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运动员,特别是耐力性项目的运动员,纷纷把咖啡因作为提高运动能力的添加剂。有报道说,同等运动能力的运动员,服用咖啡因后其耐力远远优于不服用者。许多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虽然咖啡因是一种神经刺激剂,但不属于禁用的兴奋剂(国际奥委会禁止服用高水平含量的咖啡因,即在比赛中尿的咖啡因最大浓度不得超过15微克/毫升)。  相似文献   

2.
信文 《游泳》2005,(3):54-54
人们早就知道服用兴奋剂有害身体健康,但对其具体危害程度并不了解。瑞典研究人员的最新实验发现,服用兴奋剂能够对脑组织造成严重损害。据《北京科技报》2004年报道,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即便有节制地服用合成代谢类固醇这种兴奋剂,也会严重损害大脑控制攻击性行为的部位,服用者可能无法控制其暴力或其他冲动反应。研  相似文献   

3.
瑞典发现兴奋剂严重损害人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即便有节制地服用合成代谢类固醇这种兴奋剂,也会严重损害大脑控制攻击性行为的部位,服用者可能无法控制其暴力或其他冲动反应。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危害能影响服用者30到40年的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在瑞典的一些恶性杀人和暴力案  相似文献   

4.
世纪回眸:谁能阻止滥用兴奋剂之风? 竞技者通过使用药物来增强体力和刺激精神的事古已有之。运动员最早在体育比赛中服用兴奋剂可以追溯到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近代体育运动中使用可提高成绩药物的更是大有人在。1896年现代奥运会诞生之前的19世纪中叶,已有关于比赛选手服用兴奋剂的报道。在20世纪的奥林匹克赛场上,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人类使用兴奋剂来提高运动成绩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在竞争激烈的当代体育比赛中,某些人不惜牺性运动员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借助某些药物和兴奋剂的帮助以提高比赛成绩,这就是国际体坛累禁不止的"药物之战".愈演愈烈的药物之战早在16世纪时,兴奋剂就开始用于赛马.1865年,在一次横渡海峡的游泳赛中第一次发现运动员使用兴奋剂.1886年,一名自行车运动员因服用兴奋剂,在体育史上第一次造成药物死亡事件.从此,兴奋剂的研制和使用从未间断.虽然国际奥委会早在20多年前就对使用兴奋剂下过禁令,但兴奋剂种类却越来越多,仅奥委会规定的禁药名单就有五大类共50多种,加上  相似文献   

6.
对兴奋剂问题的认识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兴奋剂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国家体委体科所赵炳璞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运动员参加国际和国内体育比赛的机会越来越多,优秀运动员层出不穷,不断取得好成绩,在国际体育比赛和国内大型运动会上拿金夺银,深得国内人民群众的赞赏和鼓励。运动员经过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7.
1 问题的提出 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中,兴奋剂问题成为竞技体育中热点、难点的敏锐问题的交汇点。其一,兴奋剂确使一部分运动员提高竞技成绩,达到欺骗目的;其二,兴奋剂服用者身心受害,危及生命,已成严峻事实;其三,兴奋剂就是在以上两种矛盾对立中快速发展;其  相似文献   

8.
自从联邦德国著名足球门将舒马赫因著书披露该国足球界服用兴奋剂内幕而遭到从国家队除名的处罚后,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体坛名将因被查出服用药物受到惩处,令人震惊!现在,兴奋剂已成为人们热烈议论的话题。那么,目前运动员到底在训练和比赛中服药的情况怎样呢?法国著名体育报纸——《队报》最近组织了一个专门报道小组,决心在世界范围内进  相似文献   

9.
世界性比赛中禁用兴奋剂的工作,已越来越严密,社会舆论对在运动员中使用兴奋剂的遣责也越来越强烈。1981年芬兰发起禁服违禁药品的运动,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麻醉药品和荷尔蒙(激素),建议成立一个专门控制中心,以便避免有些国际锦标賽不对运动员作服用麻醉品的试验,建议新的世界记录如果不是在受控制情况下创立的,就  相似文献   

