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群星灿烂的中唐后期诗坛,刘禹锡豪光四射,几经时代浪潮的磨洗,历尽人生风雨的砥砺,他被锤炼成“其锋森然”的一代“诗豪”(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一、豪放的一生,豪爽的性格1.“三枝仙桂一时芳”——三忝科第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学阮公体三首》).德宗“贞元中,三忝科第”(《夔州刺史谢上表》).贞元九年(793)与柳宗元同登进士第,次年中博学宏辞科,又  相似文献   

2.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首脍炙人口的《竹枝词》,作者是中唐的杰出诗人刘禹锡。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贞元九年(公元793年)进士。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进步政治改革遭到失败,被贬到边远的朗州任职多年。被贬十年后,他和柳宗元等人由贬所奉召至京,时正值“花时”,他们便相约赏花,于是刘禹锡就写了一首题为《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诗——  相似文献   

3.
“昔日居邻招屈亭,枫林桔树鹧鸪声.一辞御苑青门去,十见蛮江白芷生……”本文即借用刘禹锡的《酬朗州崔员外与任十四兄侍御同过鄙人旧居见怀之什,时守吴郡》的前四句作开篇,这虽是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写的,却十分精炼而又深为眷念地概括了前在朗州的十年贬谪生活。刘禹锡(公元772—842年)字梦得,祖籍洛阳,出生苏州,是中唐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和吏部取士科,  相似文献   

4.
七、召回长安与再贬连州刘禹锡与柳宗元同在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二月抵达长安。他们以为“逐臣”的生涯可以结束,此后将有发挥才能的机会。抚今追昔,感慨很多。在《阙下口号呈柳仪曹》诗中,刘禹锡写道: 采仗神旗猎晓风,鸡人一唱鼓蓬蓬。铜壶漏水何时歇?如此相催即老翁。是的,他们都有点老了。这年刘禹锡已经四十四岁,头发开始变白。十年的贬谪,在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和刘禹锡都是“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来湘的迁谪人,毛泽东看重的是他们唯物主义思想,他把柳宗元放在同屈原并列的地位,从政治思想到学创作,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同时,他认为刘禹锡发展了柳宗元的唯物主义,并特别欣赏刘禹锡诗中表现的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和刘禹锡都是“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来湘的迁谪文人。毛泽东看重的是他们唯物主义思想,他把柳宗元放在同屈原并列的地位,从政治思想到文学创作,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同时,他认为刘禹锡发展了柳宗元的唯物主义,并特别欣赏刘禹锡诗中表现的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7.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两句诗形象地告诉人们:在实现“四海为家”的和平统一环境里,要看到在萧萧的芦荻中尚有“故垒”的存在,尚有变统一为分裂、变进步为倒退的危险,决不能掉以轻心;对分裂倒退的反动残余势力,必须坚决专政,才能保卫胜利果实。这就是刘禹锡的名诗《西塞山怀古》的最后两句给我们的启示。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今江苏铜江)人,是唐代著名的法家和政治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杰出诗人,曾和柳宗元以骨干身份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西塞山怀古》这首诗是他在公元824年,调职赴和州任刺史,途经西塞山时所作的。全诗是这样:  相似文献   

8.
(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第1小题第⑤句是这样的: “长者虽有恨,役夫敢申恨”这句诗出自杜甫的《兵车行》。但第一句中加点的“恨”字明显错了。查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应为“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  相似文献   

9.
(一) 《刘禹锡集》中有一首《答杨八敬之绝句》,自注:“杨时亦谪居。”这首诗写于何时? 我先从《旧唐书》卷十七下《文宗纪下》发现: 大和九年六月“壬辰,诏以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襄武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李宗闵贬明州刺史。”七月“壬子,再贬李宗闵为处州长史。”“戊午,贬……户部郎中杨敬之连州刺史。”查出杨敬之于大和九年贬连州刺史,能说刘禹锡这首诗是大和九年写的吗?不能。从刘禹锡自注“杨生时亦谪居”这句话来看,应作于刘禹锡贬谪、杨敬之也贬谪期间。大和九年刘禹锡为汝州刺史,不能算是贬谪,与“杨生时亦谪居”的“亦”字不合。后从《旧唐书》卷十五《宪宗纪下》发现:  相似文献   

10.
<正>刘禹锡&柳宗元大族子弟刘禹锡,中山靖王之后,被贬却只能住陋室万年老幺柳宗元,合称永远排在后面:"韩柳""刘柳""王孟韦柳"真正的难兄难弟,同时被贬同时起复再被贬,为官几十年,二十年都在沉沉沉沉沉沉初识:春风得意马蹄疾故事得从贞元九年说起。这一年,刘禹锡、柳宗元,这两个日后在文坛上响当当的人物都中了进士,好好体会了一把曲江宴饮、雁塔题名的滋味。有句话说得好,优秀的人总会相互吸引。在一群进士里,偏偏就刘禹锡和柳宗元对上了眼。"不知刘兄贵庚?小弟年方二十。""柳贤弟客气,我虚长贤弟一岁,今年已经二十有一了。"  相似文献   

