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圆形邮票。由于圆形的特殊性,邮票以“外方内圆”形式印制,这就为邮票使用的创意、撕分与选择,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一、圆形邮票的齿孔位置与票幅:齿孔位置是界定邮票票幅的主要依据,但在圆形邮票中却出现了界定票幅的双重作用。首先是  相似文献   

2.
地球只有一个,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为了宣传我国爱护地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第36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经国土资源部申请,国家邮政局于2005年4月22日发行了主题为《世界地球日》纪念邮票一套1枚;这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纪念世界地球日邮票。这一题材的邮票在世界各国发行的邮票中也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3.
方耀成 《收藏》2009,(4):148-148
《收藏》2006年第10期《变体邮资票品的真伪鉴定(二)》一文称:“有的集邮者把高头、长尾也视为漏齿变体是错误的。高头、长尾本是阔边的一种俗称,上边纸留阔边不打齿孔,称其为高头;下边纸留阔边不打齿孔称其为长尾。高头、长尾邮票上的上边纸或下边纸原本就不打齿孔,这同漏打齿孔不同。”此说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4.
自从1840年世界第一种邮票"黑便士"诞生以来,邮票的形式已有很多变化。最早的变革要算齿孔的出现,在邮票四周打上齿孔,使大张邮票的分离变得容易,从此也使邮票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带齿边的小纸片。印刷技术的进步是使邮票改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使邮票的画面精致逼真,绚丽多彩,不但是一枚邮资凭证,同时也成为一件袖珍艺术品,吸引  相似文献   

5.
邮票的齿孔     
所谓邮票的齿孔,即各枚邮票撕开后,邮票边缘凸出的部分称为“齿”,凹进去的部分称为“孔”,合起来称为“齿孔”。1840年5月,“黑便士”邮票面世时,邮票是没有齿孔的。出售邮票时只能用剪刀或用刀将邮票剪开或裁开。1854年1月,英国首先正式发行了打有齿孔的邮票,使邮票可以方便地撕开。可见,齿孔是为了方便邮票使用而诞生的。但是,由于齿孔的形状、齿与齿(或孔与孔)之间的距离等不相同,齿孔很快就成为集邮研究邮票的重要内容之一了。齿孔的形状一般是圆形的(见图1),但不是惟一的。齿孔的形状种类很多,如点线齿、直线齿、斜形齿、方孔齿等。齿孔也有疏有密,为了表达各种邮票的齿孔情况,统一用“齿孔度数”来表示,即在20毫米的长度内有多少个齿和孔的数量来表示。  相似文献   

6.
《乙酉年》小版张(版式二)和《甲申年》小版张(版式二),放在一起欣赏,虽然一为野生动物,一为家禽,然而从设计上比较起来,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个小版皆为竖式,规格基本相同:邮票的规格都是36mm×36mm,各含6枚邮票,邮票四边皆有一枚6角星异形齿孔。版张上的邮票排列,虽然《甲申年》是上下"1、3、2"式。《乙酉年》为"1、2、2、1式",但都采用"错位梯式"排列,活泼跳跃,妙趣横生。边饰《甲申年》以一个与邮票图案相同的大猴头和七个大小不等的线描猴头,与右下方的简介文字相对应;《乙酉年》则是左下方的一  相似文献   

7.
标新立异常常会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集邮领域中亦然。长方形邮票看久了,突然见到三角形、圆形、非几何形状的邮票,会觉得眼睛为之一亮,有异军突起之感。邮票形状上的标新立异产生异形邮票,邮票齿孔上的标新立异产生异形齿孔,邮票发行方式上也时有标新立异之举。  相似文献   

8.
捷克共和国2002年6月19日发行《世界自然保护基金——濒危灭绝的霾灰蝶》小张邮票,在用雕刻凹版和胶版套印的“蝶与花共舞图”上,全套4种邮票呈阶梯形排列,票图中比翼的双蝶都是左雄右雌;齿孔凿打也非机械地仅限于票图,而是横边齿孔或左  相似文献   

9.
2003年12月11日,香港邮政发行了一套4枚名为《香港公共房屋的发展》的邮票,面值分别为1.40,2.40,3.00与5.00港元。印刷方法:照相凹版;纸张:混有防伪纤维;齿孔:异形齿孔,两面直边各有一个椭圆形齿孔;排列:20枚邮票为1版,以对倒形式排列。  相似文献   

10.
今年第2期《切削齿孔》一文介绍了我国邮票的自动打孔系统,现再作补充。 在普29《万里长城》邮票中,凡全张邮票直行齿孔上、下通边者皆为切削齿孔,计有5分虎山长城、20分山海关、40分金山岭、80分慕田峪、270分平型关、  相似文献   

