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改革过程中所实施的礼俗改革未曾引起人们重视,为历代史家所忽略。然而,根据始皇刻石和云梦秦简等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在礼仪习俗上,秦代费心于改革,从中透露出秦始皇坚持以法家学说治国的同时,悄悄地运用着儒家伦理学说的信息。战国时代,“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淮南子·览冥),其影响延及于秦。  相似文献   

2.
贞节守寡的习俗产生后,被封建统治者确立为道德信条,对人们进行封翅教化,不仅严重地束缚着妇女们的方方面面,而且对男子亦有约束。 秦始皇提倡贞节守寡,在《会稽刻石》中说:“有子而嫁,倍死不贞……”秦始皇就是以如此粗俗语言咒骂和以酷刑来严惩再婚夫妇。又,明·正统六年,山西正五品提刑按察司佥事,因娶寡妇朱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日本各地有着许多关于徐福的史迹和传说。乃至习俗?为什么日本古籍所载开国天皇的事迹与徐福诸多巧合?为什么民族自尊心极强的日本国民热衷于祭祀中国的徐福……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方士徐福赴东海求取仙药,一去不见踪影。于是,对徐福的去向,两千多年来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重新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秦王国根本没有完成封建制改革,而是建立军事强权统治-半封建半奴隶怪胎,秦始皇统一中国不是历史的进步,而是奴隶制复辟,秦王朝覆灭,主要原因在于奴隶制背逆时代潮流,封建制的经济基础推翻奴隶制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5.
论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210)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是一个“厚今薄古的专家”,执行了一条适应历史发展的革新路线,改革上层建筑,促进了封建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实现了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局面。长期以来,孔门的信徒们,反对以至仇恨秦始皇的革新,散布一些关于秦始皇的错误论点。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一伙的反动立场和反动的思想体系决定了他们对新生事物的仇恨。他们也仇恨秦始皇,并妄图利用陈旧的错误观点的习惯势力的影响,来攻击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攻击无产阶级专政。同样,苏修也借秦始皇大做文章,同林彪一伙互相唱和。我们重新评价秦始皇,就是要历史唯物主义地对待这个历史人物,以便有助于揭露、批判这些叛徒们反动论点的极右实质。这是一场理论战线上的斗争,也是一场政治战线上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上期说到好学深思的太史公司马迁去各地采访,可能会经常翻车,不过好在秦始皇已经搞了车同轨。然而,司马迁不仅没有感念秦始皇的皇恩浩荡,还整出一段关于秦始皇身世的悬案。司马迁明说秦始皇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可是暗地里却故意让人以为秦始皇并非  相似文献   

7.
王骞 《文学教育(上)》2011,(19):156-156
历史上,一直流传着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而秦始皇到底有没有坑儒呢?司马迁在《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中明确记载着有关秦始皇"坑儒"相关事件的经过。  相似文献   

8.
秦始皇在建国之初,鉴于当时文字使用混乱的状况,颁布了文字改革的政策,对文字进行了巨大改革。废除了六国古文,在秦文字的基础上整理形成了统一的官方字体,即小篆。在小篆被当作官方字体使用的同时,在民间又出现了由小篆草写形成的另一种字体,即隶书。两种字体的形成和发展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秦始皇的文字政策对后世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白是蒙受“四人帮”严重歪曲和糟蹋的古代诗人之一。他曾被“四人帮”封为“法家”,理由之一是他在诗中塑造了秦始皇的英雄形象,“热情地歌颂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他的统一事业”,“通过塑造秦始皇的形象来歌颂法家路线的胜利”。李白为什么要在诗中塑造秦始皇的形象?李白对秦始皇及其事业果真持歌颂的态度吗?  相似文献   

