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青年科技》2006,(12):6-23
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与创新,是当代文化建构的重要体现,直接关系21世纪人类社会和文化建设的发展。本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以“当代文化中的艺术与科学”为主题,旨在通过国际国内艺术与科学前沿探索的展示、艺术与科学在当代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艺术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艺术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本期刊登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艺术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本期刊登的是著名教育家、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强教授的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艺术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艺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本期刊登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重点著作编辑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马俊华编审和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秘书长兼学术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方建勋研究员的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艺术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艺术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本期刊登的是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西泠印社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江吟先生的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艺术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本期刊登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和材料科学家、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的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艺术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本期刊登的是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晋鸥先生的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艺术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本期刊登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重点著作编辑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马俊华编审和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秘书长兼学术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方建勋研究员的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艺术     
严谨的科学与浪漫的艺术之间似乎相隔甚远。然而,科学研究需要有灵感,很多人的灵感来源于艺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成就了很多科学大家。  相似文献   

13.
艺术与科学存在着内在、深入的联系,但艺术或科学都所具有其的独特特质。在相对独立的艺术与科学之间,人文精神是协调两者的线索,并不是混合两者的搅拌器。艺术与科学不是绝对独立的两条平行线,而应该是人类文明文化发展运动过程中统一着的两个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艺术     
<正> 科学与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两大主要形态,长久以来被看作是不同的两大领域,但在今天,世界上许多科学家认识到,科学的创造发明,离不开艺术的情感和艺术的思维,离不开人文主义的关怀精神,所以又回过头来呼唤艺术与科学的互动和结合。艺术与科学的直接对话,在世界上正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它们是人类整体文化的两朵奇葩,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不同手段,是具有不同规律但又紧密相关的两个领域。科学与艺术自古以来就是融合的。经过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科学与艺术又逐渐走向融合。对于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李政道博士一直有一个基本思  相似文献   

16.
浅探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娟 《科教文汇》2008,(3):177-178
本文着重探讨并分析艺术与科学发展的关系。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及如何实现科学与艺术的和谐发展。设计是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第三条道路,本文浅探了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及其怎样、如何使二者之间更好的进行整和。并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做出了一个很乐观的预计和推断设计终将走向艺术与科学结合之路,相信不久的将来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成果之花将在设计中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璀璨艳美。  相似文献   

17.
李响 《今日科苑》2020,(2):81-85,94
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是科学文化研究中一个被广泛探讨的话题。本文总结了这一领域部分相关成果,并指出了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技术专家等几种不同近路研究各自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三种新型研究进路的特点,并总结了它们对篆刻艺术的影响。以篆刻艺术为例,描述了了不同阶层的艺术家对化学洗剂、图形软件和网络工具等几种现代技术的使用情况,并针对现代技术对篆刻艺术的影响提出了艺术家、社会学家、文化研究等新型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幅画,了解这幅画,才知道科学与艺术融合如此紧密,以至一位科学巨匠与一位艺术大师灵犀相通,一见如故,由相识、相知进而对科学与艺术观点不谋而合,便生出这惊世的艺术杰作——“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已故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绘画艺术大师李可染教授1986年专门为其老友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艺术     
正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详见2016年8月综合刊邀请函)本次活动陆续收到两院院士、大学校长和知名学者的来信来稿,经《科学中国人》编委会与西泠印社出版社专家共同研究,先在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艺术     
<正>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详见2016年8月综合刊邀请函)本次活动陆续收到两院院士、大学校长和知名学者的来信来稿,经《科学中国人》编委会与西泠印社出版社专家共同研究,先在《科学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