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课本注“太守自谓”为“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但细究上下文,该句上文是“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有问有答,自然通畅。何以问到“名之者谁”,作者便不直接回答“谁”,却去说明命名“醉翁”的因由呢?这不是答非所问吗?我认为“自谓”就是“自称”“自号”,其后又省略了“醉翁”二字,下文“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正是对“自谓(醉翁)”的说明。但如果把该句直译为“是太守自  相似文献   

2.
涸泽之蛇     
《中华活页文选(初中版)》2010,(11):83-83,54,94,95
泽涸,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子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必以我为神君也。”  相似文献   

3.
    
在人生的长河中,谁能说自己从来没说过谎话,只要这谎话是善意的,是为了爱的谎言,是为了爱得更深,偶尔说说谎也无所谓。我们班有个学生叫冯志,是一个聪明顽皮的男孩子,但就是经常完不成家庭作业,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过,也请家长到学校  相似文献   

4.
涸泽之蛇     
泽涸,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子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必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而行,人皆望之,曰:“神君也。”  相似文献   

5.
时间若小溪之水悄无声息地流淌。在教育这块园地上 ,我已随着缓缓流动的小溪不知不觉度过了20个春秋。其间的甘苦、烦恼、快乐、幸福 ,怎能言尽?有多少甘苦成为我快乐的阶梯 ,又有多少烦恼化为我幸福的源泉。诸多复杂的感受中 ,给我最深的感受还是那份浓浓的师爱。教育学家们认为 :“凡是缺乏教师之爱的地方 ,无论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因而在教育工作中 ,爱就是教育的技巧。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要求教师要做到“爱满天下”。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必须充满着一颗爱心 ,时时有爱 ,处处是爱 ,这是做好一个教师必…  相似文献   

6.
    
在人生的长河中,谁能说自己从来没说过谎话,只要这谎话是善意的,是为了爱的谎言,是为了爱得更深,偶尔说说谎也无所谓。我们班有个学生叫冯志,是一个聪明顽皮的男孩子,但就是经常完不成家庭作业,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过,也请家长到学校交流过,结果却收效甚微,让各科老师头疼。有一  相似文献   

7.
古之球迷必有空。球迷者,所以爱队迷球忘我者。人皆生而球迷者,孰能无爱?爱而不迷球,其为废也,终不得矣。生乎吾前,其幸也固多乎吾,吾喜之贺之;生乎吾其幸也固厚乎吾,吾恭之羡之。我恭喜者,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相似文献   

8.
不方便,连散步都要拄着拐杖。找拄着拐杖上了公交车,没想到车上十分地挤,也没有谁给我让位,唉,这么挤谁会把宝贵的座位让出来呀?于是,我只得挤在人群中站在了那儿,更不幸的是公交车司机一个急刹车,害得我差点摔倒,吓得我出了一身汗……这时,我终于被惊醒了,再一看,还好,我还是一个活泼快乐的小孩子,还是年轻好啊!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一门相对比较枯燥乏味的课程,真正乐意去学数学的学生并不多,如何让学生爱学数学,如何能让学生快乐的去学数学?一直是我思考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我一直努力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我认为除了培养兴趣之外,要想让学生真正爱学数学,关键要培养一种习惯.让他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凡事能自觉地先思考,再动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  相似文献   

10.
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我的一位朋友,他很富有,又风流佣傥,追求他的女孩子很多。像这样的男孩,应该是很幸福了吧?可是不然,他脸上并没有幸福者应有的快乐,而是愁眉不展,抑郁寡欢。有天我好奇地问他何以不快乐?他说自己太不幸了,因为生活总是千篇一律,日子过得特空虚,虽然有那么多女孩子爱自己,却没有一个是为了情而真心爱他。  相似文献   

11.
知行统一既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又是未成年人德育的直接目的。未成年人道德的知行统一要体现针对性、整体性、不等性和实践性。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对知行统一过程的组织进行创新并创造能促成知行统一的多种手段  相似文献   

