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孝经》是儒家传统经典十三经之一。《孝经》是在汇集先秦儒家”孝”思想的基础上而完成的。它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孝,如何行孝,以及孝道的重要意义等问题,构成了关于孝道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孝经》不仅开创了中华民族伦理发展史的新纪元,还是先秦儒家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治国方略,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孝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被尊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对“孝”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释,融合了伦理、道德与政治统治秩序,是先秦儒家思想智慧的结晶。今天,传统孝道的内涵已发生了变化,但作为人伦价值的道德观,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3.
《孝经》是儒家学派阐述其孝道思想的一部经典文献。其作者及成书年代历来有所争议。本文从人名称谓不符、思想内容相悖及先秦孝道观发展流变等角度出发,认为《孝经》非曾参所著。  相似文献   

4.
《孝经》乃七十子后学之作,自汉始,《孝经》今古文问题纷如聚讼。其实,《孝经》今古文只是字数、章节稍异,大意本相同。尤其入清代,对二者的分歧作了弥合的努力,主要反映在清世祖顺治皇帝作《御注孝经》和《四库全书》的编纂上。  相似文献   

5.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的名著,也是一部为人处世的百科全书。《颜氏家训》中所包含的家庭伦理思想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协调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为内容,以维护家庭稳定为目的,是对儒家传统人伦思想的继承与发扬。《颜氏家训》中的家庭伦理思想,能为当代家庭伦理文化的构建提供多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孝经》作为辑录中华民族伦理文化的典范文本,在古代社会承载着维护统治、教化民心的作用,这两种作用是互为存在的,具体又通过国家机构和宗法家庭来加以体现。孝道的内涵与外延,由其作者与成书的时代所决定,其特有的结构和意蕴从一开始就赢得统治者的青睐。考察历代统治者对《孝经》的态度,可以看出孝道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定位与变迁,而中华民族伦理的生成与发展,从此亦脉络可寻。新中国成立后,对《孝经》的认识与态度屡有更迭,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这部典籍,批判地加以继承,接续了中国共产党借鉴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传统,让我党自成立以来所遵循的路线、方针和宗旨,能够继续不断地提升孝道的伦理核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用,使其能够契合国家的发展方向,引领人民弘扬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迈步走向幸福高地。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社会特定的自然、人环境下,本是规范家族内部行为的孝跃升为维护专制统治的政治理论武器。集中体现孝治思想的儒家作——《孝经》,成为历代的治国经典。本从《孝经》所指导的行为实践和所升华的核心价值两个层面,分析其如何有效发挥作用,进而成为稳固王权主义的坚强基石。  相似文献   

8.
史书有载,唐玄宗曾以帝王之尊为儒释道三家各注释一部经典,即《御注孝经》《御注金刚经》和《御注道德经》,我们统称为《唐玄宗御注三经》。其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碑刻分别是西安碑林的《石台孝经》(刻于公元745年)、河北易县龙兴观的《唐玄宗御注道德经幢》(刻于公元738年)、北京房山云居寺的《御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刻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御注三经》碑刻在版本和内容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9.
儒家所积极倡导的“孝文化”确立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对中国人的伦理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从哲学视角重新审视《孝经》,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古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分析《孝经》中“天”与孝道相联系的观点,厘清“天人合一”思想在先秦儒家天道观基础上的发展轨迹,理顺“天”与“人”相交的思想脉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孝经》作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蕴含的孝道精神不仅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而且"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也依然适用。但是在《孝经》中,除去父母之孝,还包括君臣之孝,国家之孝,所谓"孝"之思想蕴含众多。  相似文献   

11.
陈澧早年秉承乾嘉考据之学,中年以后治学会通汉宋、以回归孔孟为旨归,力致于通经致用。他的《孝经》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东塾读书记.孝经》及《孝经纪事》两文中,具体表现为《孝经》为道之根源、六艺之总会;《孟子》与《孝经》多所发明;孔子为《孝经》之作者;《孝经郑注》的作者为郑玄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目前传世最早的《古孝经》是北宋司马光《古孝经指解》本。南宋以来凡谈《古孝经》都依本于此。清鲍廷博甚至将“指解本”经提出来,冠以《宋本古孝经》之名以与日本传《古孝经孔传》一并行世,《四库全书》也照此收录。令人还用传世“指解本”与日本传《古孝经》相比较,从而得出“日本传本比‘指解本’时代更早、内容也更可靠”的结论。本历考司马光《指解》的经本渊源及其流传、演变等情况,井汪以大足石刻《古孝经》,认为司马光《指解》传至南宋宁宗时,被人与范祖禹《古孝经说》、唐玄宗《今孝经注》合并,合编时对《古孝经》进行大肆改篡,使“古”原貌尽失,并造成误注为经(《谏诤》章“言之不通也”)的现象。后人用传世“指解本”作今、古《孝经》比较、特别是用来进行后出《古孝经孔传》真伪研究,是非常靠不住的。  相似文献   

