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及网络成瘾量表对226名高中生测量。结果发现父母亲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在性别上有显著的差异;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母亲惩罚严厉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父母亲过分干涉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相关;心理健康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相关。回归分析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及心理健康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的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92):154-15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大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陕西某高校41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父母教养方式、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存在专业差异(t=0.221,P<0.001;t=0.136,P<0.05);2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存在生源地差异(t=0.308,P<0.001);3父母教养方式、生活满意度存在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差异(t=0.138,P<0.05;t=0.180,P<0.01);4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r=0.216,P<0.01)和心理健康(r=0.386,P<0.01)有很大影响。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中生自尊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305名普通高中生进行测验。结果:(1)不同性别、年级的高中生自尊水平没有显著差异;(2)不同自尊水平组的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高中生自尊发展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部分因子有显著的相关。结论:高中生自尊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陈晓露 《考试周刊》2015,(8):166-167
本文主要了解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及二者相关程度,为父母教养子女提供有效依据和指导。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某流动人口子女学校36年级的262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级与是否是独生子女之间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与性别之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自尊水平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偏爱与自尊呈正相关。流动儿童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应该重视儿童的自尊需要,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关注和支持孩子。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郑州市的47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中学生体育锻炼在性别和学业阶段存在显著性差异;(2)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学业阶段和是否独生存在显著性差异;(3)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与中学生体育锻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1)不同学业阶段的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与父母教养方式上均存在差异;不同性别的中学生体育锻炼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优于女生;父母教养方式在独生和非独生子女中存在显著差异,且独生子女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温暖;(2)父母教养方式与体育锻炼存在相关关系,其中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对体育锻炼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高速转型期的剧烈竞争、多元文化冲击下的广东高中生,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以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田家炳中学1294名同学为调查对象,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分别就心理健康各因子异常人数及发生率、性别、年级、家庭气氛与父母教养方式等方面做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适应不良异常因子的发生率最高,总体上69.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性别、年级、家庭气氛与父母教养方式上有些因子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探讨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来寻找并确定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警示点、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着力点以及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合力点。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396名大学新生作为被试,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PBI)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新生在父母教养方式的"父亲控制""母亲关爱"和"母亲鼓励"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母亲关爱""母亲鼓励"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母亲控制"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预测作用。有鉴于此,实践中可以通过父母教养方式有效预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自卑感的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自卑感量表(FIS)对昆明市某中学303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中生自卑感在性别、家庭教养方式上有显著差异;自卑感量表中自信维度受父亲文化程度影响;自卑感水平在家庭教养方式上主效应显著,与年级不存在交互作用;相关分析显示,家庭教养方式与自卑感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了解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以及二者相关程度,为父母教养子女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指导。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某流动人口子女学校3-6年级的262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年级与是否独生子女之间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年级与性别之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3)自尊水平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偏爱与自尊呈正相关。结论:流动儿童的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应该重视儿童的自尊需要,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来关注和支持孩子。  相似文献   

10.
李春英 《成人教育》2012,32(1):68-69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某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测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取的大学生样本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并无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是家庭环境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257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探索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存在显著相关,其中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情感温暖理解因子越高,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就越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相关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提升,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两个评价量表,本文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一至三年级156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性,高校应采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人数与日俱增。本文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出国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出国班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良好;年级差异性显著;与普通高中生相比,学习焦虑差异性显著;心理健康状况与人际关系、学习压力、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特殊的学校教育、日趋成熟的自身因素及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都会促进出国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对151名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以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与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进行测查,得出以下结果:1.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父母文化程度上没有显著差异。2.时间管理倾向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3.父母教养方式与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情感温暖与理解等教养方式与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正相关,父母拒绝等教养方式与时间管理倾向存在负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维吾尔族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逆反心理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289名就读于西藏自治区的初中生进行了测试,考察西藏初中生逆反心理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1)西藏初中生逆反心理水平总体较低;(2)西藏初中生逆反心理在性别、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3)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在限选的情绪反应及抑制外来影响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父亲严厉惩罚、母亲拒绝否认、母亲严厉惩罚在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各维度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父亲严厉惩罚正向预测初中生逆反心理,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负向预测初中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6.
任建平 《教师》2023,(8):12-14
文章作者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重庆市城郊结合部中小学三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以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对32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SPSS 19.0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在多数心理健康影响因子的得分上高于城市中小学生,父母文化程度、职业以及教养方式的民主性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正相关,家庭环境中家庭支持、情感直接表达、娱乐以及组织结构等影响因子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负相关,家庭环境中矛盾、掌控等影响因子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正相关,可见重庆市城郊结合部的中小学生家庭环境因素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量表》,对某幼专249名新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学校适应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幼专新生在总体上感受到较多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教养方式各个维度及总分在生源地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幼专新生的适应情况总体良好,情绪状态适应与交往适应要好于生活适应和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得分最低,学校适应各个维度在生源地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学校适应总体情况及各维度与父亲偏爱被试、母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消极的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这一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更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评量表》为测量工具对遵义市的3所中学的初一、初二全体学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总体上,遵义市初一、初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分检出率为4_2%,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也比较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学习焦虑,表明遵义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学习焦虑问题突出;在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研究中,遵义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性别、单亲与否、是否独生、父母教养方式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探明高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及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该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渭南市两所中学共抽取855人进行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的施测,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高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且个体间差异较大;(2)不同性别、不同学校类型、不同生源地及是否独生子的高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差异显著,而不同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3)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高分组和低分组的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在多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4)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维度和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维度正向预测一般自我效能感,且联合解释变异量达9.9%。  相似文献   

20.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艾森克(儿童)人格问卷(EPQ)对250名初一、初二学生进行调查,目的在于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及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显著;(3)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人格特征相关显著,并且能有效预测个体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