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怎样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持久吸引到政治课中来?这些都要靠政治课的魅力。那么,怎样焕发政治课的魅力呢?本人就此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侯继文 《成才之路》2011,(33):70-71
什么是"参与教学法"?怎样实施"参与教学法"?作者主要谈了自己的想法及做法。  相似文献   

3.
高原 《小学时代》2011,(5):8-15
航天飞机是怎样"退休"的?为什么它们要退休?退休了的航天飞机又该往哪里去?"发现号"是什么?传说中的"太空机器人"又是什么?如果航天飞机都退休了,下一步接替它们邀游太空的,又会是"何方神圣"?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人民教育》自2008年第9期开始,对"今天怎样做教研员"进行了热议,通过"今天怎样做教研员"的系列讨论,就什么是合格的教研员?教研员的职责是什么?教研员应具备哪些智慧?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要不要讲?究竟怎样讲呢?笔者认为:把握"讲"的原则,明确"讲"的内容,注重"讲"的方法,研究"讲"的策略,升华"讲"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陆可爱 《学子》2012,(8):53-57
一、考卷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女孩生下来就是唇腭裂,六岁时她发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女孩":妈妈,我为什么与别人不一样呢?"妈妈":孩子,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缺陷,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你有缺陷吗?你是怎样面对自己缺陷的呢?别人有缺陷吗?你又是怎样面对别人缺陷...  相似文献   

7.
建立一个独立的"共和国",是毛泽东一生革命实践与政治探索的基本目标。什么是真正的"共和国"?怎样建立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对此,毛泽东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全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是以读激趣,以读悟情,以读审美的。阅读教学中"读"是第一重要的,它是感情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放飞激情的升华。古人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说明了读的重要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一篇课文,如果读都读不了,读都读不好,岂能谈得上"理解"?何以培养"语感,从中悟情,受到启迪"?怎能达到"陶冶情操,感受美"?那么,怎样才算把课文读好了?怎样才算"读到了家"呢?  相似文献   

9.
汤一介 《教师博览》2010,(12):13-13
《社会观察》:费孝通先生晚年提出"文化自觉",您怎样看?国学现在是个时尚的词语,您怎样看国学的历史使命?汤一介:"文化自觉"即了解自己文化的来源、历史以及特点,了解它的发展趋势,就是说要了解自己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重视教学模式的改革,怎样充分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怎样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怎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到底有没有一种值得让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去模仿的固定的教学模式?答案有很多。从最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的现状看,出现了一个很新潮的现象,那就是流行的教学模式很多,竭力效仿的也很多,而结果是雷声大雨点小,学到最后是悄无声息,不了了之。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1.
《晏子使楚》中的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他设计了怎样的三个场面,他的"三笑"有何内涵、意蕴,这些说明楚王怎样的性格特征?他是历史上的那位楚王?  相似文献   

12.
魏加尧 《考试周刊》2012,(26):47-48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颇不宁静"原因何在?"文眼"内涵是什么?怎样确定其主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作者还是趋向于"各种矛盾说",因为她最符合作者的感情经历和心路历程﹐所以倾力在异乡为自己营造了可以安放灵魂的精神故乡。  相似文献   

13.
复习课应该怎样设计,才能既突破重难点,又让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不至于"学习疲劳"?如何能让学生"温故而知新"?而"新"又在何处?著名特级教师刘德武执教的"小数乘法及学习策略"一课,做出了大胆、有益的尝试,给我们启发很大。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词《一剪梅》是脍炙人口的抒情佳作,但其中"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句颇多疑义,令人费解,历来研究者的评注也各执一词。"兰舟"是"船"还是"床"?"轻解罗裳"与"独上兰舟"间是何关联?读者应该怎样面对和理解诗词中这样的问题?该文试图从古诗词的阅读方法、文本意象等多个角度对此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吴洪娣 《考试周刊》2011,(33):121-122
邓小平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才能搞活经济!"同样,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也需要开放,"开放"才能"搞活"我们的课堂,那么开放的着眼点在哪里呢?怎样的开放才是有效的?何时开放才能预约精彩呢?我们是需要局部的开放,还是整体的开放?是需要有限的开放,还是无限的开放呢?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令人欢欣,但也不可能使语文教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如何还语文以诗情和灵性?语文课堂怎样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能力?语文教学怎样既使学生学会结网之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令人欢欣,但也不可能使语文教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如何还语文以诗情和灵性?语文课堂怎样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能力?语文教学怎样既使学生学会结网之法,  相似文献   

18.
灵魂     
灵魂是什么形状?像一朵云彩,一团气体,还是一坨泥巴?它是什么颜色?纯白、漆黑,还是五颜六色?它栖居在哪儿?它以什么为食?它会死吗?常听到"不死的灵魂"的说法,是否所有的灵魂都是不死的?假若灵魂有死的有不死的,那么怎样的灵魂会死去?怎样的灵魂会永生?假若不死的灵魂愈来愈多,会不会挤满天空,阻塞阳光和雨水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徐建峰 《师道》2012,(7):90-91
怎样摆正师生关系,让课堂上精彩迭出?怎样引领学生生成知识、快乐成长?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只要巧握住"三把钥匙",就一定能演绎精彩课堂。  相似文献   

20.
现在很多教师都很重视课前的预设,在备课中思考得更多的是"我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而很少问自己:我为什么确定这些内容?为什么要这么教?这样教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什么帮助?在教研活动中,一些教师听课也只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很少关注或不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这种做法违背了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常见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体现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