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抗战爆发后,国共合作,团结抗战,陪都重庆的抗日文化运动不断高涨,但却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恐慌,于是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一些领导机构,制定一些反动的政策和纲领,作为领导抗日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致使高涨的抗日文化运动遭到严重破坏.幸有驻重庆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其有关机构,以中共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纲领和政策作为指导思想,领导重庆的抗日文化运动在艰难曲折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并适时转入抗日民主运动,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灾后新北川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前景是文化创意产业.本文对新北川文化创意产业的六大文化资源作了概括性分析,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律和基本特征作了探讨,特别是对创意产业的"情趣群体组织"和柔性管理作了探讨.在理论探讨的同时,对北川政府为发展创意产业的生动实践作了新的探索,在构筑创意活动空间与搭建创意产业平台、创意人才培养与政策保障等方面,均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今年下半年,我国支持文化产业政策频出,力度空前,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到《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再到《关于深入推进史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支持政策後溢面广,顶层设计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4.
毋庸置疑,宋代文化之繁荣有赖于强调以文治天下的国家政策,然而其严酷的一面却常常被人忽略.<青琐高议>的"多言古事"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宋文化政策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的中心在于生命,西方文化的中心在于自然,故此,对于家族繁盛和人丁兴旺的兴趣,西方人在文化心理上比中国人弱一些.由于中国人没有西方人那种两歧式思维的文化传统,所以,政府有关节制生育的各种政策举措和文化努力不会导致不育行为的普遍出现和不育文化的兴盛.中和的思维方式和集体主义的伦理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人只能接受节育文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十一五"规划中,将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等,作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共十七大报告  相似文献   

7.
回顾2013年文化产业发展,不能否认,文化产业发展的春天真正到来了。2013年,无疑是中国文化大发展的重要一年,文化产业异军突起,逆势上扬,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文化经济和文化消费指数持续攀升,中国正在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不断迈进。电影票房已经突破200亿元:文化企业扎堆申请上市;产业园、影视基地、印象实景演出等不断涌现……2014年文化产业会向什么方向发展,有哪些热点和问题呢7本文对2014年文化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观察和预测。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把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不仅深刻地阐述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而且鲜明地提出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则和政策.为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进对外文化传播、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区域开放水平。成都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和结合部,地处国家向西开放前沿,是探索内陆开放新路径的重要依托。与发达地区相比,成都对外文化贸易差距较大,总量规模偏小、结构有待优化、对外文化投资缺乏竞争力、促进政策缺失、高端平台数量少,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实施品牌塑造、资源整合、主体培育、渠道拓展策略,着力政策创新、产品创新、平台创新、要素创新,是成都探索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新路径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于潇怡  汪启明 《中华文化论坛》2023,(2):160-171+191-192
清初政府的文化政策具有“刚柔相济”的两重性。一方面“崇儒重道”,开经筵、兴科举、刻图书;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出版政策是文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是图书出版的重要门类。柔性文化政策如发布诏令提倡地方志的编修,促进了清初地方志的繁荣,刚性政策如文字狱抑制阻碍了地方志的发展。但也存在例外情况,清初大兴文字狱的背景下,部分载有涉明“违碍”内容的地方志出版并未受波及。这一情况表明“文字狱”实施过程中,同样具有“刚柔相济”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1.
文化强市建设的基本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内许多城市纷纷提出从“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的发展战略,文化“软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硬支撑”作用正在不断增强.本文认为,文化强市战略并不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专利,并尝试提出文化强市的标准、内涵和构成.城市应通过发展发展文化软实力、文化生产力和文化竞争力,打造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新农村文化建设工程、传媒载体建设工程、文化产业振兴工程、文化资源保护工程、文化发展创新工程、文化交流合作工程、文化人才培养工程等九大工程,实现文化强市建设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2.
正1月12日,大理州文化发展座谈会召开。会议强调,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谱写大理文化繁荣发展新篇章。大理州委书记梁志敏出席会议并讲话,州委副书记、州长杨宁主持会议。梁志敏说,多年来,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创新发展思路,培育文化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政策保障,壮大人才队伍,文化领域呈现欣欣向荣、蓬勃发展良好态势,一些重点领域、重要工作、重大活动体现大理特色,走在全省前列。梁志敏指出,回首历史,大理创造了文化的  相似文献   

13.
宝墩文化是成都平原的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本文回顾了该文化的发现和认识过程.通过对营盘山文化和宝墩文化在陶器亲缘联系、房屋建筑、经济类型等几个方面进行的考察,认为宝墩文化可能是由营盘山文化发展而来的.宝墩文化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陶器制作工艺有所创新,同时还可能接受了来自其它考古学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体育文化及其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育文化是一种从属于社会文化和体育活动的文化,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劳动和游戏、教育以及合理的竞争方式等逐步地形成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了中西方体育文化与价值的巨大差别,决定了两种体育的不同发展方向.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表征的现代体育文化,本质精神在于鲜明的创造性.要求人们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现代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改革开放以来,在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文化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在地理位置划分上,东部地区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以人才、金融、科技为依托,形成了一批实力雄厚的文化企业集团。中部地区结合自身文化资源发挥地方特色,江西景德镇陶瓷、河南少林寺武术、山西和安徽戏曲等民间文化产业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展文化旅游是羌族地区灾后重建的重要途径.汶川北部羌族聚居区的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在羌族地区具有代表性,整合与利用好汶川北部的文化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既是羌族地区灾后重建面临的重要任务,也对探索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本文以汶川北部羌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实践为例,对灾后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与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市(伊克昭盟)8.7万平方公里辽阔的土地上,延至上世纪80年代全市114万人口总数中,农牧民占90%以上,农牧业生产长期是鄂尔多斯市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样的状况,决定着农牧区自然是鄂尔多斯市文化工作的重点,是发展全市文化事业的基础。早在50年代,在党的民族政策照耀和文艺方针的指导下,全市(盟)旗区相继成立了文化馆,图书馆和电影发行放映机构。但是,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政策不活等原因,导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的高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在于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优秀的农村文化能够提高农村竞争力,提高农村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中外文化产业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只有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才能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那么,我们应如何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产业政策,以促进其迅猛发展呢?首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经多年探索和发展,已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作模式。无疑,这对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其次,经济全球化给文化多样性带来巨大冲击,跨国娱乐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关注并进入中国文化市场,推销其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这种冲击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既是深刻的,也是现实的。鉴于上述两方面理由,我们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必要对中外文化产业进行具体的比较和分析。在开放条件下,扩大文化市场的准入,允许国外文化资本和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均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同时,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成熟,市场机制还不完善,文化市场的规则仍滞后于市场的发展,中国文化产业仍处于幼稚和弱小产业的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在众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那么,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20.
1998年3月 30日至4月 2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来自140个国家和5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及文化界人士相聚斯德哥尔摩,共商人类普遍关注的文化与发展问题。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此次会议,派出了以文化部副部长李源潮为团长,由文化部、外交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中国驻瑞典使馆、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戏剧家协会等部门和机构的代表共同组成的政府代表团与会,并向大会提交了题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中国文化发展报告。 为了使广大读者了解我国文化发展现状和我国在文化与发展问题上的立场和观点,本刊自 1999年第 1期始陆续分期刊登有关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