10.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推行并保障新政实施而采取的重大举措.说秦始皇推行的一系列新政和改革举措是正确的、进步的,而为推行和保障新政实施的“焚书坑儒”举措却是错误的,这在逻辑上就讲不通. “焚书坑儒”不能仅从文化史的视角考察评论,不能说是“文化浩劫”.从社会发展史的视角审视,以行政权力强力控制意识形态领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丧葬习俗是不同民族在其殡葬过程中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民俗。中国传统的丧葬习俗崇尚“隆丧厚葬”和“入土为安”,晋东南地区处于中原文化的中心地带,沿袭着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受传统丧葬习俗影响甚重,存在着一些弊端,对社会具有消极影响,需要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12.
堪称一代雄主、威震四海的秦始皇,以及用其毕生精力缔造起来的秦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据光彩夺目的一页。两千多年来,对秦始皇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却很少有人涉及到心理分析。实际上,秦始皇这个具有伟人与暴君双重性格的人,其深层的心理因素是相当复杂的。笔者试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对秦始皇二重性格作一浅略的探讨。 (一) 秦始皇是伟大时代的产物。他所处的战  相似文献   

13.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反对采取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丞相李斯则认为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建议焚烧惑乱人心的典籍。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第二年,许多方士和儒生奉命去寻找仙药,结果当然没有找到,于是他们就攻击秦始皇。秦始皇大怒,将460多名方士和儒生在成阳活埋。  相似文献   

14.
《湘南学院学报》2020,(3):33-37
"真龙天子"一说的最早文献出处是清代说唱话本《永庆升平全传》。古人之所以将皇帝当作"真龙天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皇帝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二)人们喜欢将有本领、有作为的人比作龙。秦朝末年,人们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晚期把专制君主比作龙的习俗,将秦始皇称为"祖龙"。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帝与龙的神秘关系主要发生了三次变化:(一)汉初统治集团编造了刘邦、刘恒父子都是龙种的神话。(二)汉宣帝开始使用带有"龙"字的年号。(三)唐玄宗禁止非皇室人士在丝织品中使用龙纹。皇帝与龙的神秘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说明崇龙习俗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从而对封建政治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历朝"殷鉴"思想的指导下,秦始皇残暴的形象逐渐形成,其中汉初和唐初是其残暴形象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想了解历史上秦始皇的本来面目,尚需把历朝为其涂上的糊纸层层撕开。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发现为后人了解秦始皇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其中的法律方面的简文多少打破了秦始皇严刑酷法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秦始皇在获得至高无上权力的过程中,也开始了对权力的过度崇拜和迷信。在他看来,权力可以取代道义、蔑视历史、代替法律、超越规律。秦始皇权力万能思想的形成有多种原因,法家路线在秦国的实施、个人的成长经历、战争的环境与统一的成功,都强化了秦始皇权力万能的观念和意识。被秦始皇认定为万能的权力,给秦王朝带来的却是短命而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早在秦汉时期即已出现。秦人受时代局限,对秦始皇的基本态度是称颂。汉人以史为鉴,通过抨击秦始皇暴行,总结历史经验,但汉人过份追究个人罪责,缺乏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古代的车辆     
1.秦始皇刚刚统一六国,百废待兴。秦始皇喜欢到新统一的各个国家去考察。这天,他的大车出了潼关,向东进入了原来魏国的土地。突然,秦始里感到一阵颠簸,他的大车陷在路上,不能继续前进了。秦始皇很生气,要拿车夫问罪。一旁的波波赶紧上前劝秦始皇消气,并且向他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那么,  相似文献   

19.
皇太极是满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有作为的皇帝,在其执政的17年中,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本文仅对皇太极在文化习俗上的改革略作论述,以就教于专家、学长。满族在其形成和发展中,继承和保留了女真族的许多传统,随着他们向关内的扩展,政治、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在许多方面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汉族的文化传统。这也是满族得以入主中原并稳定其统治的一个重要原因。皇太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希望自己的民族进步,吸收学习汉族文化,摒弃本民族中那些不合时宜的落后于时代的习俗。但是,他又担心,吸收汉文化会使本族特有的品格、文化习俗全部丧失,这形成了他在改革满族文化上的矛盾心  相似文献   

20.
藏族的丧葬习俗是民俗文化与藏传佛教生死观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既古老又不断实践的文化体系。随着藏族原本生死观、苯教灵魂观、佛教传入等因素的融合,藏族的丧葬习俗由内而外发生了巨大变迁,天葬、塔葬、火葬、土葬、水葬构成了安多热贡地区丧葬文化的主要形式,通过对安多热贡地区的丧葬习俗进行梳理,深入分析宗教信仰、殡葬改革对安多地区丧葬习俗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