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教材分析1.1 本章概述本章教材是7~9年级“空间与图形”的开始部分,介绍了生活中多姿多彩的图形,直线、射线、线段,角的度量,角的比较与运算等内容.此内容对整个初中几何课起到了奠基作用.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让学生在欣赏几何图形之美的同时,体验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换,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线段与角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但是所有的复杂图形都是由这些简单图形所组成的,而有关线段、角的概念、性质等都是以后研究复杂图形,如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三角形、四边形……的必备根基,有  相似文献   

2.
[本章知识点]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知识,教科书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对物体形状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抽象的几何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  相似文献   

3.
本章通过丰富的实洌,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理解它们的概念,了解有关性质,并能进行初步的应用,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1.本章教材的地位本章是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角、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简单认识、相交线与平行线、不等式等知识后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章.本章将在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和角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多边形的有关知识,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另外,本章借助之前所学的线段、角、平面图形等知识为铺垫,承前启后,能为今后学习"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打下基础.2.本章知识解读本章首先介绍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三角形是多边形的一种,因而可以借助三角形建立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将多边形的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轴对称图形及其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角、三角形等几何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本章内容既是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的补充和完善,又是进一步研究三角形、  相似文献   

6.
一、整体感知 人教版教材在“空间与图形”这一块的编排上很有特色,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有较大的变革,主要表现在:过去的几何的课程内容和目标,主要侧重于计算,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课标将以往的“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是对我国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为此,新教材削弱了单纯的平面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等的计算,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等内容,加强了探究的过程。这样,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并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像能力。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空间与图形是人们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空间的重要工具,也是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主要途径。”小学数学新教材中将传统教材中的“几何初步知识”改编成了“空间与图形”,对几何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很大的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等四部分内容。几何内容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掌握几何图形大小、位置、形状变换及其相互关系,能够应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小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这节课所要学的是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和它们与几何图形的关系,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性质的基础。学习本节课有助于学生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中发展空间观念。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从实物到抽象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章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在平面图形和直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理解它们的概念.了解有关性质,并能进行初步的应用,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是"几何图形初步".本章是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第一章,本章将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图形与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几何学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以及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本章共安排了4小节和两个选学内容,教学时间约需16课时.1本章内容概述本章教学内容是初等几何学中最基本的一些知识.我们生活的现实空间的各种物体都以其所具有  相似文献   

11.
单建忠 《教育》2014,(30):49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加强学生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的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模型思想。几何图形着重研究现实生活中物体和图形的形状、位置等关系,加深对图形与空间的认识理解,发展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较为薄弱,在学习几何图形知识中,尤其是一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稍感困难,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巧妙地、创造性地开展有效教学。探究发现,在几何图形教学中利用“剥皮”法可以化难为易,让学生趣味轻松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数学月刊》2011,(8):1-13,61
【本章概述】 轴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它不仅是探索一些图形的性质,认识、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关系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要真正认识轴对称,应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开始.因此探索简单图形(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是本章内容的重点,特别是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是重中之重.学好本章内容,掌握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描述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关系,发展直觉思维和空间观念,提高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习了“图形认识初步”后同学们才真正认识图形,这一章内容是同学们以后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对后续学习起着引领的作用,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有:从三个方向看立体图形,展开与折叠,角的度量、比较和画法,直线、射线、线段、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等,根据本章内容的特点,同学们在复习时要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  相似文献   

14.
刘文明 《考试周刊》2010,(52):134-134
"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安排的重点学习内容之一,其核心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15.
1教材分析“走进图形世界”的内容在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被安排在七年级(上)第五章.本章内容是“空间与图形”最基础的部分.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反思”等活动,认识常见的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及某些平面图形的一些基本性质,通过具体情境了解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和三视图,感受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相互转换关系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材注重让学生经历图形的变化、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构建知识结构,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6.
一、命题趋势 从本章开始,我们将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本章除了要求同学们掌握几何知识之外,还要求大家能够初步适应几何的解题思路,学会简单的推理。这是七上数学的重要章节,本章内容分值约占整卷的25%。本章主要内容可分为线段、角和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三个部分,涉及很多几何基本概念,如线段、直线、射线、中点、角、角平分线、余角、补角、对顶角、平行和垂直等等,每个几何概念又从定义、命名、度量、性质、基本事实、作法等多个方面展开,所以本章的概念较多,这些基本概念大多以填空或选择的形式出现,一般4题以上,前面列举的这些几何知识都可能涉及。  相似文献   

17.
在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学生最先接触的基本几何图形就是线段和角,而线段和角又构成其他几何图形。七年级下册学习全等三角形后,学生不再单一地研究某一个图形,而是找寻图形间的关系,角平分线恰好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角平分线可以将一个角平均分成两份,自然出现等角;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以线段形式出现,又成为天然的公共边;角平分线到角两边距离相等,出现等长线段。所以对于证明全等、解决几何问题,角平分线是重要的工具之一。因为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是在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 3 节介绍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时才出现,所以本专题整合第4章和第5章的内容,探讨如何让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角平分线的定义、性质构造、证明三角形全等,以使得原本复杂的问题简化。  相似文献   

18.
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之一的“空间与图形”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即组织学生推导有关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立体图形的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学习此类内容时一般经历四个环节:转化、发现、推理、应用,从而推导出公式、应用公式。  相似文献   

19.
本节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墨水瓶盒、罐头盒,排球等实物,说明这些物体都是立体图形,使学生从直观上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不同,接着要求学生指出这些图形中哪是长方体,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对比中分清长方形和长方体的概念,便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20.
七年级北师大版数学课本的主体内容框架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部分,其中“空间与图形”部分就是常说的几何内容,是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在七年级《数学》(上册)中,“空间与图形”仅仅涉及了简单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认识问题。而在七年级《数学》(下册)中,才接触到了真正平面几何的内容,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复习,本着重就七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三部分几何内容,从概念、重点、难点、考点、典型题目和问题的分析与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