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中老年人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哈尔滨市健身气功·八段锦练习者75天锻炼前后血脂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习练健身气功·八段锦后,老年男、女的血清TC浓度显著低于锻炼前;老年男、女锻炼后的血清LDL浓度非常显著低于锻炼前;中年男、女锻炼后的血清吼浓度非常显著高于锻炼前.通过结果分析对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健身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使"八段锦"这一养生锻炼的形式更科学、更合理,并进一步提高其健身效果,为改善人民的健康水平发挥更大作用,为全民健身服务,为社会的政治稳定服务.  相似文献   

2.
探讨四种健身气功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将60名绝经女性,随机分为非体育锻炼对照组和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和六字诀等4个运动组,经12个月的健身气功练习后分别测试骨密度(BMD),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尿脱氧吡啶啉排泄率(DPD/Cr)的比例。结果表明,对照组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4个健身气功组的骨密度均增加,并且与实验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4个健身气功组碱性磷酸酶(ALP)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而尿脱氧吡啶啉排泄率(DPD/Cr)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四种健身气功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是积极的,能促进骨密度增大,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3.
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中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SF-36量表评价长期八段锦锻炼对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验证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健身价值.选取无锻炼习惯的健康老年男女各100人(男61~65岁;女56~60岁),随机分为八段锦锻炼组和对照组.锻炼组习练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6个月,每周7次,每次1 h.实验开始前、实验3个月和6个月,分别对受试者进行SF-36量表测试.测试结果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后,老年人的躯体功能(PF)、躯体健康问题导致的角色受限(BP)、生命活力(VT)、社交能力(SF)、生理健康总评(PCS)和心理健康总评(MCS)的得分明显提高(P<0.05),而情感问题所致的角色受限(RE)和精神健康(MH)在整个实验期间变化趋势不稳定.研究结果提示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可以明显地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SF-36量表用于评价八段锦锻炼对老年人健康干预的效果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对中老年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通过生理学和心理学两个视角对"健身气功·五禽戏"进行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3个月"健身气功·五禽戏"新功法锻炼后,中老年女性的血压、脉搏、WHR、握力、肺活量等生理指标都有显著性良好变化;同时,对心理状态及诸因素也有积极影响;新功法的难易程度、功效等方面也得到广大练功群众的认可;证明"健身气功·五禽戏"新功法编创合理,对提高中老年女性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健身气功·五禽戏对血脂异常患者干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观察了健身气功·五禽戏对血脂异常患者的干预作用.66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选用五禽戏的锻炼方式,对照组选用慢跑的锻炼方式,两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TC、TG、LDL-C、HDL-C四项指标的变化并比较调脂治疗的达标率.检测结果显示,两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TC、TG、LDL-C、HDL-C四项指标和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1,P<0.05),并且对TC、TG、LDL-C的调节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调脂治疗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健身气功·五禽戏对血脂异常患者有显著的调脂作用,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建议在社区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探讨“健身气功·八段锦”训练干预对大学生身体形象、心理幸福感、心理悲伤感、心理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以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大二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自评问卷的方法分别在实验前、实验后对其自我形象、心理幸福感、心理悲伤感、心理应激水平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实验结束后,对照组学生心理幸福感水平下降,而“健身气功·八段锦”训练组心理幸福感水平未出现显著变化,心理悲伤感和心理应激水平却显著下降;同时“健身气功·八段锦”训练组在实验后自我形象与实验前无显著差异,但有改善的倾向,而对照组自我形象在实验前后无显著变化,2) 回归分析显示:自我形象得分可解释47%的心理幸福感方差,心理应激水平得分解释心理悲伤感的27%的方差。