11.
1993-11《蜜蜂》邮票第1图"蜂王",齿孔11.5度,笔者最近发现有11×11.5度组外品,特此报道。正票横边齿孔数为22个,组外品为23个。  相似文献   

12.
汪代保 《集邮博览》2014,(10):45-45
正1987年1月5日,济南市邮票公司为配合《丁卯年》邮票的发行,设计制作了一枚《丁卯年》邮票首日封(图1)。此封的设计真可谓别出心裁,除图案左侧一只可爱的大彩兔外,还在右上方贴邮票位置的左侧和下侧设计了三个与《丁卯年》邮票规格完全相同、带有齿孔的方框,里面分别画有不同姿态的红、绿、黑三种颜色的彩兔,并非常巧妙地将1、9、7这三个数字分别放置在三个方框中,位置与兔票面值"8"的位置相同。冷眼一瞧,俨然就是三枚邮票,这  相似文献   

13.
日前收集到香港2003年发行的《观赏鱼》邮票4枚,每枚邮票上均有该种观赏鱼类造型的镂空,从背面欣赏尤感空灵别致,非常精美(图1为其中1枚)。邮票镂空工艺,就是利用常规或异形齿孔技术、激光切割技术等,在邮票票面(或边纸上)镂空出一定的文字或图案。镂空工艺不仅增强了邮票的观赏性和趣味性,更具较强的防伪功能。美国1998年"希区柯克"、香港2002年"圣诞"、台湾地区2011年"蝴蝶"、列支敦士登2013年"龙年"等邮票也采用了镂空工艺。中国邮政发行过镂空邮票吗?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1月18日,香港发行《画出童心》儿童 邮票全套4种,另有小全张,且为香港第一次发行的自粘邮票,周边压出的齿孔与传统齿孔一模一样,每枚邮票的纵向齿孔中间还设计了椭圆形孔。  相似文献   

15.
我发现J.164《李大钊同志诞生一百周年》邮票第2图的某一全张,纵向齿孔在第2,4横行邮票直边的最后一个孔距明显增大0.5至1mm,而第6横行邮票直边又较正常的少一个齿孔。  相似文献   

16.
一凡 《上海集邮》2003,(11):29-29
自邮票票形突破矩形,便诞生了"异形邮票",发展至今可谓"异"得五花八门,这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不足为怪。从最初的三角形、菱形,到后来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圆形、六边形、八边形……再后来的票形直接就是邮票所描述事物的原形,如香蕉、五角星、地图等,不再用凿打工艺制成传统的齿孔,而是用压印工艺制成适应自粘票的分割线,用邮者只要一揭一贴即可,倒也方便。笔者以为,这些形状的邮票再用"异形邮票"作其归类的表述已不能涵盖其形式上与通常异形邮票的区别,而应称作"象形邮票"较贴切,也符合其票形是事物原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黄山 《上海集邮》2003,(4):24-27
自从1840年世界第一种邮票“黑便士”诞生以来,邮票的形式已有很多变化。最早的变革要算齿孔的出现,在邮票四周打上齿孔,使大张邮票的分离变得容易.从此也使邮票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带齿边的小纸片。印刷技术的进步是使邮票改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使邮票的画面精致逼真。绚丽多彩,不但是一枚邮资凭证,同时也成为一件袖珍艺术品,吸引许多集邮。  相似文献   

18.
付力浦 《收藏》2008,(2):140-144
附票起源于比利时1893年的国徽邮票(图1),每枚邮票下面附带了一段小条,上面印着“星期日是奉献给主的日子,请勿投递”,并用齿孔隔开,以便如果有人希望在星期日也投递的话方便把它撕去。图2是1894年安特卫普世界博览会邮票,图3是1896年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邮票,  相似文献   

19.
2013年3月3日,中国邮政发行《张灯结彩》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全套一枚,其带有空白附票的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用于个性化服务业务,同时发行附票带有“张灯结彩”字样图案的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图1),邮票图案为彩色灯笼。邮票、附票规格均为30毫米×30毫米。邮票面值1.20元,齿孔12度,背面刷胶。  相似文献   

20.
《集邮博览》2014年第3期"档案照登"为《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邮字第240号通令》,这是邮电部邮政总局业务处邮票科拟定的邮业字第6471号文《发行旧"中华邮政"汇兑印纸加字改值人民币普通邮票通令》。加字改值邮票在发行时均未编列序号。1955年中国集邮总公司成立,此后按"加"字头编列序号,分为10套。1980年以后出版的目录中,改为按"改"字头编列序号。240号通令与《中国邮票史》(第七卷)及201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相对照,其版别及齿孔的表示有不同,见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