求生活美、感受意境美、挖掘意蕴美、领悟情感美、剖析形象美、品味语言美、揭示结构美等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9.
1.综合性 这册教材不但着力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丰富语文知识,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品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情感的感染、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一直受到关注。美育已成为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把握好中学语文美育教学,以语文教学为手段,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以美育教育为方式,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以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余波 《教师》2011,(10):74-74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实现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用教师的智慧和激情,通过师生的交流与互动感染学生,启发学生,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语文修养。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思想修养,也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体现人文性。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的人文性意蕴丰富,依据不同阅读视角可以挖掘新奇的审美内涵。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情感的陶冶,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其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就要挖掘中学语文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它是最具代表性的人文学科.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那么,如何强化人文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可以看出,语文课程不仅重视工具性,还着眼学生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这包含着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理想以及对人类命运、人类社会的思考和探索,具有终极关怀的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与人格力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模式已经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语文教育更应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高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其课程体系中,语文是最富有深厚人文底蕴和审美特质的一门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审美性把握,提高自身理解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是我国中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者,在社会的发展和建设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教师要有较高的美学修养,这是高校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培养二十一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美学是高校教师终生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高校教师的美学修养要做到四个统一:审美理想与审美情感的统一,专业修养与审美意识的统一,主体形象和人文修养的统一,审美鉴赏与审美创造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既要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思想修养,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9.
历来,关于语言的根本性质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断。这里,我们仅就人文性或人文精神的弘扬方面,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灵与肉的关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