12.
Generalisation is inescapable. We all generalise. It is part of our cognitive apparatus and it is fundamental to the way we li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has to go beyond our own unique and limited experiences if we are to interact, empathise, understand and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in our social milieu. Without generalisation we could not interact with our world in a meaningful and coherent way – that is to say, we would need continual repetition of the same mental procedures for each new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3.
Action research (AR) comprises a diverse family of methodologies. Common amongst most types of AR are both an emergent design – leading to action or change – and participation or community involvement. While this type of research has expanded considerably since the early 2000s, the criteria used for ethical review have apparently been slow to adapt to the emergent and participatory nature of this research. This has resulted in researchers reporting negative attitudes towards, and experiences with, review boards and ethics review processes; painting ethical review committees, at times, as insufficient or unnecessary.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as undertaken to assess the state of play in this regard. Few articles disclose the side of the ethical review boards or committee members and the issues they face in undertaking ethical review of studies with an emergent, action, or participatory focus. A larger number of peer-reviewed journal articles report on the views of the researchers, but mainly through specific case examples where ethical review processes presented challenges to researchers and communities employing a participatory approach to research.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will be on both the generic challenges researchers report in managing ethical review and of strategies utilized or recommended to conduct participatory research in an ethical manner. The contrasting experiences of researchers and ethical review committee members will be considered where available.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科学主义在中国呈现出勃兴的态势。科学主义与道德同属社会意识范畴,科学主义的勃兴无可避免地要对德育的存续环境、德育的问题域、德育的过程产生影响。为此,我们应在高校德育研究中重视科学主义勃兴的背景,为加强高校德育的地位和有效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青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道德价值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在道德价值教育中,导向教育是核心,人生目的和信仰教育是重点,而思辨性、实践性和审美性教育是其基本原则,只有正确把握了道德价值教育的核心、重点和原则,才能使对青年进行的道德价值教育具有实质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环境伦理在理论上的繁荣与现实的反叛决定了必须对环境伦理进行全面反思。综观其立论基础,无论非人类中心主义还是人类中心主义,都缺乏现实的基础。事实上,环境伦理应立足于“生存论”基础并不断超越生存利益、从理性自然到情感自然,才是环境伦理真正的应然之维。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技发展对伦理建设的理论、制度和主体这三个不同方面均提出了新要求。在理论建设方面,要求实现从近距离伦理向远距离伦理的延伸,从规范伦理学向应用伦理学研究的转向,并立足于多学科基础上的大交汇、大融合;在制度建设方面,要求变革社会制度,加强科技立法,引进科技伦理的“软着陆”机制;在主体建设方面,要求明确科技主体的伦理责任,建设科技主体的伦理规范,开展多极主体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关于伦理守则对企业道德行为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伦理守则的采用和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企业道德行为产生影响:首先,伦理守则的采用可以提高员工对道德问题的意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其次,伦理守则具体内容的制定有利于员工做出符合本企业道德要求的道德判断并且提供可能采用的行为方案;再次,伦理守则的具体实施有利于提高企业决策活动符合道德要求的机率。要使伦理守则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以下一些条件:第一,企业伦理守则与企业价值观的契合度;第二,企业伦理守则意思表述的清晰度;第三,伦理守则沟通传达的效度;第四,伦理守则实施范围的广度;第五,伦理守则具体可操作度;第六,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企业伦理守则实施的支持力度;第七,企业其他制度对企业伦理守则的保障力度。目前中国企业就伦理守则方面而言,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第一,制定和实施伦理守则的企业凤毛麟角;第二,企业伦理守则和企业经营行为不符;第三,企业领导者在执行伦理守则中没有起到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爱与尘》是非裔美国作家欧内斯特·盖恩斯的早期杰作,讲述了黑白种族之间的爱情悲剧。在种族主义氛围浓郁的美国南方,黑人男性与白人女性之间的爱情触犯了最严厉的伦理禁忌,敢于违背这一禁忌的人则不可避免地置身于伦理困境,并将付出沉重的代价。本文试图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解读这一悲剧发生的伦理环境、分析人物的伦理身份以及他们违背有关种族之间交往原则的伦理禁忌所导致的伦理惩罚。本文认为,通过对这一爱情悲剧的书写,盖恩斯鞭挞了这种禁锢人性的不合理的伦理规则,并指出了其对黑白种族双方所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曾艳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65-167
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未来工程,也是基础工程。在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教育模式的探讨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选择适当的道德教育模式,才能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道德叙事模式是中西方传统道德教育的基本模式,它遵循实事求是的道德教育原则,以故事的形式对未成人进行价值观、人生观渗透,使新时期的道德教育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