结论:“健身气功·八段锦”训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京梅  虞定海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074-1075,1078
为了给新编健身气功五禽戏的推广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参加三个月五禽戏锻炼的年龄50~69岁的50名中老年人锻炼前后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测试,结果发现:男女中老年人免疫机能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而且女性受试者免疫力提高较快;60~69岁间受试者免疫力提高较快.结果表明:"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会影响中老年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分布,对中老年人的免疫力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对健康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保持健康、如何促进健康已成为热点问题。随着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太极拳作为一项民族的、传统的运动项目,其健身作用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研究主要以文献资料法,综述了国内外太极拳健身功效方面的文献。结果:(1)太极拳能改善心血管的功能;能改善呼吸机能;能改善人体的免疫机能;能增加人体的关节活动度;能增强人体的肌肉力量,能改善人体的平衡能力。(2)太极拳作为民族的、传统的运动项目,将会大力推动全民健康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为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推广好太极拳项目,发挥好太极拳作用,利用好太极拳的文化传播,使其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抗阻训练时接受振动刺激对训练期和恢复期生理反应与能量消耗的影响。方法:2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为受试者,年龄(20.13±2.97)岁,身高(172.38±3.32)cm,体重(68.42±3.75)kg,在测试最大肌力后分别进行抗阻+振动训练(REV,n=20)与抗阻训练(RE,n=20),振动刺激强度为:振频30 Hz,振幅2 mm;抗阻训练内容为:70%1RM 强度,12 次重复次数的 3 组杠铃站姿弯举、3 组杠铃半蹲举,组间休息3 min。以配对样本双因素方差分析(振动刺激×时间)检验抗阻+振动训练期和恢复期的摄氧量(VO2)、心率(heart rate,HR)、呼吸交换率(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RER)、能量消耗(energy expenditure,EE)是否有显著差异,若达显著则以 LSD法进行事后检验。结果:REV 训练期与恢复期的EE及 VO2显著高于 RE,而 RE恢复期的 RER 显著高于 REV;运动时间对于EE与 VO2的影响,RE 与 REV 训练期显著高于恢复期,而对RER的影响2组皆是训练期大于恢复期。结论:REV的VO2显著高于RE,且持续至少 60 min,表示振动刺激介入可增加EE及恢复期的EPOC,至于恢复期的EE则以FAT为主。  相似文献   

10.
摘要:是基于跳远项目的运动技术专项理论,对制约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李金哲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以帮助李金哲提高个人的运动技术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跳远项目的专项运动理论发展和完善。是主要采用二维录像解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李金哲2009年-2015年参加的国内和国际跳远比赛中,成绩优异跳次和犯规跳次的助跑最后2步的技术特征进行研究,并与当前国内外优秀选手的技术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李金哲助跑最后阶段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1)李金哲倒数第2步和倒数第1步步长分别为2.35-2.40m和2.34-2.36m,步长差值在0.02-0.05m之间,步长趋于接近;不符合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由大到小”的节奏;2)助跑速度平均为10.65-10.79m/s之间;3)最后2步质心高度下降率在4.48%-5.19%之间,质心高度下降率与倒数第1步步长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648,p<0.01);4)最后1步腾空时间均值为