11.
1.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一个句子是:______。2.在横线上默写《沁园春·长沙》的词句。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生活在唐德宗、顺宗、宪宗时代,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哲学家和进步倾向的政治理论家.他和韩愈、刘禹锡齐名,在哲学上、政治上与刘禹锡志同道合,所谓“异服同志,异音同叹,.(刘禹锡:《重祭柳员外文》)尽管韩愈在哲学思想、政治倾向方面和柳宗元有分歧,但在私人感情上,韩柳之间还是甚为诚挚的.韩柳都是古文运动的佼佼者,所以后人讲到古文都把韩柳并称.宋代沈晦说:“学古文必自韩柳始,两家文字剥落,柳为尤甚”.(见《四明本柳集后序·柳河东集付录》)柳宗元于贞元九年(793)登进土第,旋又举博学宏辞科.贞元十九年(803)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805)“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旧唐书·柳宗元传》)元和十年(815)由永州司马例移为柳州刺史.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为奴婢.宗元革其乡法,悉令赎归.凡贫窘无力赎归者,规定其佣工所值足以抵债(质钱)时;亦应将男女归其父母.柳宗元这种行政措施,为  相似文献   

13.
论及刘禹锡的怀古诗如《金陵怀古》,《西塞山怀古》,赏叹者以为“此等诗何必老杜。”(1);“‘王濬楼船’四语,虽少陵动笔,不过如是。”(2)不以为然者则云:“然按以杜公《咏怀古迹》,则此诗无甚奇警胜妙。”(3)可见在诗文的赏析中各执己见自古已然。事实上,杜诗与刘诗中亦确有可相较探究之处。试观元和诗坛,无论韩孟抑或元白,均以复古为己任,不以律绝见称。而刘禹锡特工律诗,故《老生常谈》中说:“七律当以工部为宗,附以刘梦得、李义山两家。”如果说李商隐对杜诗的继承集中在技巧方面,刘禹锡则在风格、气骨上给人以“盛唐遗响”(4)  相似文献   

14.
《宋史·卷四百五十一》载,陆秀夫“景定元年(1260年)登进士第。”我以为不确:一、按宋制,三年一次开科取士。查《宋史·理宗纪》,有宝祜四年(1256年)五月甲寅,“赐礼部进士文天祥以下六百一人及第”。开庆元年(1259)五月辛末“赐礼部进士周应炎以下四百四十二人及第”。景定三年(1262)五月丁丑,“赐礼部进士方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与刘禹锡同为公元793年的进士,仕宦经历大体相似,政治观点,哲学观点相通,在长期的交往中结下了患难与共的生死友谊,这睦都反映在他们的诗酬唱之中。  相似文献   

16.
郎士元考     
郎士元,字君胄,中山人。生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皇甫冉榜进士。姚合《极玄集、卷上》:“郎士元,字君胄,天宝十五年进士。”《新唐书·艺文志四》:“郎士元诗一卷。字君胄,中山人。”计有功《唐记纪事·卷四三》所载殆与《新唐书》同。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三》:“郎士元,字君胄,天宝十五载卢庚榜进士。”按:《极玄集·卷下》谓:皇甫冉“天宝十五载进士”。独孤及《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皇甫冉)  相似文献   

17.
大和七年,太子宾客分司自居易将《微之、敦诗、晦叔相次长逝,岿然自伤,因成二绝》寄给苏州刘史刘禹锡看,刘禹锡回答了一首七言律诗,题为:《乐天见示防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皆有深分”这句话,意思很清楚,本不应产生误解,可是有些选注本却说,元稹(微之)、崔群(敦诗)、崔玄亮(晦叔)三人,是自居易(乐天)的好友,与刘禹锡(梦得)并无深交。这是为了抬高刘禹锡,不惜对刘禹锡的诗进行歪曲。为了尊重历史的真实,特撰此文对刘禹锡与元稹、崔群、崔玄亮的“深分”,试予论证。  相似文献   

18.
梦中得佳句     
唐朝诗人钱起,字仲文,天宝进士。他同卢纶、吉中孚、韩翊、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沛、夏侯审、李端,号称大历十才子。他在天宝十年,省试登进士第一,省试诗题为《湘灵鼓瑟》:  相似文献   

19.
刘禹锡,唐中业著名诗人。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极为服膺。他的许多讽喻诗、怀古诗、咏物诗皆成为传诵之作。明杨慎说:“元和以后,诗人全集之可观者数家,当以刘禹锡为第一。其诗入选及人所脍灸不下百首矣。”(《升庵外集》卷七六)唐代在元和以后出现的著名诗人很多,刘禹锡能高居上游,与白居易等人相颉顽,并在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是由于他在创作上有着迥出于别人之上的独特风格,这  相似文献   

20.
对于孟轲《齐桓晋文之事章》(梁惠王上)里“为长者折枝”句的诠解,诸家选本颇有出入,择要说来有以下几种: 1、为长者折取树枝。 2、为长者按摩肢体。 3、对长者弯腰行礼。也有突出其中一说,而将三说并存的,如《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对这一句的注解: “枝,同肢。这句谓,为长者按摩肢体。或解为对长者屈折腰肢,如今之鞠躬,又有解为替长者攀折花枝。皆指轻而易举之事,”我们研读全文,觉得上述诠解不尽贴切,献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