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郭文斌的《睡在我们怀里的茶》是一篇爱情小说,是讲现代都市白领女性爱情的小说,如果用茶来比喻爱情,那么,这决不是普通大众所喝的大碗茶,而是有着“小资”情调的爱情功夫茶。小说结尾徐小帆觉得第二次爱情中的男友蒋方舟是熟睡在自己怀里的一泡茶,换言之,徐小帆觉得第二次爱情中的爱人是一泡茶,再换言之,则是现实婚姻中的爱情是一泡茶,与题目“睡在我们怀里的茶”比较,作者想表达的是,爱情是建立在现实婚姻基础上的需要双方互相努力经营细加品尝的功夫茶。一、浪漫与虚幻“徐小帆觉得她的爱情是够浪漫的”,因为接连不断地“收到玫瑰花”与…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茶的故乡,唐宋是我国古代茶业和饮茶之风的盛世,《水浒传》则是第一部大量写及朝野、官私、社会茶人茶事的长篇小说。其有关“茶肆”、“茶博士”、“茶饭”、“茶汤”、“泡茶”、“拜茶”与“献茶”、“茶会”、“会茶”等种种茶人茶事的描写,不仅留下了我国宋元时期茶与社会的文学资料,而且丰富了小说表现生活的角度与手段,形成小说探索与反映社会人生的独特艺术画面。  相似文献   

3.
“十七年”小说的爱情书写在政治的统帅下经历了“三起三落”,涉爱小说命运坎坷,但仍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描写爱情的作品。“百花时代”迎来了一个百花盛开的爱情书写的春天。“十七年”小说难以找寻纯粹的爱情,小说中的“爱情”只不过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种点缀。  相似文献   

4.
人生如品茶     
几年前,当我写《三毛传》时,相当喜欢三毛的一句话“阿拉伯人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我当时觉得这种感悟与禅宗的“见山”、“见水”有相通之处,颇耐回味。我又好茶,就一直记得这个比喻。  相似文献   

5.
课文运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什么是“统筹方法”,然后以泡茶为例,具体说明它的应用。据此,教学重点应确定为:1 人们极为熟悉的泡茶例子,为什么要反复运用三次呢?每一次运用的目的与作用是不同的。第一次通过三种泡茶办法的比较,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主要是把工序的时间安排好”。所谓“工序”,就是指工作的顺序,哪一项工作先做,哪一项工作后做。安排好工序的目的,是为了省时间,避免“窝了工”。第二次运用泡茶的例子,通过简单的图表,突出烧开水这一环节,是为了说明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应当抓住主要环节。泡  相似文献   

6.
爱情与婚姻     
苏岑 《学习之友》2013,(1):53-53
一知名教授下基层调研,问一老农:“爱情与婚姻的区别是什么?”老农随口就答:“其实很简单:您今天和她睡了,明天还想和她睡,这就是爱情;您今天和她睡了,明天还得和她睡,这就是婚姻。”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初二第四册第四单元共四篇说明文,其中《蜘蛛》、《石油的用途》、《机器人》等三篇都是说明一个比较具体的事物的;而《统筹方法》则是说明一种科学方法,这类说明文在初中语文课本上还是第一次出现。在一篇短文中要把一种科学方法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并让读者粗懂这门学科,则必须在选例、说明和语言运用上有独到之处。《统筹方法》一文,不仅在这几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鉴于此,本文的教学目的可确定为: (一)让学生学习和初步掌握运用简单的生活事例和浅显明白、通顺易懂的语言来说明一种科学方法。 (二)让学生了解一点统筹方法的知识,能运用到日常活动中去。 (三)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二、问题讨论 (一)这篇文章几次写泡茶?每次泡茶有何不同?每次写它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篇文章共三次写到泡茶。第一次写了三个人不同的泡茶方法。甲因为对泡茶的“工序”安排得好,节省了时间,所以他的泡茶方法是合理的,是符合统筹方法的原理的。乙、丙都因为泡茶的“工序”安排得不好,浪费了时间,所以他们的泡茶方法是不合理的,即不符合统筹方法的原理的。作者第一次写泡茶的目的,就在于让人们从这个常见的的生活事例中初步了解到统筹方法的基本原理。第二次写了泡茶的几个“工序”间的相互关系:洗水壶是烧开水的前提;开水、茶叶、洗茶壶茶怀是泡茶的前提。而且又因为烧开水的时间最长(15分钟),连同洗水壶总共需16分钟;其余  相似文献   

8.
人生如品茶     
几年前,当我写《三毛传》时,相当喜欢三毛的一句话“阿拉伯人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我当时觉得这种感悟与禅宗的“见山”、“见水”有相通之处,颇耐回味。我又好茶,就一直记得这个比喻。在东京,每天打工之后,也总要泡上一杯酽酽的茶,看着袅袅上升的水汽,氤氲茶香绕鼻,紧缩的心也会慢慢舒展开来……后来认识了武井妈妈,喝茶便由一个人变成二人,她常常带些精美的小点心来,我们便一起吃“午茶”。每天,都聊得很多。一天,她泡了一壶极浓的煎茶,我先吃了一口又香又甜的栗羊羹,啜了一口深绿的茶,哇!好苦…  相似文献   

9.
“十七年”小说中的爱情常常被置于政治叙事的语境中,叙事方式也具有极强的政治功利性。描写爱情的小说通常采用“爱情+革命”、“第三者”、“婚变”或“婚外恋”、“女追男”等模式来结构作品。  相似文献   

10.
议茶     
午后,一杯清茶引起了我和姐姐对茶的谈论。要喝茶,必须要先学会泡茶。姐姐告诉我,泡茶的方式很多。有毛茶法、点茶法、泡茶法, 而我们常用的是泡茶法,它是最  相似文献   