0.10s,高于国内外其他选手0.01-0.03s(p<0.05),腾空时间与该步步长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791,p<0.01);5)倒数第1步离地角和离地小腿倾角与最后1步步长具有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469,p<0.05和r=0.586,p<0.01);6)最后1步离地时摆动腿膝角与水平速度损失呈正相关关系(r=0.404,p<0.05),与最后1步步长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750,p<0.01);7)在踏板瞬间膝、踝关节速度分别为7.18m/s-7.46m/s和4.09m/s-5.83m/s,均高于国内外其他选手,其值与水平速度损失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573,p<0.01和r=-0.469,p<0.05),同时还发现踏板瞬间膝关节速度与最后1步步长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450,p<0.01)。研究结论为1)李金哲的助跑最后两步步长差异不大,制约了其个人运动技术的提高和完善。需要改进为符合跳远专项科学理论的由“大到小”的助跑节奏。2)李金哲助跑速度达到世界级优秀运动员水平,但最后一步步长较大,导致腾空时间较长,不能进行积极快速踏板技术动作,降低了跑跳结合的有效性。3)其助跑的最后一步步长和腾空时间、膝关节离地和着地角度为显著性正相关(p<0.05),与质心水平速度、膝关节和踝关节速度损失等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4)制约李金哲运动技术的关键问题是最后一步的积极踏板动作。必须减小最后一步步长并积极踏板,是李金哲提高个人运动成绩的关节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退役老年运动员选择适宜运动项目及控制适宜运动量进行了实验 ,结论显示 :持续的散步、慢跑、太极拳和静气功锻炼可防止高血压、心脏病 ,尤其以静气功效果最为明显 ;健康退役老年运动员适宜运动量的最高心率年年龄的关系为R =1 85 -Y(次 /分 ) ,或R =( 1 85 -R0 )×定量常数 +R0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我国不同水平优秀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自由式滑轮25 km比赛成绩及其专项耐力和力量素质测试结果的相关关系,并分析不同水平运动员产生差异的原因。方法:12名国家越野滑雪运动员分为健将组(n=6)和一级组(n=6)。每名运动员赛前分别完成体成分、专项耐力和最大力量测试,比赛全程穿戴“Catapult Optimeye S7”定位系统设备,并记录滑行时间、速度等指标,同时使用相关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上坡和平地段时间均与比赛成绩显著相关(p<0.01),健将组与一级组运动员的平地段时间差均高于上坡和下坡段(p<0.01);2)健将组运动员第3圈平均速度快于第1圈和第2圈(p<0.05),一级组运动员每圈平均速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健将组和一级组运动员第3圈上坡和平地段速度较第1圈显著加快(p<0.01);3)乳酸阈摄氧量和最大摄氧量指标均与自由式滑轮25 km比赛成绩高度相关(p<0.05),健将组运动员显著大于一级组运动员(p<0.05);4)卧拉、引体向上和躯干力量指标均与比赛成绩高度相关(p<0.05),健...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心率变异(HRV)的影响,本研究对16名长期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的HRV进行的测试。结论:太极拳运动是中小强度运动,长期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运动后的HR和自主神经均衡性能够迅速恢复,比较适合老年人长期练习;长期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心脏的“年轻化”不但体现在自主神经调节作用在运动前后的变化,还反映在运动后的快速恢复;建议有自主神经调节障碍的老年人,应当谨慎从事超过5min的持续性中等强度锻炼,避免诱发部分疾病;如何控制运动量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太极拳改善自主神经的调控作用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健身意识和健身行为因素,构建影响大学生体质水平的健身意识和健身行为模型,为提高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借鉴和模型参考。方法:运用广义估计模型(GEE)分析大学生体质的影响因素,以健身意识和健身行为因素(共15个指标)为自变量,山西省8所大学385名大学生(2011—2014)3年的纵向追踪体质测试成绩为因变量,控制年龄、性别2变量作用,构建大学生体质水平与健身意识和健身行为模型。结果:大学生体质水平与健身意识和健身行为模型指标为锻炼对健康的作用、消遣娱乐的健身目的、锻炼运动量、自行车和力量健美项目。回归方程如下:?=36.07+1.96X消遣娱乐的健身目的+4.25X锻炼对健康作用+2.71X自行车+3.52X力量健美+ 21.86X运动量1+23.84X运动量2+24.3X运动量3+26.22X运动量4+24.08X运动量6+21.11X运动量9。结论:1)健身意识层面提高大学生体质水平,“加强大学生对运动促进健康的认识”、“宣传运动带来快乐的理念”是两个突破口。2)提高大学生体质水平最有效周训练量为:每周3~4次×每次30~60 min。3)提高大学生体质水平有效的运动形式为有氧训练(如自行车)和/或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观察青年男性在湿热环境运动中心率(HR)、心率变异性(HRV)、核心温度(Tc)、额温(Tf)的变化,探讨并建立青年男性湿热环境运动中Tc的预测公式。