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大豆渣吸附Cu^2+的五个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浓度(X1)、加入量(X2)、pH(X3)、温度(X4)、时间(X5)对吸附率(Y)的回归数学模型:Y=73.58219+5.50153X1+4.61857X2+19.47253X3+5.84406X4+3.62286X5—4.77678X1^2-2.69559X2^2-6.6478X3^2+2.78751X4^2-4.53383X5^2+0.14936X1X3—0.37914X1X4—0.12638X1X5+0.26425X2X3+1.02252X2X4—0.56296X2X5—3.55009X3X4—0.3102X3X,-0.33318X4X5。得出各因素对大豆渣吸附Cu^2+影响顺序为:pH〉温度〉浓度〉加入量〉时间。从模型可知,在浓度、加入量,pH、温度、时间为40mg/L、0.1g、8、60℃、4h时,大豆渣对Cu^2+吸附率最高可达98.82%,验证值为97.98%,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通过驯化培养从受Pb2+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在含Pb2+浓度为300 mg.L-1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耐Pb2+细菌菌株(B19),对该菌株吸附Pb2+能力及影响吸附Pb2+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菌株对Pb2+的吸附速率较快,在5 min内,培养液中Pb2+去除率达到76.4%,在30 min达到吸附平衡.pH、培养基、菌量、Pb2+初始质量浓度对去除率有显著影响.在吸附时间为30 min,吸附温度为30℃,菌龄为3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pH5.5,Pb2+质量浓度85 mg.L-1,菌量6 g.L-1时,其对Pb2+去除率可达92.6%.  相似文献   

3.
以木麻黄叶状枝粉末作为生物吸附剂,研究其对重金属离子Cr(Ⅵ)的吸附性能和吸附规律,并探讨了溶液酸度、振荡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附剂用量为0.3g、pH值为1、Cr(Ⅵ)初始浓度小于100mg/L、吸附时间为90min的条件下,相应的吸附容量和吸附率可达3.98mg/g和99.9%,残余的Cr(Ⅵ)浓度小于0.5mg/L,达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GB18918-2002;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木麻黄吸附剂对Cr(Ⅵ)吸附效果的主次因素顺序为pH值〉吸附振荡时间〉吸附剂用量〉吸附液浓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柚子皮纤维素制备新型黄原酸酯(SCX),对废水中Cd2 进行吸附研究。通过对影响其吸附效果的SCX用量、Cd2 初始浓度、pH值、反应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当废水中Cd2 初始浓度为15mg/L时,0.022gSCX对Cd2 去除率高达99.36%,其吸附容量达33.87mg/g,具有良好的吸附性。SCX对Cd2 的吸附符合Langmiur和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5.
以剩余活性污泥作吸附剂对水中Cr(Ⅵ)、Cd(Ⅱ)的去除进行了探讨。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和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去除率的影响。剩余活性污泥对Cr(Ⅵ)、Cd(Ⅱ)均遵循Langmuir等温线,且对Cr(Ⅵ))的吸附能力大于Cd(Ⅱ)。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一系列甘油增塑的壳聚糖膜(GLCS),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膜吸附Pb2+前后的表面形貌,利用原子吸收光谱(AAS)研究了甘油含量、膜的活化方式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Pb2+的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吸附时间等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的引入有效提高了Pb2+的吸附量;采用NaOH活化优于氨水-乙醇的活化方式;吸附行为更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机制,降温有利于吸附。当用1M的NaOH活化4h、Pb2+初始浓度为4075.5mg·L-1时,于pH 5.0溶液中,30℃下吸附48h后薄膜对Pb2+的吸附容量达到了221.8mg·g-1。  相似文献   

7.
采用直径约60mm的壳聚糖-对羟基苯甲酸膜对Cu2+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附量随着振荡时间、pH值、温度、Cu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对实验数据运用相关数学模型拟合,显示等温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过程动力学更符合二级反应。  相似文献   