10.
黄世席 《体育学刊》2006,13(2):11-14
对体育运动中服用兴奋剂行为所适用的是严格责任,大多数情况下根本不考虑有关当事人的主观意向.举证责任一般由指控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体育组织承担,服用兴奋剂的嫌疑运动员也可以提供减轻处罚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竞技体育中兴奋剂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开成  王和平 《体育学刊》2006,13(1):130-133
运用西方经济学有关理论,揭示了竞技体育中兴奋剂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巨大的成本-收益反差,是造成兴奋剂泛滥的根源;极低的兴奋剂检测率和检出率促使远动员成为风险爱好者,进而做出服用兴奋剂行为决策;在“怕吃亏”心理的作用下,个体项目运动员之间博弈的结果服用兴奋剂是较好的策略,集体项目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明显少于个体项目也是运动员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哲学思辨的方法,分析兴奋剂泛滥的根源。1.兴奋剂泛滥的事实从1968年开始实行兴奋剂检查以来,兴奋剂问题始终困扰着体育界。种种有力的证据表明,兴奋剂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泛滥了。英国医协会在2003年对外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中称,仅伦敦就有6万多名运动员使用兴奋剂,而全英国则有15万人在使用兴奋剂。2.兴奋剂泛滥的直接原因(1)国家对获得竞技优胜的渴望目前,在竞技运动比赛领域中,许多国家对参赛的结果越来越重视,以至于形成了近乎于纯粹性的功利目标──为了获得优胜而参赛,因此,许多国家都组织或包庇本国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从而导致…  相似文献   

13.
当前竞技体育已经不仅仅是体力、体能、技术的竞争,而且已发展为科学技术的竞争,一切对体育竞赛水平的提高有关的,可以为运动成绩的提高所利用的科学知识和方法都在竞技体育的领域里面找到扎根的土壤。兴奋剂在体育比赛中的使用已在国际体坛引起广泛的注意,国际奥委会三令五申禁止和严厉惩处在体育比赛中使用兴奋剂的行为,但此风仍屡禁不止,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约翰逊  相似文献   

14.
上帝不欢迎妖魔鬼怪亚平宁兴奋剂丑闻始末文/张慧德兴奋剂的服用和反对服用兴奋剂的斗争始终是世界体坛和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法国世界杯前,就有人揭露阿根廷队有人服用兴奋剂,并点名道姓地说维隆早在意大利桑普多利亚队效力期间就服用兴奋剂。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险...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体育的发展,药检技术和手段越来越高明,而大家对兴奋剂事件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看来这“尿罐子"的分量越来越重。为了体育比赛的公平性,坐飞机去盯着别人小便成了很多人的职业。每次药检像极了一场大考,大部分运动员考生们的表现都规规矩矩,但其中也不乏诸多怪现象出现,有的让人觉得好气,有的则很好笑。  相似文献   

16.
兴奋剂在英语中称“Dope”,是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而服用的具有刺激性的禁用药物的统称。兴奋剂,犹如竞技体育的附骨之蛆。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连续出现多起运动员因被检测出服用兴奋剂类药物而被奥运会“除名”的事迹,这为世界各国运动员敲响了警钟。据了解,2012年的第三季度中,反兴奋剂中心一共进行了2886例兴奋剂检查,其中8月份的赛内检查为138例,其中一例阳性是在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发现的,这说明青少年体育中使用兴奋剂应该引起进一步重视。本期的《青少年体育》杂志特邀请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白旭盛为我们梳理青少年使用兴奋剂的现状和危害、分析青少年使用兴奋剂的原因,并提出加强青少年反兴奋剂教育、扩大兴奋剂检测范围、修改相关法律条文以加重对相关人员处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年都要对在比赛中表现出奥林匹克精神的运动员授予“公正比赛”传统奖。“公正比赛”概念同服用兴奋剂是不相容的。在西方业余体育运动中兴奋剂问题日趋严重.体育和医学的进步反而加深其泛滥。在西方,运动员和教炼员都乞灵于每种新澈素,从不考虑使用后果。他们每个人都知道所有禁药的特性,并能流畅地说出既能获取胜利又可逃避惩罚的各种最有效的方法。科隆的霍里曼教授近三年对七千名西德运动员进行兴奋剂分析。调查结果令人瞠目结舌。被检查的人定时服用兴奋剂的超过70%。西方兴奋剂的流行引起进步体育活动家和学者的不安,因为越来越明显的是,记入主要  相似文献   

18.
由于金钱名利的诱惑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兴奋剂的滥用成为阻碍现代竞技体育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随着人们对兴奋剂危害的认识,加大了反兴奋剂的力度,取得了不少的成果。然而反兴奋剂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其难度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9.
专家提醒     
[专家提醒]服用荷尔蒙虽有助缓解女性更年期症状,但也会导致心脏问题,长期服用者更容易患上子宫癌和乳癌。  相似文献   

20.
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最新规定禁用的兴奋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IOC-MC)规定在体育比赛中禁止使用兴奋剂(Doping)。目前,禁用的兴奋剂科类已增至105种,是最开始的13倍。由于我国兴奋剂的问题出现较晚,有关的知识介绍较少,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运动员误服兴奋剂和滥用兴奋剂的问题。本文将介绍IOC-MC最新规定禁用的兴奋剂的范围和种类。兴奋剂的范围和种类是:刺激剂(42种)、麻醉止痛剂(19种)、合成类固醇(16种)、利尿剂(15种)、肽类激素(4种)、β-阻断剂(9种)和禁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