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20世纪《山海经》研究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以来,《山海经》研究队伍不断扩大,流派特征逐渐明朗且形成合力,不仅在《山海经》的性质、篇目、作者和成书年代、《山海经》的地理范围等传统论题方面取得一些突破,而且在《山海经》科学价值、《山海经》经文破译等新论题方面也取得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2.
《禹贡》与《山海经》都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地理著作,都记载了湖北古地理的许多山川、河流、物产。相比之下,《山海经》所载山水、物产较为《禹贡》详细。从《禹贡》和《山经》里的植被、矿产的记载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古代,湖北的植被覆盖率不错,矿产丰富,这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分布带。  相似文献   

3.
《山海经》一书保存了我国上古社会最丰富、最珍贵的社会信息和历史资料,是研究上古文化的重要文献。其《山经》部分记述了我国上古时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其中有大量关于史前时期河洛地区的记载。以《山海经》的相关记载为主,结合其它古文献记载和现代考古研究成果,可说明史前时期河洛地区的古地理,并明确史前时期河洛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我国古代有关民间传说和地理知识的重要著作。这本书,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经西汉刘秀(软)校书,才形成现在的样子。《山海经》共18卷,分《山经》和《海经》两部分、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山川、各地民俗、物产资源以及大量神异鬼怪的传说。《山经》以五方山川为纲,记述的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海经》除著录地理方位外,还记载远国异人的状貌和风格,,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山海经》里的不少…  相似文献   

5.
滇西?黄河?     
一直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扶永发所著《神州的发现》说滇西才是中华民族和文化的发祥地。扶永发这一新说基于他对《山海经》的研究。他通过实地考察,并应用现代地图和地理学知识,认为《山海经》是大禹时代根据《山海经图》写成的一部综合性地理书。书中许多“怪物”其实是地理符号,所记载的位置就在今云南西部东经101度以西,北纬23度以北的地区。书中记载的炎帝、黄帝、尧、舜、禹等确有其人,并非神话人物。他们生活的地方就是远古时代中国所在的标志。据此,他认为,远古时代的中国在滇西,而不是历史上所说的黄河流域,只是到了商朝的成汤之世,进行一次大迁徙,才使政治、文化中心从今云南西部转向黄  相似文献   

6.
从《山海经》记载的中华上古史 ,《山海经》中的中华源头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等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山海经》中华源头文化内涵 ;并且从推动《山海经》研究 ,弘扬中华文化角度展望了今后《山海经》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山海经》是一本记载了各种怪虫异兽和各种神话传说的中国古代地理书,书中的那些我闻所未闻的怪兽和草木,让我非常着迷.《山海经卷二:西山经》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又西百八十里,日泰器之山.观水出焉,……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见则天下大穰."意思是:从钟山往西一百八十里,是泰器山.观水从这里发源,水中有很多文鳐鱼,长着鱼的身子和鸟的翅膀,常常在西海和东海游走,在夜间飞行.它的叫声像传说中的一种鸟,一出现天下就会五谷丰登.  相似文献   

8.
从《山海经》记载的中华上古史,《山海经》中的中华源头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等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山海经》中华源头文化内涵;并且从推动《山海经》研究,弘扬中华文化角度展望了今后《山海经》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作为最早记载“倭”的古籍,《山海经》《论衡》《汉书》的相关记载蕴含着中国古代先民对“倭”的原始理解与认识过程,是考察“倭”起源的基本文献.考察其中“倭”的记载能够得出东汉以前我国先民对“倭”认识上的变迁轨迹,即从刘向父子编校的《山海经》中考证“倭”是成熟于西汉中晚期的抽象地理概念,从王充的《论衡》中考证“倭”是指代“东夷”的抽象族别概念,从班固班昭的《汉书》中考证“倭”是在历史基础上略有文学形象的“九夷”之一.  相似文献   

