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并且是一项艺术性极强的实践活动,它的结尾应当是一个能供学生思考、探索、联想、创造的"省略号",而不应该是学生得之即不顾其他的"句号"。换言之,课堂教学的结尾留给学生的印象,不应该是"讲完了,大家只要掌握了上面讲的内容就行了",而应该...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结尾是其课堂教学的收口工作,是对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及解题方法的浓缩。好的课堂教学结尾能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知识,并能起到激发、开拓学生思维的作用。一、结尾的作用课末的“结尾”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教学中可能如下作用:回.回顾。即对所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和方法的回顾。能使学生对一堂课的内容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印象,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2.概括。即把所学内容的本质特性总括归纳起来,使学生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3.整理。“结尾”的巧妙之处在于整理,理…  相似文献   

3.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有良好的开头,而且还要有完美的结尾。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应该是一个能激励学生思考、探索、想象、联想、创造的“省略号”,而不应该是“到此止步”的“句号”。在此,笔者就自身的教学实践及切身体会,谈一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运用“省略号”的几种类型及其功能。一、自我揣摩,触发情感共鸣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完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顺势在课尾巧妙地设置情感悬念以弹拨学生情感之弦,触发情感共鸣,使之情动于衷。如教完《泊船瓜州》后,教师趁学生沉浸在王安石望月思乡的绵绵愁绪中,饱含深情地吟诵起王…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执教《月球之谜》一课时,有学生问:“文中第六段之后,用了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是否也可作为一个自然段呢?”关于这个省略号,《教师教学用书》解释:“第七自然段只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省略号。他表示文中的列举并没有穷尽……另外,省略号也使文章结尾具有了开放性……”如果照书上原文直接叙述,学生理解起来势必产生一定的困难,对此,笔者并未正面作答,而是故意将问题交给学生,让其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并将得出的结论予以归纳整理之后再来讲解。通过一段时间的讨论,绝大多数同学认同这个省略号代表了一个自然段,理由有二:一是省略号所省…  相似文献   

5.
生物教学中,课堂结尾的环节和“开讲”一样也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结尾,能够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通过对教材的内容提炼和归纳,使学生抓住教材的主线,能更清楚、更牢固地掌握主要内容,也能达到承前启后,使知识继续延伸,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结尾的方法很...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要达到预期目的,开头固然重要,结尾更不可忽视。善始善终,才能算是一堂好课。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般采取以下几种结尾方法。一、归纳法。一堂课的知识容量是比较多的,为了使学生当堂掌握,教师除了安排合理,讲授得法,适当分散难点之外,下课之前,将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当堂巩固所学内容,是很重要的一环。如我在讲“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时,就采取了归纳式的结尾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剥削方式的不同特点,从而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二、练习法。在下课前…  相似文献   

7.
朱瑜 《生物学教学》2000,25(4):21-22
课堂教学的结尾也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课堂教学结尾时一定要注意梳理一下当堂所讲的知识,然后归纳总结出几个要点,画龙点睛,提炼升华,或揭示课堂讲授的中心,或归纳所讲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有一个既清晰完整又主题鲜明的认识。那么,应如何进行课堂结尾呢?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或课堂临时出现的情况灵活掌握。本人是这样进行课堂结尾的:1总结归纳 即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  相似文献   

8.
课堂结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归纳总结 ,扩展新旧知识联系 ,以形成系统的行为方式 ,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恰当地设计课堂结尾 ,可以统揽课题要领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具体教学任务 ,抓住要点内容 ,加深理解当堂所学的知识 ,掌握规律性的知识。同时 ,也可以为后续课题埋下伏笔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的兴趣。俗话说 :“编筐编篓 ,全在收口”。一节课能否把“口”收好 ,对一节课的成败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么 ,如何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尾呢 ?一、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课堂教学的结尾是一堂课结束的自然表…  相似文献   

9.
生物课堂教学结尾设计课堂结尾是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环,它是对课堂主要内容的提炼和概括。教师精心设计并灵活运用恰到好处的结尾,会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得以深化、条理化、系统化,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统摄全篇、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生物课堂教学的结尾如何设计呢?...  相似文献   

