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艳辉 《东南传播》2018,(4):150-151
本文从记者策划、采编《三明医改启示录》系列电视新闻报道心得入手,尝试分析改革类题材新闻报道中如何强化受众意识。强调从新闻消费主体,即受众角度出发,运用新闻心理学相关理论,在策划、叙事策略、电视语言运用等方面着手,拉近此类型新闻与广大受众的距离,使重大题材新闻报道更有"温度",创作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媒体读者定位的日益细分化,一些服务于特殊受众群体的专业媒体越来越多,如《电脑报》、《健康时报》、《体坛周报》等。由于这些专业媒体多是周报(或周二报),虽然在新闻采写上有时间上的优势,但其新闻的时效性无法与综合类日报相比拼。如何做好专业报的新闻报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张亚原 《大观周刊》2012,(18):124-124
会议新闻是新闻报道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受众对“会议新闻”普遍不感兴趣,主要归因于报道者新闻意识、受众意识与竞争意识的淡薄。笔者认为要强化新闻意识,突出会议中的新闻;强化受众意识,满足受众需求;强化竞争意识,不拘一格写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4.
娄原 《视听纵横》2003,(5):102-103
时政新闻是各大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政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有关时事政治方面的报道。它一般可分三大类,一类是主要领导人活动的报道;一类是会议新闻报道;一类是重大的主题类新闻报道。时政新闻事关围计民生,事关政治走向、经济发展以及百姓生活,因此备受媒体和受众关注。  相似文献   

5.
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键的点睛之笔,是吸引读者和受众的“招牌”。好的标题能抓人眼球、引人思考,激起受众继续探求新闻内容的兴趣。《参考消息》作为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国际时政文摘类报纸,标题制作一直秉承自身特色、精益求精。本文列举了《参考消息》时政版面一些优秀标题案例,据此简要分析和总结国际时政类新闻标题制作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6.
《都市快报》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陕西最早的一档电视民生新闻栏目,《都市快报》自2002年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已为陕西老百姓所熟知。和其他民生新闻类栏目一样,《都市快报》取材软性,播报方式软化,突出新闻报道的动态性、现场感、亲和力和参与性,迎合了本土受众的新闻需求。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任何新闻传播活动要取得好的传播效果,必须重视传者、信息、媒介、受众每一个要素。  相似文献   

7.
新闻是人们信息交互、价值共享以及文化共通的重要形式。近些年来,新闻从业者就新闻报道的样式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样式出现了。本文将从新闻文化的视角,结合受众心理,从新闻价值与受众需要的结合、新闻的日常性拓展、多样化的新闻报道是大众文化的重要构件、新闻报道多样化改革丰富了受众对新闻文化内涵认知四个层面对新闻报道多样化的改革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马径  马凓 《东南传播》2016,(6):72-73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改革是舆论宣传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从皮尔斯三元符号传播谈起,认为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改革需要从意向解释项、效力解释项、共同解释项三个层面着手,重视受众核心地位,认真研读电视受众心态新变化,实现传者与受者"两个心灵间的相互沟通"。同时,文章结合厦门广电集团《厦视新闻》"平安和谐在厦门"的四篇系列新闻报道,从选题、立意、表现、互动四个视角提出创新电视时政新闻贴近受众的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9.
知识林     
受众的求同心理与求异心理 受众的求同心理 在新闻传授活动中,求同心理表现为受传者一般容易对和自己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性的新闻感兴趣。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新闻报道的客观对象与受传者的社会角色相同或相近时,新闻容易被受传者选择; 二、新闻报道的事实和受传者的生活经历在相同之处时,新闻容易引起受传者的关注; 三、新闻报道中体现的观念、观点、态度、情感、知识等与受传者的固有思想、情感、知识等相同、相近时,新闻容易被受传者接受。 受众的求异心理 求异心理是指人们通常所说的好奇心理。这种求异心理反映在新闻…  相似文献   

10.
从新闻传播角度来讲,新闻的生命在受众的接受过程之中,新闻的价值在传播中实现。贴近民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是党的喉舌的宗旨,也许一条新闻就是因为关注了民生、民心,而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生活空间》和“用事实说话”的《焦点访谈》就是这样的典范。栏目的成功,使得电视新闻工作者开始意识到,电视新闻不是阳春白雪,只要我们深入基层,深入老百姓生活,就能采写出老百姓喜闻乐道的东西来。1.受众关注的就是新闻报道的重心电视传播必须牢固地树立群众观点,始终不渝地洋溢一种平民意识。受众有知情的权利,通过媒体他们想了解事情的真相,而受众能否获知最大限度的信息就是我们的  相似文献   

