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使举重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体能现状进行了相关分析;构建了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专项体能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对在男子举重运动员训练中运用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0名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11项身体素质指标与其铅球运动成绩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对身体素质各子项进行灰色白关联分析,得出影响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成绩的主次身体素质指标因素及各个子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对铅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进一步提高铅球投掷运动科学化训练水平,缩短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运动训练学、运动医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及运动技术特点等方面,多学科多角度地探讨我国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为今后三级跳远的教学与训练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期推荐     
优秀举重运动员赛季前的个性化训练国立南乌拉尔大学副教授P·B·霍缅科本研究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理论方法来寻找优秀举重运动员赛季前个性化训练的有效方法和方式,利用现有的理论方法,本文对赛季前举重运动员的个性化训练模式管理进行了研究和实际运用。结果显示,在基本结构单位中,训练过程的个性化管理是完善运动训练体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优秀的男子中跑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缩小与亚洲乃至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也为我国广大中跑教练员科学的安排中跑技术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高速录像拍摄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参加2004年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赛总决赛合肥站的我国优秀的男子1 500 m运动员各段落途中跑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世界优秀的男子中跑运动员塞.科相比,我国优秀的男子1 500 m运动员存在的差距主要是在第二、三圈的平均速度上,而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优秀的男子1 500 m运动员在第二、三圈的缓冲时间延长、后蹬时间缩短所造成.  相似文献   

6.
中国残疾人举重队备战世锦赛集训技术攻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残疾人举重集训队,冬训成绩与全国锦标赛、悉尼奥运会冠军的成绩对比,对重点运动员,运动员安排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残疾人举重运动发展迅速,女子某些级别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男子实力差距较大;对于采用"进二退一"的训练安排,经过尝试,证明在当前条件下,此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对影响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进行研究。将我国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的各项水平特征与国际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距;科学系统地提出我国男子十项全能项目的训练方法和建议,这对我国男子十项全能项目的训练和运动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研究法、“BTL-SW-1.2操作思维测试软件”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操作思维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在操作步数和总时间上都优于一般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且在操作步数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同属于技能主导类开放性运动技能项群中优秀男子运动员相比,表现出操作思维步数较少、操作思维速度快的特点;随着年龄增长和训练年限的积累,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操作思维精练程度和敏捷性表现越强;依据全样本测试数据,制订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操作思维的评价标准,经样本内回代检验,能较好地反映武术散打运动员的实际操作思维水平,具有一定的评价效果。结论: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操作思维具有一定的特征,不同于一般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和其他项目优秀男子运动员,且受年龄和训练年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优秀男子链球运动员力量素质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与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对我国 2 1名优秀男子链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进行了研究。筛选出对链球运动成绩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力量素质指标 ,建立了我国优秀男子链球运动员力量素质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 ,并指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为科学诊断链球运动员力量素质发展水平 ,最优地控制力量训练过程 ,提高训练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三维运动分析手段对我国4名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进行研究,深入分析运动员在抓举过程中膝关节角、髋关节角、躯干角和杠铃垂直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的关系,揭示我国4名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11.
优秀举重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秀举重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对中国、台湾地区、土耳其、俄罗斯等优秀男、女举重运动员以及43名高级举重教练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高水平保持阶段四个阶段的年龄特征、训练的主要任务内容、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训练负荷的方法手段等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及时而准确的监控是训练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负荷适当与否,是对某一特定运动员的机能而言的,特定的身体机能只能与特定的运动负荷相适应;科学地把握训练中的运动负荷量和强度,监控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是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保证;根据举重运动的生理、生化特点,选取几个相宜的生化指标,用于监控举重训练负荷,检测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以实现举重训练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亚洲举坛走向,不断提高我国举重水平,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第16届亚运会举重比赛进行了调研。研究表明:有9个队获得奖牌,中国队获8金2银1铜;哈萨克斯坦、朝鲜、韩国、伊朗等举重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举重面临总体实力有所下降,女举优势缩水,优秀运动员伤病困扰,男队成功率低,大级别选手体...  相似文献   

14.
以提高我国国家举重队运动员竞技能力为目的,结合多年国家队执教经历,从宏观的高度,对备战2004年奥运会期间,国家举重队的科技服务和科技攻关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从理论的角度提炼国家举重队科技攻关模式,提出国家举重队多学科联合为奥运服务、为运动队服务的战略思路,为我国奥运军团备战2008年奥运会提供理论意义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巩固我国女子举重运动在世界举坛的优势地位,对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举重比赛进行了多角度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女子举重运动员整体表现优异。比赛中,老运动员发挥稳定,新人表现抢眼;奖牌分步更广,湖南队表现突出。但是,开把过高和试举成功率低影响了运动员的正常发挥;在小级别比赛中,第二次和第三次试举加2kg和3kg占的比例最多,而在大级别比赛中,第二次和第三次试举加3kg和5kg占的比例最多。部分教练员加重方案运用的不够合理,临场指挥有待提高;小级别在世界女子举坛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中大级别优势已不明显,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在举重比赛中,难度战术主要表现在申报第一次试举重量和更改试举重量两个方面.运用难度战术必备要素包括:信息、难度储备、运动员与教练员需具备的品质、战机和运动员的制胜能力.在运用难度战术时,制定计划需要遵循目标导向原则,确定难度需要遵循以我为主原则,更改难度需要遵循策略依存原则.  相似文献   

17.
利用高速摄像系统进行同步动作拍摄,运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的关节点的坐标、速度、相关角度、位移数据进行解析和处理,并和国际优秀男选手技术进行比较,找到差距,提出问题,供教练员、运动员改进技术参考。结果发现:该队员人杠距为7.931cm,超出了查阅文献得到的优秀举重运动员杠铃与队员距离在4-7 cm之间的范围,发力时间比其他优秀队员发力时间短;发力后使杠铃获得上升的最大速度低于其他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水平举重运动员大强度力量练习后,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差异的观察,表明大强度运动后,高水平运动员和一般运动员的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均明显升高,但高水平运动员的血清肌酸激酶活性明显低于一般运动员,且差别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