方法:选取非体育专业大学生21名,在温度36.0 °C、相对湿度60.0%的环境下完成运动平板实验,初始以40%~50%VO2max的强度(≈6.4 km/h的速度)运动20 min,而后增加强度至60%VO2max左右的强度(≈9.6 km/h的速度)运动至力竭。在运动过程中实时监测受试者的HR、HRV、Tc、Tf,并在运动前后对受试者的体重进行测量。结果:受试者在运动29.7±3.8 min后达到力竭,力竭时刻HR达到201±10 beats/min; Tc达到39.1±0.3 °C;Tf到达39.6±0.7 °C;体重丢失达到590±512 g。运动过程中HR、Tc、Tf显著升高(P<0.05),HRV的时域指标STD、RMSSD、RRindex显著下降(P<0.05)。经回归分析显示,HR为良好的Tc预测指标,预测公式为Tc =39.17-0.02HR-4HR2(r2=0.969;P=0.001)或Tc =0.02HR+34.66(r2=0.977;P=0.000 6)。此外,还发现HR是预测5 min后Tf值的良好指标(r2=0.974;P=0.006)。结论:青年男性在湿热环境下进行先低等强度后中等强度的运动时,可以运用HR对机体的Tc进行预测,以预防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拉丁舞练习对女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对女大学生拉丁舞练习前后的心肺功能指标进行测试和评价。结果:女大学生拉丁舞练习后最大摄氧量(VO2max)、相对最大摄氧量(VO2max/kg)、最大氧脉搏(O2Pmax)、最大通气量(VEmax)等指标均高于练习前(P〈0.05),而安静心率(HR)明显低于练习前(P〈0.05)。结论:拉丁舞是很好的健身项目,对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MaxiK)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选用3月龄雄性SHR(n=24)与同龄雄性WKY(n=12),将SHR随机分为高血压安静组(SHR, n=12)和高血压运动组(SHR-EX,n=12),运动组进行八周的有氧运动。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VSMC钾电流以及MaxiK电流;在内面向外模式下观察MaxiK门控特性。结果:(1)SHR-EX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SHR;(2)SHR组MaxiK电流密度显著高于WKY组,SHR-EX组MaxiK电流密度显著低于SHR组。(3) SHR组MaxiK通道标准化开放概率(NPo),通道平均开放时间(To),钙敏感性均显著高于WKY组,通道平均关闭时间(Tc)显著低于WKY。SHR-EX组MaxiK 的NPo、To和钙敏感性均显著低于SHR组,Tc显著高于SHR组。结论:长期有氧运动抑制由高血压诱导VSMC的MaxiK通道电学重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规律太极拳锻炼对注意力缺少多动障碍(ADHD)倾向儿童的影响,为太极拳锻炼干预治疗ADH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康纳斯诊断量表筛选出多动指数在1.5以上学龄儿童,随机分成年龄、身高、体重相匹配太极拳组(n =18,男童8、女童10)和对照组(n =18,男童9、女童9)。在16周太极拳干预前后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儿童行为量表、儿童感觉系统能力发展和儿童适应性行为量表评估。结果:(1)在儿童行为量表测试中,太极拳组社交退缩、多动和交往不良因子得分显著减小( P <0.05);(2)感觉综合量表测试中,太极拳组的前庭功能和本体感觉得分显著增加(P <0.05);(3)适应性行为量表测试中,太极拳组的独立因子和认知因子得分非常显著增加( P <0.01)。结论:定期的太极拳锻炼一定程度改善了 ADHD 倾向儿童的症状,建议太极拳锻炼可作为 ADHD儿童的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9.
递增运动负荷中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的心脏泵血功能,通气功能,摄氧功能较强,尤其是利用氧的能力较强,达到优秀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水平。赛后血乳酸恰在无氧阈水平上下,平均心率(陈式175.5次/min,42式167.1次/min,杨式155.1次/min)属有氧代谢的中等强度运动,男、女队员的血红蛋白普遍较高。认为缓慢圆活的太极拳运动能获得如此好的心肺功能反应与太极拳演练时注意拳式呼吸和运动训练强度恰在无氧阈水平及其“意气运动”的特点有关,根据太极拳运动员的氧利用率高,推测太极拳运动,对骨骼肌细胞的内呼吸等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今后还需加强对外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锻炼者提供一份有关登楼运动能量消耗的参考,有助于激发锻炼者更好地利用楼梯锻炼。方法:61人,33人为上楼组,28人为下楼组。GXT试验确定HRmax和VO2max。登楼测试,上下楼分开进行,测量运动中HR和VO2等指标。结果:GXT测试:上和下楼组HRmax均值分别为189±10b/min、188±11b/min;VO2max分别为2790±643ml/min、2654±421ml/min。登楼测试:上和下楼组HR均值分别为165±12b/min、108±14b/min;VO2分别为2362±698ml/min、1295±231ml/min;能量消耗分别为25.6kcal(11.4METs)、12.7kcal(6.1METs),总耗能38.3kcal;上或下一个阶梯耗能为0.129kca、0.064kca。结论:上楼运动VO2和HR相当于85%VO2max和87%HRmax,下楼为49%VO2max和57%HRmax,符合ACSM健身标准。每天登12层楼5次(或持续21min),可消耗200kcal,每周四次,共800kcal,符合ACSM健身指南。因此,登楼锻炼可达到健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