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产业技术演化的动力机制与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技术是产业活动中应用着的现实技术,是创生和构建人工自然的主要手段。产业活动是创造人工自然或使自然界人工化的过程。产业技术既是创造人工自然的系统,又是人工自然的一部分,是与人工自然一同演化发展,演化的动力源于外内部环境的选择性及人的自觉支配作用,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交促互补推动着产业技术演进,并展现出结构跃迁性、体系更替性、发展非平衡波动性等一些普遍性规律特征。  相似文献   

2.
生态型人工自然——和谐社会的人工自然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工自然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与人类社会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由于人工自然自身特性及外部原因,造成了其异化的不良后果。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克服人工自然其异化后果,应该发展生态型人工自然,并从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对其发展提供保障,惟此才能促进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冷云人工增雨作业,通常是通过向冷云中加入制冷剂或人工冰核,使冷云中产生冰晶,从而达到人工激发降水的目的,也就是利用云的微物理敏感性对自然云系进行较小人为扰动,从而改变云和降水自然演变发展的过程,实现人工增雨。青海省大规模的地面人工增雨和飞机人工增雨对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干旱、增加江河径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在青海省人工增雨工作中常用的催化剂和催化工具,分析了不同设备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人工湿地技术的分类、作用机理及国外湿地技术的发展,通过分析松花江地区的水体污染情况,结合黑龙江省的自然、经济条件,技术实力和污染特征,阐明了利用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进行松花江污水处理的可行性及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生成论的视野中 ,可以获得关于技术自然属性的许多新认识。在属性类别上 ,技术自然属性是一种关系属性 ;在基本含义上 ,技术自然属性是指技术人为性中的非人为性属性 ;在具体表现上 ,技术自然属性是通过人工物与天然物相结合的“物质”和天然内容与人工形式相统一的“关系”(自然规律 )表现出来的。这些新认识对于深入理解技术的辩证本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世界4——技术世界及其结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述技术与技术世界概念的基础上 ,指出了技术世界与人工自然之间的差异 ,分析了实践活动对技术世界发展的决定作用 ,以及技术世界的结构 ,力图确立技术世界的本体论地位。  相似文献   

7.
技术人工物双重属性的技术解释学论纲强调,技术的结构由设计所确定,而技术的功能则由使用所赋予,这就进一步将人们的视野聚焦到生活世界,由此产生的一个困惑是:可持续的到底是技术还是使用?诚然,技术为使用提供的仅仅是“已经在此”的人工物,而使用则将这种“已经在此”的人工物转变为“上手”和“在手”的人工物。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林业普遍存在采育失调的现状,为了切实保护现有森林资源,严格控制采伐量,降低资源消耗,所以必须及时更新采伐迹地造林,积极采取成林抚育技术和人工造林技术,提高造林的效率和质量,确保人工造林经营良性发展。人工造林更新是一项重要、完整、系统的林业工作,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中均要保证工作质量,否则极易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降低林木成活率,甚至会导致林木死亡和造林更新失败。在分析人工造林更新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对强化人工造林更新效率的有益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黄河上游地区大气云水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开发黄河上游大气水资源的可行性1.1 人工增雨技术的历史和国内外现状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产生于1946年,是大气科学的应用技术。美国、前苏联、以色列等国家对人工增雨的机理和有关科学技术进行过长期的研究和试验,其总体水平处在国际前列。 我国是一个贫水国,人均占有水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 1/4,特别是“三北”地区,干旱缺水已成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目前,全国各省(区)都不同规模地开展了人工增雨工作,实施高炮人工增雨的县近千个,拥有高炮(火箭)6000多门,开展飞机人工增雨的省达20多个,全年累…  相似文献   

10.
人工自然的建设在今天有着两个根本性的发展方向,即球内发展方向和宇宙发展方向。两大方向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实质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是阶段性与连续性、基础性与发展性、互动性与互补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大众科技》2010,(11):8-8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近期公布了一种基于水凝胶技术的太阳能发电装置——人工叶。研究人员称,这种水基太阳能电池不但能够和硅基太阳能电池一样产生电力,而且在成本和环境友好性上更具优势,使模拟自然产生电能的设想离现实又近了一步。相关研究发表在《材料化学》杂志网络版上。  相似文献   

