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中国,特殊教育的对象为智障儿童、聋哑儿童、盲童及其他身心缺陷的儿童。智障儿童是特殊儿童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在智障儿童的教育中,音乐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多数智障儿童对各类音乐并不排斥,甚至比正常儿童更加喜欢音乐,因此通过音乐激发智障儿童的情感,促进他们智力与情感的发展,已经成了特殊教育领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课作为一门艺术类科学,在对智障儿童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多样化的音乐课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全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奥尔夫教学法作为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目前在国内被广泛应用到对智障儿童的音乐教学中,赋予音乐教学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简述奥尔夫教学法对智障儿童在音乐教学中所产生的有效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净化人的心灵、提高品行修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中蕴含着德育 儿童期是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阶段。在这个时期,让学生多参加各种情绪性的音乐活动,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教育能拨动儿童心中的琴弦,使他们在美的熏陶和享受中,产生强烈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由德国音乐家奥尔夫创立,经过发展和普及,在各教育体系中应用广泛。智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智障儿童康复过程中,应用奥尔夫音乐之律动教学法,对其有积极性的影响。简要分析奥尔夫音乐律动教学的特点,展开其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运用探讨。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能够慰藉心灵,引发共鸣,它对于智障儿童的智力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智障儿童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认识和感受,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领悟音乐的含义,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感受心灵的温暖。因此,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和研究音乐教育,优化音乐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广大教师对音乐教学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鲁媛菊 《小学生》2013,(5):39-39
音乐教育在培养人的感性能力、疏导人的情绪、宣泄人的情感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教育。通过音乐教育使儿童能够欣赏不同的音乐,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所以说,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要注重对儿童良好性格的培养。一、音乐教育对培养儿童良好性格的意义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教育。通过音乐教育使小学生能够欣赏不同的音乐,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通过学唱和演唱积极健康的歌曲,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先培养人。”音乐教育应是德育与美育并重的教育。音乐教育是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它让学生在乐声的熏陶下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初步养成健康的审美观;同时,音乐教育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净化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因此,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充分利用声音艺术使儿童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和熏陶,寓教于情感、情趣、娱乐中,使儿童在情趣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得以真善美的升华。一、以审美为核心,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乐曲的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8.
高师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文化知识学科,它应能给予学生以艺术的陶冶和审美的享受。通过音乐的感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它能使学生在品德、智力、性情、情趣等方面产生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这就是音乐教育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茅海英 《家教世界》2014,(22):45-46
正陈鹤琴曾经说过: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将旋律、节奏、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于优美的音乐声中,拔动幼儿心灵的琴弦,使他们产生丰富的体验,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如何把握音乐教材及音乐教育的特点,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来发展幼儿,便成了我们幼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一、感音乐之美——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引导幼儿触摸音乐  相似文献   

10.
王晓凤 《甘肃教育》2014,(23):116-116
正不同程度的智障儿童在某些心理及行为方面,如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学习方面、社会适应方面等存在较多典型的同一性特征。由此,德国的卡尔·奥尔夫吸取《体态律动学说》的精髓,提出节奏第一、音乐和动作结合的观点,创建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节奏和旋律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培养和训练智障学生节奏感是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智障学生学习音乐基本技能、技巧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2.
黄燕 《文教资料》2010,(33):102-103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它在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小学音乐是感知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培养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及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使儿童的听觉和发声器官得到良好的发展,并使儿童的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个性也都有所发展,所以音乐教育既能陶冶性情、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儿童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儿童天生都应该是一个音乐家,每个儿童都喜欢在音乐中游弋。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相反,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失落了"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的创造特质,却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教学半径,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创新的意识和热情受到极大的抑制。  相似文献   

15.
<正>培智儿童由于思维能力方面的缺陷,在情感的接受和表达方面不同于正常儿童,他们内心不太愿意相信别人,情感的表达上缺乏逻辑,心灵之门大部分时间处于紧闭状态,但是音乐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可以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这个世界的满满爱意,用音乐之钥打开心灵的大门,正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一、激发兴趣,传递情感(一)运用听觉教学,体验音乐情感。音乐是听觉艺术。虽然智障生有智力、生理等缺陷,但其  相似文献   

16.
律动在欣赏教学运用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情感的形式,它以心灵的律动美化情感,唤起人类那自然而纯真的感动。音乐,之于儿童,它所带来的愉悦感也甚于其他任何艺术。美国儿童音乐教育学心理学学者詹姆斯·默塞尔认为欣赏就是怀着由衷的欣喜热爱的情绪去自动追求,从音乐中获取自我满足、自我发展。他认为,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也有专家认为音乐欣赏是通过让儿童感受音乐情绪、情感的变化,领会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及速度、力度等音乐手段与情绪的关系,培养音乐欣赏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其审美、鉴赏音乐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吸收和享受音乐。由此可见,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有着启迪儿童心  相似文献   

17.
祖国的未来以及发展关键是要看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在这些"花朵"中存在着一小部分的智障儿童,进而摆在眼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对这一部分儿童的文化知识、生活常识等方面的传授存在着很大的阻碍。这一部分的儿童他们不能够正常地理解、消化与吸收,甚至连最简单的理解都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大多数的智障儿童对于音乐都非常的敏感,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他们的神经,对于帮助他们感知外界事物起着巨大的作用。本文浅析音乐教育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应用,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阐述,探究适合智障儿童全面发展的音乐课程,从另一个角度来更好地教育智障儿童。  相似文献   

18.
常言道:“言之不足则诗之,诗之不足则歌之……”音乐是对人类情感抒发和高尚情操陶冶的一种有效方式,音乐似一副调味剂,它能使人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魅力和色彩。音乐在某种意义上讲属于素质,若要提高其素质,塑造完美人生,同样也离不开教育,在现代教学中,音乐教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正如达尔克洛兹说的:“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  相似文献   

20.
音乐可以慰藉人的心灵,引起人的共鸣,它对智障儿童的智力开发有明显的作用。本文从智障儿童的主要特征以及音乐对智障儿童的作用谈起,介绍了几种教学方法,并进一步就如何通过音乐引导、教育智障儿童进行了具体分析,旨在说明音乐对智障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呼吁广大教师重视音乐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