11.
精确新闻报道,简言之,即泛指以各种社会调查结果为基础的新闻报道。它最早是1967年由美国骑士报团的记者梅耶提出的,之后的1973年,梅耶所著的《精确新闻学》一书使这种新闻报道方式逐渐风行于西方新闻界。我国的精确新闻报道始于八十年代。1982年,由北京新闻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联合对北京地区进行的受众调查开风气之先。1983年卫月29日,英文版《中国日报》以《首次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民意测验:读者相信报纸》为题将此次受众调查的结果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公之于众。此后,包括受众调查在内…  相似文献   

12.
遵循经济规律是实现财经新闻的社会价值的要求  新闻价值是新闻报道价值的简要表述 ,主要体现为新闻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从严格含义上看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与受众、社会之间的需求关系 ,表现为对受众和社会需要的满足。这一定义 ,揭示了新闻价值的真正含义 ,也揭示了新闻报道与传播的动力。显然 ,新闻价值不可能只由新闻报道者的意志体现出来 ,脱离接受者的权衡 ,单由记者判断 ,就无法真正认识新闻价值。既然新闻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 ,那么 ,研究新闻价值就得从剖析新闻与受众及社会关系入手 ,从新闻事实满足受众和社会需要的程度去考察。…  相似文献   

13.
唐宋 《新闻与写作》2004,(7):10-11,17
遵循经济规律是实现财经新闻社会价值的要求新闻价值是新闻报道价值的简要表述,主要体现为新闻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从严格含义上看,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与受众、社会之间的需求关系,表现为对受众和社会需要的满足……”显然,研究新闻价值就得从剖析新闻与受众及社会关系入手,从新闻事实满足受众和社会需要的程度去考察。当新闻通过媒介传播出去,满足了受众和社会的共同需要时便产生圆满的价值效益,或者说实现了新闻报道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朱述超  万洪珍 《传媒》2015,(16):70-72
信息数据化时代,数据新闻成为新闻报道领域的一种新形态,其在价值逻辑与表现形态上均有别于传统新闻报道.数据新闻的传播应与受众的认知逻辑相符,并积极帮助受众建构相应的认知结构,具体作用有:增加新闻受众的知识贮备;激活新闻受众的感觉通道;协助受众建构认知策略.  相似文献   

15.
马晓雪 《新闻传播》2010,(5):144-144
随着新闻传播模式的不断推进,新闻策划越来越成为关键的新闻元素。如何把握新闻报道策划的原则,如何进行合理并具有新意的新闻策划都成为新的新闻命题。新闻是关于新鲜事实的信息,同时.新闻也是被受众关注的事实,传者是为受众服务的。经过传播,被受众接收并关注的事实才是新闻,新闻报道是传递新鲜事实的手段和过程,新闻策划则是有计划地整合和预测一个新闻事实。新闻报道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和过程,可以进行一定的取舍和强化,即进行新闻报道策划,但一定要有原则,要尽量还原其真实,使新闻事实接近于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都在改进服务手段,讲究服务质量与艺术,新闻也不例外。在新闻报道中,大量的服务类新闻可以让读者们变得越来越亲近报纸、亲近新闻,从而赢得更多受众。目前,现代都市报和各地的晚报在服务类新闻的采写和编排上做得都很到位,为报纸既增加了“看点”又增加了“卖点”。随着人们对各种知识、各种信息的迫切需求,服务类新闻必将成为现代报纸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李黎 《青年记者》2003,(9):21-21
浏览全国30余张老年类的专业报纸,多数此类报纸在新闻报道方面有先天不足:周报,时效性弱,受众主要是老年人,新闻报道内容方面相对受到局限。那么,老年类专业报纸的新闻版面不能搞活吗?其实不然。做好老年类专业报纸的新闻报道,多出精品新闻,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新闻报道是为着让受众接受而采写、而传播的。新闻报道的受关注度,是指它在面世后受到受众关心、重视的程度。有些新闻报道刊播后无人关注,这很难说收到了传播效果和实现了其价值。 新闻报道的受关注度,与受众的心理需求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如果新闻报道的内容符合受众的需要,那末,他们就会主动关注新闻事实和新闻信息,新闻报道的受关注度就比较高。相反,受众就不可能表现出对新闻报道关注的热情。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文体的创新是当今媒体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近些年来,《华尔街日报》在新闻报道中以人物的视角和故事讲述的方式来报道非事件性新闻受到受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20.
新闻编辑学与摄影学的原理有相通之处.新闻编辑思想,着重新闻编辑思想与新闻受众的需求,相当于摄影学的远景镜头;新闻报道方针,着重新闻报道方针与新闻受众的需求,相当于摄影学的全景镜头;新闻编辑策划,着重新闻编辑策划与新闻受众的需求,相当于摄影学的中景镜头;新闻编辑实务,着重新闻编辑实务与新闻受众的需求,相当于摄影学的特写镜头.四种镜头从四个方面阐述编辑与读者的互动关系.这四个方面全方位、立体式地构成了编辑学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