12.
王晓冰 《百科知识》2007,(4X):51-52
对于人工生殖技术,美国学者威廉·W·贝克说过这样的话:人工生殖技术“不是对自然生殖过程的革命,而是治愈疾病的手段”。然而,即使我们把人工生殖技术当作一种工具来看待,也可能会具有两面性,工具使用得当,可以为人类带来福音;工具使用不当,可能为人们带来烦恼甚至灾难。  相似文献   

13.
人工湿地系统在我国河流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当前的河流治理中,主要以建立人工湿地为主。因为湿地是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在过去环境的发展过程中,自然湿地的数量已经逐渐减少,为了发展生态环境,国家开始建立人工湿地,以平衡自然界中的生物链。湿地中包含了较为丰富的水文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当前河流污染的问题,并且从经济、生态以及社会中带来了不同的效益。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工湿地如何治理我国河流流域,希望为相关人士的研究起到启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阮光锋 《百科知识》2013,(21):31-32
人类食用苹果、桃子等果实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在发现人工催熟剂之前,果实都是自然成熟,并不需要人工催熟剂催熟。1935年,植物生理学家首次证明,使水果成熟的物质是一种气体——乙烯,正是由于乙烯的存在,果实会慢慢成熟、变甜、变软。但果实中的乙烯并不是人为添加的,而是植物自己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家整体经济建设得到显著提升,这样就加快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在一定功能上存在着局限性,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社会整体不断发展也导致建筑市场整体竞争激烈化,这样就产生了更高的需求,无论是结构上还是功能上和过去相比较要求都略显严格。在建筑施工中人工挖孔桩技术因其自身施工快捷、成本费用不高、同时能够实现多桩一起施工以及整体施工进展较快等特定,被广泛应用在不同的建筑施工项目中。桩体结构的稳定性才能充分地保障建筑整体结构的安全性,降低安全事故的出现。但是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建筑监管以及材料选购不达标等因素,造成我国建筑施工中人工挖孔桩技术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建筑结构整体的可靠性。如下对人工挖孔桩技术的特点、施工质量技术要点以及质量控制措施等几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强化人工挖孔桩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降低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严重化,整体提升建筑施工团队的技能,保障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冯明义 《今日科苑》2010,(16):97-97
道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民的关注,尤其是沥青路面对环境的影响更为突出。文中借鉴了发达国家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先进理念,结合某工程实例,提出了人工湿地在沥青路面环保工程中的应用技术。实践证明,人工湿地具有净化污水与美化景观的环保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罗天强  殷正坤 《科学学研究》2016,34(9):1287-1293
自然规律是随着宇宙的演化而自然生成的,而人类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实现新规律的人工生成。科学实验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和手段,人们能够通过纯化简化实验发现自然界原本存在的自然规律,也能够通过强化激化及特殊实验和技术科学实验人工生成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规律。人工生成新规律,改变了人与规律关系的传统认识,并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中,设定新技术目标、加强实验仪器和设备的研制、加强稀有资源的研究开发与保护、加强技术科学研究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工挖孔桩得到许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认可,确实是一种经济适用的基础形式。结合工作经验,介绍了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9.
人参果是一种在西藏特殊自然生态条件下生长的、可食用的植物,它所含的铁、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但到目前为止人们食用或市场上销售的人参果主要依靠野生采收,这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和人参果原有的自然生境,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为了满足人们生活以及市场对人参果的需求,在美国智梅基金会资助下,自2003年底开始进行了“人参果”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结果初步表明:西藏野生“人参果”可进行人工栽培和扩繁,即可以移栽,也可以利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来繁殖。本文主要阐述了两年多的“人生果”人工栽培试验结果,同时指出该试验还需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栏目策划是有意识、自觉和能动的主体性活动,是编辑主体地位的集中体现,它内在要求超越自然来稿走向人工组稿,在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中充实栏目;自然来稿是栏目策划的客观基础及其不可回避的约束条件;人工组稿是栏目策划的必要补充,它以其前瞻性、可能性、无限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等特点,为编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奠定了坚实的稿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