10.
神话是先民们智慧和灵感的结晶。记载神话传说最多的《山海经》一书思想内容博杂百科、旁及万物,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作品。虽然对于《山海经》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但是其表现出来的荆楚地方特色显而易见。文章从《山海经》的作者、思想内容、性质、写作手法及记录形式等四个方面对书中的荆楚地方特色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4200年前的帝禹时代,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考察活动,上述考察成果被记录在<山海经>等中国古籍里.目前流传的<山海经>一书是公元前1世纪汉朝学者刘秀等人校定的.中国学者王红旗对<山海经>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研究,认为<山海经>一书是由帝禹时代(4200年前)的<五藏山经>、夏代(约4200~3500年前)的<海外四经>、商代(约3500~3000年前)、周代(约3000~2200年前)的<海内五经>合辑而成.<五藏山经>共记述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26条山脉的447座山,以及相关的水系258处、地望348处、矿物673处、植物525处、动物473处、人文活动场景95处,其内容来自帝禹时代所进行的国土资源考察活动.为了根据中国古籍<山海经>复原绘制出当时的自然地理图和人文地理图,王红旗与夫人孙晓琴(中国女画家)合作,自1995年起,创作并绘制有数百幅山海经神异图(包括白描画和水彩画)、约百幅国画山海经动物人物图,以及丙烯画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组画和山海经人类文明场景复原图组画.1999年9月9日,中国著名女画家孙晓琴历经5年,根据<五藏山经>的记载,以及王红旗所进行的地理方位考证研究成果,绘制出巨画<帝禹山河图>.该作品画面高539厘米、宽779厘米,将<五藏山经>所描述的所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内容全部绘制在画面之上.<五藏山经>和<帝禹山河图>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尤其是地理学、地图制图学的重大贡献,它们有助于我们今天的人类了解4200年前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籍<山海经>中关于"西南有巴国"的记载,一向很受人们重视.但这古巴国的地望究竟在哪里?距今年代有多久?可又众说纷纭,难于定论.直到鄂西长阳香炉石古文化遗址的发现,我国早期巴人的起源地和古巴国的地望与年代才豁然开朗.因该遗址出土了大量夏、商、周时期古代巴人的可靠遗物,并颇有代表性.故这一重要考古发现,不仅解开了巴人的起源之谜,而且也充分印证了<山海经>的记载是准确可信的,其史料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3.
在否定禹九鼎说、楚汉壁画说的基础上,通过对《山海经》的据图叙事形式,所表述的地图要素以及涉及的地域范围等方面的论证,提出《山海图》是一幅综合性、多功能的世界大地图的主张,并认定它出于周初殷遗史官的绘制,距今巳3000多年。  相似文献   

14.
郭璞整理的《山海经》简称郭版《山海经》,目前流传的各种《山海经》版本绝大多数都源自郭版《山海经》。有必要指出的是,郭版《山海经》存在着若干重大错误和缺陷。笔者经过长期深入考证发现,郭璞版《山海经》中次一经是从北次二经脱落下来的,原版中次一经已经失传,其记述的地理方位大体在今日汉水上游及其支流丹水一带。上述考证成果已被应用到巨画《帝禹山河图》(五藏山经艺术地理复原图)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15.
按照刘歆进书前萌芽期、汉晋奠基期、以征引选辑为主流的南北朝至宋元期、以考证阐释为主流的明清期的顺序,简略地讨论了古代学者的《山海经》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笔者花费数年时间,完成了《山海经·五藏山经》图的绘制。该图共317幅,系现代钢笔画形式。笔者认为,要读懂《山海经》,必须站在中国文化的高度进行审视,摒弃其迷信部分,突现其科学部分,以直观的方式表现上古社会的自然状态,使我们对上古的生物世界的状态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7.
在阐明“《山海经》神话群系”概念的基础上,论证了源自《山海经》的女娲神话、射日奔月神话、黄帝蚩尤之战神话、西王母神话、桑蚕神话的传承流变,并在东西方神话比较研究中展示了东方《山海经》神话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是以经、注合刊本的形式流传的,因此,考察《山海经》版本可以按不同注家的版本作出分类介绍;因为有《山海经》部分经文的大型注本,也可按"全经注本""、非全经注本"作出分类介绍。  相似文献   

19.
《山海经》是一部具有文学特色的地理著作,具备了山水游记的特点。其以山川湖海为对象的描摹不仅仅是地理大观的再现,也是其文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在依山傍水和移步换景的游记笔法下,娓娓道来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为其增添了灵动和趣味。在由零星的山水文字,到模山范水的山水札记,进而脱胎出形神兼备的山水游记发展史上,《山海经》以其具有开创性的游记笔法为自身的文学特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作为一部山水游记的雏形,引导人们走向更深层次的山水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