10.
一、结束技能的概念 结束技能是教师结束课堂教学活动的行为方式。它可以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等,对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及时地系统化,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所谓结束,也可以说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一个特定任务或者学习步骤的完成。最常用的结束行为是下课铃响即结束。而这种做法又是难以奏效的方法。最佳的结束方法应该是在一节课未尾将整节课的要点简明交给学生。精要的“小结”,完善的“结尾”,犹如乐曲的结尾,戏剧的尾声,章回小说的结束语,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音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语言艺术就是用准确的形象、富有激情的教学用语为课堂教学增色,培养学生音乐课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内容。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用语的合理使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幽默教学法以其自身的独特魅力,早已被广大教师所喜爱,并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效果。但应该注意的是,幽默只能是课堂教学的调料,学生的“笑声”并不是教育教学的目的。从心理学上看,教学中的幽默也具有两面性,即课堂教学中幽默的运用必须是恰当的,否则不仅不会给课堂教学增色,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应有的效果。那么,课堂上运用幽默教学法究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第一,要注意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理解能力人们对幽默的欣赏与年龄和理解能力是成正比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埃·T·塔玛希罗的研究表明:儿童一般只是对来自身…  相似文献   

1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有全面驾驭课堂的能力,使学生能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目前许多数学课堂还是停留在单纯的“讲授一接受”的教学模式上,这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如何改进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教学的“豹头”———“导语”固然重要,设计的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激发兴趣的作用;而课堂教学的结尾———“结语”也不可忽视,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设计得好,能起到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之作用。因此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精心设计结语,使它成为学生把握学习重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措施。笔者认为下列几种课堂教学的结尾方式均可借鉴。一、总结式结尾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结尾方式,一节课或一篇文章教学终了时,教师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教学内容和重点作提…  相似文献   

15.
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上课也是这样,导入新课固然重要,课堂教学的结尾也应十分重视。我们在听课中发现,一些青年教师不大重视新课结尾的教学处理,说声“下课”,草草收兵。淡而无味,致使前面生动的教学效果冲淡不少;有的老师甚至新课讲不完,有头无尾地下了课,给学生造成潦草从事的不良印象,大大影响了效果。其实,一堂课的结尾,对全课有画龙点睛、总结升华、巩固效果、引导探索、指导作业等多种功效。因此,掌握新课的结尾方法,认真讲究它的教学艺术是十分必要的。 有经验的教师,常常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结尾。如: 1.归纳式结尾。一堂课讲下来,在学生印象中有时(或有的学生)感到内容多、头绪杂,理解、记忆负担都很重。学生通常不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只是学到哪里算哪里。这样很不利于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巩固。下课前,把本节课所讲内容,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炼的语言归纳概括一下,用时不多,收效却不小。一方面使学生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能够明确知识重点,掌握主要方法,从而紧紧抓住本节课的“纲”;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在这种气氛中结束新课,就会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16.
欣赏评述课是将学生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我对美术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总结出了“激情导入、自主发疑、互动讨论、内化新知”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古人写文章讲究设计一个坚强有力、发人深思的结尾,形象地称作“豹尾”。教学也应该注意课堂教学结尾的设计,做到善始善终,而不要“其兴也勃,其收也羸”,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然而纵观语文教学,不少教师能注意改革教法,却又仍牢固地“占领”着最后一块领地一一把结课的权利牢牢握在手中,认为能提纲挈领地把整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归纳,给学生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不容置否的是教者的结课有“灌输”之嫌,即使总结得再精彩纷呈,学生得到的也是寥寥无几。《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相似文献   

18.
12月10日,在我校举行了一次市中学音乐教研活动,笔者的一节音乐公开课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也产生了许多分歧。这是一节交响乐欣赏和表演课,内容是海顿第九十四交响乐第二乐章“惊愕”。教学的设计意图一方面是使学生感知“力度”在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同时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用聆听的方式欣赏这首乐曲,而是要求学生结合演唱、演奏与合作表演深入地感知乐曲。  相似文献   

19.
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同志说:当下课堂教学最大弊端就是学的只是符号化的知识,而知识与能力分离,知识与情感分离,一段时间过后,学生便将所学知识都“还”给了老师。于是,教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就很自然地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20.
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是音乐美学中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众说纷纭。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利用音乐的“标题”来提高同学们对音乐作品中的“情绪”及“意境”的理解,是教师在欣赏教学中使用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