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五种猛禽的食性食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种猛禽——领角、燕隼、省鹰、松雀鹰和草均具有捕食农田害鼠的习性,但各自对不同种类的鼠类的嗜食程度不同。领角喜食小家鼠和板齿鼠,不喜食褐家鼠;燕隼喜食板齿鼠、黄毛鼠和褐家鼠.不喜食小家鼠;雀鹰对褐家鼠的嗜食性对比于平均食量的差异并不显著;松雀鹰极喜食小家鼠和板齿鼠,不食褐家鼠.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稻区鼠类群落结构及演替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5~1993年进行了鼠类群落组成、种间关系及群落演券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稻区的鼠类数量组成以小家鼠、黄毛鼠和板齿鼠为主,可划分两类群落类型.其鼠类数量组成均有极显著的季节波动,板齿鼠和黄毛鼠的生物g在A群落及B群落中均占绝大部分.板齿鼠与黄毛鼠的食性、栖息空间及活动节律相近.种间竞争较大.由于化学灭鼠及农田作物布局的改变.导致鼠类群落组成发生了显著的变动.  相似文献   

3.
褐家鼠种群生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广东省境内褐家鼠2个自然种群的生态特征分析,发现褐家鼠分成5个年龄组别.除幼年鼠组外,其它年龄组的体重,秋季高于冬季.成年Ⅰ、成年Ⅱ和老年组是褐家鼠的主要繁殖群体.秋季的种群繁殖力明显高于冬季.秋季的种群,雌性鼠多,雄性鼠少;冬季的种群则雌性鼠少,雄性鼠多  相似文献   