8.
探索了新型吸附材料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CCMKGM)微球的制备条件,研究了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微球材料对Sc^3+的吸附特性,分别考察了时间、pH、温度、Sc^3+的浓度对微球材料吸附Sc^3+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微球材料的洗脱与再生性能.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微球吸附Sc^3+有明显的影响,Sc^3+的平衡吸附量随pH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50℃下,HAc-NaAc介质中,Sc^3+质量浓度为400mg/L,pH为6.40时,吸附容量达到92.9mg/g,CCMKGM对Sc^3+的吸附在9h左右基本达到平衡.再生CCMKGM效果与原CCMKGM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曙红Y是一种有机染料,难降解。采用UV/Fenton法降解水溶性染料曙红Y,研究了光源、pH值、Fe2+及H2O2的浓度对曙红Y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光能有效促进曙红Y的降解;随着Fe2+的浓度增加降解率加快;pH值为3.5时,降解率最高,加入0.15%的H2O21mL降解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明半相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抗中、高危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的机制。方法通过预实验确定输注最佳时间及最佳浓度,并检测此条件下加入去CD8^+T细胞和去CD4^+T细胞半相合DLs培养后细胞的凋亡率及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的浓度。培果在最佳输注时间(培养后24小时)、最佳浓度(2.5×10^5/ml)下加入去CD8^+T细胞半相合DLs进行培养,淋巴瘤细胞凋亡率(17.6±2.5)%与对照组(4.6±1.2)%及加入去CD4^+T细胞半相合DLs(5.2±1.6)%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且加入去CD4^+T细胞半相合DLs的培养液中IL-2浓度显著高于加入去CD4^+T细胞者和对照组。结论CD4^+T细胞在移植物抗淋巴瘤效应中可能起着比CD8^+T细胞更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使用中,选择性去除CD4^+T细胞,可减少或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CVHD),并且不影响移植物抗淋巴瘤效应。IL-2在半相合DIs发挥移植物抗淋巴瘤效应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以粉煤灰为吸附剂,探究不同的氨氮初始浓度、粉煤灰用量、pH、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下对氨氮吸附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吸附性能.结论如下:初始氨氮浓度为200mg/L,粉煤灰加入量为4g,pH为9,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30min,吸附率达到68.27%.符合Freundlich型等温吸附.  相似文献   

12.
一、选择题 1.若X∈(-∞,-1],不等式(m—m^2)4^x+2^x+1〉0恒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  相似文献   

13.
东京根霉对水中重金属离子铜、镍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研究了东京根霉(Rhizopus tonkinenses)对重金属离子铜、镍的吸附性能.从东京根霉的预处理、溶液的pH值、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等方面对吸附能力的影响进行吸附试验,得出东京根霉对铜、镍离子吸附的最佳条件组合.研究结果显示,用NaOH处理后,能大大提高根霉干菌体的吸附能力.在pH=5、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6h对铜进行吸附,吸附率达到94.06%,最大吸附量为18.9 mg.g-1;在pH=6、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4h对镍进行吸附,吸附率达到80.2%,最大吸附量为16 mg.g-1.  相似文献   