11.
爱情是德莱塞小说中的永恒题材。与其他学家不同的是,德莱塞笔下的爱情始终遵循一种“始乱终弃”的爱情模式,从而受伤的总是女人。德莱塞近乎顽固地用“化学作用”的理论来进行解释,并认为爱情只不过是人的本能和化学成份的作用和结果。这一切都是作本人曲折而痛苦的感情经历在扭曲状态下的流露与体现。  相似文献   

12.
刘兰芝与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过无数的男女,历来传唱不衰。他们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这种纯真的爱情在今天更显得难能可贵。可我们在赞叹他们忠贞爱情之余,也产生了一点疑惑。文中多次写到兰芝落泪,按理,焦仲卿作为刘兰芝最亲密的爱人,最应泪眼相向,可是实际上刘兰芝的眼泪却几乎一次也没有流向焦仲卿。只是在与亲同姐妹的小姑话别的一刻泣涕如雨,如江河决堤一般。只是在慈爱的母亲面前才可以无所顾忌,一任泪水滂沱。而更多的时候,刘兰芝是把悲伤留给了自己。无论是“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还是“喳喳日欲暝,愁思出门啼”,心中的委屈、羞愧、伤心、绝望都只能是独自承受。刘兰芝为什么没有靠向焦仲卿的肩膀,躲在爱人的怀里痛哭一场,这岂非咄咄怪事。原来,我们发现刘兰芝和焦仲卿是爱在分离后,经过磨难的淬炼,直至双双殉情,他们的爱情才最终获得升华,成为永恒。  相似文献   

13.
冯沅君小说的爱情叙事潜藏着两种解构的力量,一种是举着“爱”的旗帜在解构“爱”的神话,一种是在“爱”的各种关系中突显女性主体的功能,并由此解构男性在传统人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这两种解构之力使她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创作有了不容忽视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4.
十五年的教学实践越来越使我认识到:深入地钻研教材,巧妙地处理教材是语文教师一项最重要的,需要一辈子花气力的基本功。我在向优秀教师学习和实践中体会到:语文教师钻研教材。要在“深入”上下功夫;处理教材,要在“浅出”上做文章。一、钻研教材,要在“深入”上下功夫。1.要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首先是深入地理解课文的重点。例如《繁星》一课讲了作者巴金三次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不同感受,重点段是第三段。可许多参考资料上都简单地认为作者第三次在海上看繁星的感受是“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我  相似文献   

15.
以前,读高中的时候,我总会在课间二十分钟的时候给你泡上一杯茶。淡淡的绿色,透露着温暖的靠近。那透明的杯子,让我对茶与水的爱一目了然。虽然开始,我们只是朋友,可是,这一杯默默的茶却在暗暗地告诉你,我期望轻轻的爱情。当你的唇接触到杯沿,那一口茶滑入口中,你笑着说谢谢,我笑着说不客气。后来,我们恋爱了。仍然每天一杯清清的茶,仍旧淡淡的绿色。还是你的笑脸。我是爱你的,所以我每天给你一杯可口的茶,让你觉得有一点小小的幸福。而你也觉得你很幸福。飘飘的茶香,让我们都沉浸,一起默默地沉浸在那份无言的爱情里。望着轻起的烟,你说:它…  相似文献   

16.
胡宝林 《学语文》2008,(4):20-20
俗语“寡妇脸”,用以骂人。“寡妇脸”到底是怎样的脸,我们不如找一个看看。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里就对“寡妇”祥林嫂进行了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三次都写到脸色。我觉得“脸色”的描写同样不逊色于“眼神”,不逊色于沦为乞丐之后她手上那根“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和竹篮里的“空的破碗”。扣住“脸色”是分析祥林嫂人物形象的又一视角,  相似文献   

17.
闲暇泡茶枯坐,感觉“惟有文字五千年,两腋习习清风生”的品茗意境是一乐事。在好茶的我的眼里,一节好的语文课恰如品茗一壶好茶,能让听课的老师在“品其味,闻其香,回其韵”中,陶醉于语文学科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2013年8月30日,根据菲茨杰拉德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中国上映,掀起了对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又一次研究热潮。影片以“金钱与爱情”这一传统的浪漫故事开端,以“爱情与金钱”之梦的幻灭收场,描述了美国在一战后十年中的经历和人们的生活态度,探讨了“美国梦”的幻灭。对“美国梦”的追求,不过是对虚幻的扑捉,注定是一场悲剧。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光明之梦,理想之梦,与“美国梦”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实现过程中必须取其所长,避其所短。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悲剧就是把美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曹雪芹就是一位创造了美,同时又含泪毁灭她的悲剧大师。他在《红楼梦》开卷第一回就意味深长地告诉我们这部书写的是“满纸荒唐言”,掬的是“一把辛酸泪”。而在第五回“太虚幻境”中的茶名取作“千红一窟(哭”),酒名取作“万艳同怀(悲)”,更是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他将以封建时代的众多女子不幸的命运为审美对象,描绘出她们的喜怒哀乐和人生悲剧。 在曹雪芹的笔下,封建宗法制度不但扼杀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而且扼杀了众多下层奴婢的爱情与生命。其中最无辜而被扼杀得最惨烈的就是贾…  相似文献   

20.
“我思故我在”(迪卡尔)这个著名的命题给我们的写作一个警示:思维是第一位的,思维的品质决定了写作的品质。正如天才是一种性格一样,好思维也是一种好性格。性格需要养成,好思维需要培养。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大多时候思维是被别人绑缚的,是“他者”在为我们的思维立法,比如读了欧·享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会被小说中主人公那种自我牺牲的爱的精神感动不已,感动在小说作者为我们树立的爱情价值体系中。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