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学习目标的设置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通过对新旧课程条件下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和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显示: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未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学生,高中学生注重合作和业绩学习的重要性;成就目标定向和新课程改革可以有效地预测高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突飞猛进的阶段,关注这一阶段人的成长,对整个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较多,其中包括目标选择及应对能力,而自主学习水平则全面体现着学生对学习目标的选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新课程背景下我县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事实依据,本研究采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快乐感量表对我市苍南中学、龙港二高和职业中专445名高中生进行测评。结果表明,我市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其中重点高中的学生最高;正性情感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主观幸福感不存在专业差异;独生子女学生在学校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上高于非独生子女;高中生对学业成绩越满意幸福感越强;家庭经济条件对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培养创造性人才是一项繁复的系统工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与创造性人格的关键环节。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创新应关注学生学习自由度、幸福感、策略性、体验性等四个方面的缺失。课堂教学中必须扩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提升学生学习的幸福感,重视学生学习的策略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作者旨在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关系,具体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350名湖南省衡阳地区包括南华大学、衡阳师范学院在内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学习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学习倦怠总分、"情绪低落"、"成就感低"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可见学习倦怠总分、"情绪低落"、"成就感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910名从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的《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普遍偏低,且存在学校类型、年级的差异,非重点学校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更低;高二、初二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最低。(2)影响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因素是学习体验和现有学习成绩,其中,前者作用更大。(3)影响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间接因素是社会压力和希望学习成绩,它们通过学习体验或现有学习成绩间接作用于学习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邢星  皮飞鹏  李畅 《考试周刊》2009,(2):204-206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条件下,中学物理教师要成为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负者、自主探究的引导者、形成自主学习策略的指导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及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咨询者。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考察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并比较不同类型初中生在学习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被调查初中生的学习主观幸福感普遍较低;(2)在学习主观幸福感的某一个维度甚至所有维度上,男生与女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住校生与走读生、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父母亲文化程度不同初中生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统计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前,主观幸福感已经成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哈尔滨三所中学的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测试,运用t检验、F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男生,重点中学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一般中学学生,男生的学习压力明显大于女生,重点中学学生的学习压力明显大于一般中学学生,重点中学学生体会到的主观支持明显高于一般中学学生,男生的自责心理明显重于女生,不同年级的高中生在主观幸福感、学习压力、主观支持和自责方面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学习压力、自责、解决问题、主观支持四因素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湖南省几所高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不同性别、专业及母亲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的幸福感具有显著的影响。女生及文科学生的幸福感要相对高于男生及理科学生,同时母亲受教育程度越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就越高。  相似文献   

11.
主观幸福感对中小学教师教研、学习、生活等方面有很大作用,从东方教育时报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及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影响因素方面来阐述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2.
自主学习是在不同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强调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能否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能否善于发挥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要求。在语新课改实施中,特别强调着眼于对学生潜能的唤醒、激发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应该把握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幸福课堂的实施要求教师在课堂内课堂外都起到引领者的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性交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自我体验和合作学习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和幸福感。而作为课堂重要延伸和补充部分的作业,它的完成是否能让学生体验到幸福感也是一堂幸福课的重要评判标准。目前传统的作业布置存在着一些弊端,因此尝试试行开放式作业是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使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和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对福建省农村322名留守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并研究其对学习倦怠的影响。结果: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中学生,留守女生的学业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留守男生,独生子女的家庭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喜欢上学的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满意度、友谊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学业满意度以及总体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不喜欢上学的留守中学生。相关分析表明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习倦怠呈显著的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可以显著的负向预测学习倦怠。结论:提升留守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可以有效降低其学习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运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四川师范大学320名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测量,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进一步探求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呈中等偏上水平。(2)在对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调查上,男大学生在体育锻炼强度、时间、频率三个维度上都显著高于女大学生。(3)体育锻炼等级与主观幸福感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锻炼等级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且中等体育锻炼量时,主观幸福感最高。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上海市示范性高中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对高三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做初步探查。结果表明:示范性高中高三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属于中等略偏下水平,学业成绩对高三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较大,高三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与学校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重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重点高中45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重点高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家庭满意和正性情感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整体满意、环境满意、学业满意、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除了自由满意外,在总体幸福感及各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经常锻炼身体的学生与没有经常锻炼身体的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考察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量表法对福建省五所高校的634名体育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技能学习中的整体情感体验趋向幸福但强度不佳;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男生,专业情感体验城市生源的显著高于农村生源的,大三、大四学生专业运动技能学习体验显著高于大一学生;人际交往、学校自然环境、社会比较、教师模范作用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人际交往的影响力最大。  相似文献   

19.
在调查的基础上,从班级生态理论的视角,采用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系统构建了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发现:高中生的抱负水平、志向水平、学习满意度和班级学风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影响;学习满意度在教师满意度、班级学风、抱负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这些结果为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培养及其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课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是新课程条件下对教学设计的新要求:在自主学习目标上,应注重学生的自主设计及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设计;在自主学习条件上,应注重自主学习权利、时间及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在自主学习内容上,应注重自主学习生活性、主体性、人本性的设计;在自主学习方式上,应注重自主学习组织形式和学习形式的设计;在自主学习流程上,应注重以自主活动为过程的设计;在自主学习策略上,应注重自我管理、互动合作及学习资源利用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