13.
《乐记》、《乐论》是中国传统儒家音乐思想的代表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礼乐教化”的认识上,这两本书无疑具有经典意义的。儒家音乐美学由孔子发端。他极为重视音乐的人文精神和政治伦理功能,提出了“事君”、“事父”和“尽善尽美”的音乐美学思想。孔子奠定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后经公孙尼(公元前五世纪)作《乐记》、荀子作《乐论》而形成极完整成熟的儒家音乐思想体系。儒家的音乐美学基  相似文献   

14.
汉代盛行“《春秋》与《孝经》相表里”的观念,这一观念的流行实与西汉董仲舒对这两部典籍内在义理的解释有关。过往的研究者多认识到董仲舒与河间献王对话的《五行对》是解释《孝经》的重要篇章,但除此之外,《为人者天》《立元神》亦堪称是两篇“《孝经传》”,其中对儒家的德政教化思想做了精彩阐发。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也贯注于他对《孝经》的理解中,以此为基础,他对于当时所争议的尧舜禅让、汤武放伐之间的冲突做了有效的调和,为汉家政治合法性做了论证。他以《孝经》的“博爱”贯通《春秋》和《孝经》之义,对儒家仁学做了进一步发展。但其以五行思想为基础提出的“圣人之行,莫贵于忠”,不仅歪曲了《孝经》“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而且其形上化色彩使得忠君思想也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孝的真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作用 ?戢斗勇先生的《儒家经济伦理精华》一书(2 0 0 0年 1 2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做了有益的探索。这本书是广东省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 ,针对儒家思想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和迈向现代化的条件下有无价值的热点问题 ,提出将儒家传统的经济伦理思想进行转型和改造 ,实现价值重构和规范创新 ,建立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道德新体系。《儒家经济伦理精华》是一本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儒家经济和伦理思想的专著。全书共分十部分 ,前五部分提出儒家经济伦理的概念和内容 ,…  相似文献   

16.
唐玄宗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在开元、天宝年间两度颁行御注《孝经》。他以皇帝之尊,亲自注解《孝经),以“御注”形式出现,这是空前绝后的事。它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伦理对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韦努蒂的求异翻译伦理提倡保护弱势文化,尊重差异,追求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但是只有通过合适的方法翻译差异才能实现这一伦理态度。辜鸿铭的《大学》译文采取化同的方式,以退为进,利用注释、归化等手段将西方读者的可接受性作为主要考量,使中国传统儒家经典文化在西方的广泛传播与接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文汇》2006,(9):12-12
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2004年和2005年在香港和北京举办了两届。2004年,有人编纂了一套“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包括了从《诗经》、《孝经》到王阳明《传习录》在内的19部儒家经典,专供3至12岁的孩子朗读背诵。在有关方面的推动下,“读经”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据称,中国目前仅儿童就有800多万人参加“读经”,且有不断扩大之势。  相似文献   

19.
《孝经》的研究至魏晋六朝时期趋于全面繁荣,其主要特点有三:一、帝王研究《孝经》的第一次兴起;二、出现(孝经》百家注;三、《孝经》研究出现郑学和王学,南学和北学的区分。  相似文献   

20.
美国经典女作家凯特·肖邦(1850—1904)的代表作《觉醒》一般被视为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部分学者认为,女主人公爱德娜对婚姻的叛逆体现了女性的觉醒。从儒家婚姻观视角审视爱德娜,实情并非如此。她的行为与儒家婚姻观背道而驰,最终婚姻破裂,殒身大海;而拉蒂诺尔夫人与凯特·肖邦本人与儒家婚姻观相契合,因此婚姻幸福,值得效仿。本研究旨在对现代女性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成为贤妻良母、维护家庭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