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文献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对中国武术的发展状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文章认为:中国武术的“过度简单化、全面现代化、强制世界化”的发展选择,正在加剧“中国武术”的“自身文化的贫瘠化、传统体系的另类化、民族个性的消失化”。中国武术的文化危机正在形成,并且有加剧不懈的倾向。中国武术发展走进了一个问题重重的时代。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指出:体育化后的中国武术不会成为武术发展的救命稻草;“重西轻中”的武术专业教育对于中国武术继承和发展是无利的;夹杂在“体育”课程中的学校武术教育不利于中国武术的普及。中国武术要成为世界的武术,要摆脱当前的发展困境,我们必须坚持武术的特色,绝不能让武术跟在西方体育的后面跑,不能按照西方体育的标准去改变自己,否则,武术也只能成为西方体育文化的次级产品。  相似文献   

2.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融摄了儒家、道家、哲学、医学、艺术学等文化内涵,而艺术与中国武术的融合造就了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形象以及内在的精神内涵。中国武术从"技击术"到"技击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中国武术中独特的艺术审美内涵。研究表明:中国武术是艺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情感精神的共同体验;中国武术具有艺术的肢体形象表现性;中国武术是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技击艺术。  相似文献   

3.
武术不仅仅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而且在强身健体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上世纪末,国家体育总局开始实施《中国武术段位制》的相关策略,从而更好地推动了中国武术的发展和传承。在促进高校武术教学新时期发展的目标导向下,本文以高校武术教学为研究对象,就《中国武术段位制》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在简要介绍《中国武术段位制》促进中国武术发展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武术段位制》在武学教学中的发展和实施现状,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武术段位制》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武术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历史发展的长河积淀了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逐渐的成为了一个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系统,成为了世界认识中国的名片之一。文章从无数的功能开始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武术的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哲理性、中国武术生态学意义上的多样性、中国武术道德的至上性等哲学特性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过程中,提供理论层次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武术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从传承的角度研究中国武术传承环境的变化、传承方式的变化和传承内容的变化,以及武术传承内涵的变化.可以更清晰的看到中国武术的发展脉络,指引中国武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分析当前制约中国武术套路发展的主要问题,探讨北京奥运之后中国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趋势,以寻求中国武术套路运动适应现代发展需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体育唱主角的体育世界里,研究具有权威性的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对中国武术的关注程度,可以唤起媒体机构、媒体人对中国武术的重视,有利于中国武术走出瓶颈,为中国武术在当代及以后更好的发展、传播、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武术的本质内涵,阐明影响中国武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剖析当今中国武术发展之困惑,为中国武术运动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从跆拳道的普及看中国武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跆拳道的发展及普及过程进行反思,剖析当前中国武术发展的现状,对中国武术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并在群众中普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武术,并与中国武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彼此借鉴、共同发展。从儒家的"仁爱"观念,道家的"天人合一"、"无为而治"思想,墨家的"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精神出发,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中国武术的深广影响,彰显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弘扬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功能分析法等方法,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武侠电影的艺术性塑造,即:以宣扬武术文化为影片主题、利用真实功夫展示武术魅力、选用动作明星演绎历史"明星"、借助电影技术增强动作效果;继而分析总结了武侠电影的整体价值: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加速中国武术的推广和普及、促进电影产业和武术产业的共同发展,是宣传中华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旨在引导观众从不同视角欣赏和理解武侠电影,同时也希望对发展和普及中华武术运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武术服饰文化是介于武术和服饰之间的一种交叉性多元文化.武术服装承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体现一种风采.文章通过史料对闽南传统武术服装的文化内涵进行梳理,探讨其对传统武术和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的指导意义,并指出武术服饰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13.
当代高校武术教育过程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的传承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中国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只有将文化与武技相融合,并将传统武术教学升华为一种“授技育人”的武术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传授真正的“人文体育”精神。才是对它真正意义的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师徒传承体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师徒传承体制在农耕时代有利于武术拳种的发展,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难以适应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希望通过对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师徒传承体制进行新的审视和反思,从而建立起一套更合理、更科学、更符合全球化的现代武术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沧州是中华武术的发源地之一,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武术文化是沧州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植根于民间的中华武术的缩影.沧州武术谚语作为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阐述深奥的武术思想,描述复杂的武术动作,归纳精辟的武术要领,是习武者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试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沧州武术谚语进行探究,揭示蕴含其中的隐喻思维,从而加深对沧州武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电影作者”胡金铨对武侠电影进行了全方位超越,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电影艺术有机结合,使武侠电影作为成熟的类型电影得到西方学界认可,由此奠定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国际地位。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超越性可从三个维度加以全面审视:开创新武侠世纪的历史性超越,建构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的美学超越,确立文史武侠叙述范式的类型电影超越。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跨文化交流日益广泛。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地弘扬和传播中国武术文化,我们必须提升援教素养,注重民间武术交流,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8.
少儿阶段的体育训练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了让少儿武术爱好者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武术训练、更好地达到训练效果,笔者在长期从事少儿武术训练中,总结和摸索少儿武术的训练方法特点,除了遵循一般的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外,还应在少儿身体素质发育的敏感期、心理品质形成的成熟期上加强训练.  相似文献   

19.
中华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中华武术文化是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文化。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多元化的现实作用下,中华武术文化表现出了自身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而中华武术的国际传播不仅促进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播,也对国际间文化交流和国外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中华武术的国际传播是多方受益的。本文就从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现状及其价值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