14.
用红外光谱法对以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制各的交联壳聚糖进行表征,并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其对水中As(Ⅲ)的吸附行为。实验探讨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As(m)初始浓度和体积等因素对交联壳聚糖吸附As(Ⅲ)的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3.0、As(Ⅲ)初始浓度30ng/mL、吸附时间15min、吸附剂用量50mg、溶液体积50mL时,交联壳聚糖对As(Ⅲ)的吸附率可达81.9%,饱和吸附量为51.43ng/mg,As(Ⅲ)浓度降至5.43ng/mL以下。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苜蓿为原料,水为提取溶剂,采用盐析和热絮凝相结合的方法提取苜蓿叶蛋白。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考察料液比、加盐量、提取液pH值和絮凝温度对可溶性蛋白提取率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依据,采用L9(3^3)正交试验对料液比、加盐量、pH值进行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可溶性蛋白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料液比〉加盐量〉pH,絮凝温度70℃、时间10min时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为料液比1:20,加盐量4%、pH值为5,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蛋白的提取率达29.58%,叶蛋白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可达52.71%。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液共混和相转移技术,经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和三聚氰胺(MA)共价键合作用,制备了具有螯合配位作用的改性聚偏氟乙烯共混膜(DTPA-MA/PVDF),研究了DTPA-MA/PVDF共混膜对水溶液中Ni^2+的吸附性能、吸附热力学及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DTPA-MA/PVDF共混膜对Ni^2+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热力学参数△G^0〈0、△H^0〈0、△S^0〉0,证实了DTPA-MA/PVDF共混膜对Ni^2+的吸附为自发的放热过程。DTPA-MA/PVDF共混膜对Ni^2+的等温吸附较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D-R等温吸附表明该吸附过程为离子交换反应,该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经4次吸附/脱附循环后,DTPA-MA/PVDF共混膜对Ni^2+吸附量仍大于0.025mg/cm^2,脱附率仍超过90%。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新型吸附材料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凝胶对Cr3+的吸附特性,分别考察了时间、pH、温度、Cr3+的浓度对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凝胶吸附Cr3+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凝胶-Cr3+的结构.结果表明: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对Cr3+的吸附在10h基本达到平衡;pH和温度对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凝胶吸附Cr3+有明显的影响;Cr3+的吸附量在pH6.00达最大值;在25~45℃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Cr3+的吸附量逐渐升高而趋于饱和;45℃下,在HAc-NaAc介质中,当Cr3+的质量浓度为240mg/L,pH6.0时,吸附容量达到97.5mg/g.  相似文献   

18.
以玉兰叶生物炭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溶液初始浓度、PH值、吸附温度、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制约下对Zn、Cu、Pb和Cd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利用SEM、EDS、XRD对吸附前后的玉兰叶生物炭进行表征。研究发现:吸附过程中,玉兰叶生物炭对四种重金属的吸附点位存在一定竞争关系,其对Cu、Pb离子的吸附效果优于Zn、Cd离子。随着PH值的增大,玉兰叶生物炭对Zn、Cu、Pb、Cd四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也随着增大,当PH超过9时,其对四种元素的去除率均接近100%。玉兰叶生物炭对4种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均较强。  相似文献   

19.
用于水基磁流体制备的环境友好分散剂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共沉淀法在室温条件下制备纳米Fe3O4磁性粒子,选用聚乙二醇、明胶、琼脂等环境友好分散剂制备水基磁流体。最佳工艺条件为:(1)Fe^3+/Fe^2+(物质的量)之比在1.70~1.75;(2)沉淀剂25%NH3·H2O过量(20-30)%,在温度35℃,pH值10-11,搅拌速度3000r/main,反应时间为1h;(3)琼脂、明胶的最佳用量为(0.050~0.060)g/150mL;包覆的最佳温度为(55~60)℃,pH值为9~11;聚乙二醇作为第二次包裹时,最佳温度为55℃,搅拌速度3000r/min,反应时间是1h;并用透射电镜、分光光度计、古埃磁天平等进行了初步表征。在Fe3O4粒子中加入镝(n(Fe):n(Dy^3+)=14:1),明显提高了磁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水溶性氨基二硫代甲酸型螯合树脂(DTCR)对铬及其配合物的处理效果,配制不同浓度的游离态Cr^6+与络合Cr^6+(EDTA、NH3)的模拟废水,控制废水的pH,DTCR及其絮凝剂的加入量,搅拌一定时间后,静置,取上清液,采用高锰酸钾-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上清液中残余Cr^6+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20min,捕集荆加入量为4-5mL,FeCl3加入量为0.5mL,pH值为3-6时处理效果较好,捕集效率均在96%以上,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因此采用该方法优于传统处理方法,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