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符泓韬 《云南教育》2009,(16):43-44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对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对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就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丰要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分析 《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与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课程的性质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实践性、创造性、方法性、开放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宗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5.
郭静 《小学生》2010,(8):6-7
1从《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说起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学生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信息技术体验与学习,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结合生活与学习实际,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开始形成健康的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勇于积极尝试应用信息技术,富于个性地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一标准,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就应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定的学习领域之一。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等,以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新性人才打下基础。就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经过几年的摸索、探究.形成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以技术工具的学习为主,但不是对工具的机械操作和简单模仿。信息技术活动面向学生发展,以学生的体验、理解、决策、评价等认知活动为基础,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是当今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必不可少的认知、交流、研究与创新的工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应致力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信息技术内化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重要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一门新的学科,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谈了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教学的两条基本途径。两条基本途径:一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知识整合,即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科知识内容为载体,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二是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即在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学习和掌握学科知识,在解决学科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打基础。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信息技术课程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范例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教育是几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4个必修内容之一,是由国家规定、地方和学校组织开发与实施的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13.
缺乏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先行与支撑,高中课改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则先天不足.以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材的改革为突破点,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与高中课改的对接.  相似文献   

14.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这门课程不但以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为基础,还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操作过程上,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教育课程。新课程改革更提出了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促进构建适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建立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结构。在新型的教学结构中,教师要学习信息技术,并且能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有效的整合,从而丰富、简化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信息技术为工具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提高创新水平与能力。  相似文献   

16.
黄海军 《中小学电教》2010,(11):115-115
<正>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领域作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画图"虽然是小学生  相似文献   

17.
徐宜红 《成才之路》2012,(33):27-27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丰富多样。”这些为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正确的导向,真正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机械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让信息技术课堂绽放出新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8.
《海南教育》2013,(4):26-27
<正>一、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整合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各学科新课程标准》提出地理课程三条基本理念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指导思想。新课程强调地理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初中地理课程将重新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而不是纯粹的科学世界。那么,信息技术整合的首要原则是有利于帮助学生去认识和理解生活实际中的地理现象及其原因,让学生感觉到地理其实就是我  相似文献   

19.
现今时代,信息技术迅速普及和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3种整合模式的构建,体现整合的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本、以自动学习和合作学习为目的,为教育改革实际提供可操作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其中"具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并形成继续发展自己信息技术某项特长的愿望"是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主动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