4.
鼠类的生态对策及鼠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种的鼠类,它们在外形、生活习性以及数量上都不相同,危害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对农牧业和人类健康危害大的约有70种.如黑线姬鼠、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板齿鼠、社鼠、黄毛鼠、大仓鼠、大沙鼠、布氏田鼠、中华鼢鼠、达乌尔黄鼠等。人们很早以来一直在与鼠类进行着斗争,并曾开展过规模巨大的防治活动,迫切希望消灭这类有害动物。但是,鼠类并没有从地球上消失,在某些地区反而随着人类社会的繁荣而变得更加兴旺。为什么人类敌害之一的鼠类屡灭不绝,而珍贵稀有的动物却日益减少?原来,自然界生存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混合损失模型法研究了珠江三角州稻作区农田害鼠的复合防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鼠类对水稻的危害程度不同,板齿鼠对水稻的危害最大.其次为黄毛鼠,小家鼠对水稻的危害较小.防治适期各种害鼠的种群密度与当季水稻的产量损失率呈多元钱性相关.并建立了害鼠复合防治指标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采用铗日法,笔者对南充市高坪区金城山的住宅区、河谷、农田、和林区四类生境中的小型兽类种类组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金城山共有啮齿目的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针毛鼠(Niviventer fulvescens)、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大足鼠(Rattus nitidus)、小家鼠(Mus musculus);食虫目的微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和云南鼩鼱(Sorex excelsus)和翼手目的扁颅蝠(Tylonycteris pachypus)及东亚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12种小型兽类.种类组成呈现小泡巨鼠为主,黄胸鼠和褐家鼠为次,其他种类较少的格局.种类组成在不同的生境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农田黄毛鼠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7~1990年和1992~1993年虎门镇农田调查的数据为依据.全面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黄毛鼠种群动态的基本特征,包括性比、年龄组成、繁殖强度等.同时,研究了种群季节迁移和季节变化.研究表明.黄毛鼠种群每年有两个繁殖高峰期和一个数量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黄毛鼠种群数量中短期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数量化理论建立了黄毛鼠种群的中短期预测模型.模型中选择了7类生态因子.包括繁殖指数、降雨量、相对湿度、平均温度、农时、作物换茬和季节变化.并建立了预测方法.分别对1987~1989年和1992~1993年的黄毛鼠发生量进行了预测,模型的准确度达70%以上.同时.也分析了农田生态因子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依据珠江三角洲稻作区3种主要害鼠黄毛鼠、板齿鼠和小家鼠的捕获单及造成水稻产量损失串(y)建立的多元钱性回归方程,利用3个鼠种的捕获串在回归方程中相应的系数计算等量损害指标.并确定板齿鼠作为标准鼠种,对原始数据进行二次处理,相应建立了当量密度(x)与y的相互关系模型;并计算出了不同水稻产量和不同灭鼠效果条件下的复合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0.
海南南湾保护区社鼠种群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1995年在海南南湾半岛进行了鼠类群落调查。社鼠(Ratusniviventer)为该调查区域的优势种。研究发现:不同生境即居民住宅区、山脚旅游区、山地自然植被区的上夹率分别为0,3.5%,4.2%,说明社鼠是较为典型的林地鼠种;社鼠分布密度随着猕猴栖息地植被质量发生变化,栖息地植被好,社鼠分布密度高,反之,则低;社鼠各季捕获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性别、同年龄组社鼠的肥满度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南湾社鼠与南湾猕猴之间存在一定的生态位重叠;季节变化对南湾社鼠种群的影响不大;南湾社鼠与内陆社鼠种群比较所存在的差异,主要与该区气候的热带特点导致食物条件变化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1.
在老式禽场持续20个月的研究显示:①单纯采用敌鼠钠盐毒饵的化学控制方法,害鼠咬袋率超过20%;②单纯采用溴敌隆毒饵的化学控制方法,害鼠咬袋率低于20%但高于10%;③以溴敌隆毒饵化学控制为主的综合控制,害鼠咬袋率在多数月份里低于10%。以上三种情况下咬袋率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或高度统计意义。对于某些禽场的鼠情调查和监测,害鼠咬袋率是一种有参考价值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2.
对由马尾松演替成的次生林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物种重要值进行调查分析。初步探讨此群落乔木树种的演替趋势,该林分群落多样性Simp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达0.8935和2.5036,显示该群落是相对稳定性较大的群落。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群落重要值分析表明马尾松和青冈是该群落的主要优势种。群落演替趋势说明,种质资源和土壤条件是影响该林分演替趋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华侨农场是新中国特定时期集中安置归难侨的特殊政策的产物,要彻底解决当前华侨农场的发展问题也必然要倚重政策的调控。只有深化体制改革和适时的制度安排,才能消除影响华侨农场发展的各种体制性障碍,推进农场社区化转型,实现区域社会的同步发展。以厦门竹坝华侨农场为个案,考察华侨农场自身贯彻推行特定政策的运作模式及其效果,以期正确理解当前华侨农场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其发展方向,为后续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提供某种参考,使华侨农场尽快融入社区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东昌湖轮虫群落结构及种群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昌湖轮虫群落结构、种群分布和丰度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湖区共检出8种轮虫,隶属于5属,其中优势种群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和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平均丰度为618ind./L。轮虫的种群分布及生物多样性在东昌湖三个湖区因污染程度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表明,凤阳县玉米田苗期常见有害生物有6科6种,害虫天敌有4科4种,其中麦二叉蚜和黄呆蓟马为主要害虫;龟纹瓢虫是害虫的重要天敌,对控制害虫的种群增长作用明显。其次,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越大,稳定性指数亦越大,5月下旬是群落抵抗外界干扰和恢复原状态的最佳时期。通过数学分析得知,麦二叉蚜和黄呆蓟马呈聚集分布时,常见天敌在田间水平分布格局也为聚集分布,从而提高了对害虫的综合控制作用。通过建立黄呆蓟马、龟纹瓢虫种群增长模型,揭示其种群消长与时间变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栲树群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栲树群落8个样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对该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栲树并落中有维管植物51科67属98种(含变种);属的地理成分复杂,以热带成分为主,温带成分只占较少比例;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标在群落各样地间均有一定的差异;在群落垂直结构中,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最大,乔木层次之,草本层最小。  相似文献   

17.
稻田主要节肢类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稻田主要节肢类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多样性,及其与稻飞虱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以及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天敌群落的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化学农药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群落多样性。天敌群落的多样性与稻飞虱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多样性高的节肢类捕食性天敌群落能抑制稻飞虱的大发生。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鹿回头岸礁造礁石珊瑚群落结构动态的研究,讨论了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格局.作者认为,由于结构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都取决于群落更基本的特征,二者之间并没有简单的必然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